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 高宇轩
班级生态建设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人情味,让学生感受爱的温馨,体验责任的动力,享受成功的喜悦,是达成学生自我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2021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学生在高效的学习时间内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新的背景下,班级成为实现“双减”政策的阵地之一,班主任构建积极的班级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双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自此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向。政策中指出校内服务应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在校内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不是校外机构。怎样守住这个主阵地变成了教师的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那么教师怎样在校内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时间的缩短,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教育应从教师的管理到学生的自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变?进行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另外,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程度低,“双减”后,学生家庭作业需要更加尽责的家庭教育,要想加强家校合作,不让减负变成减质,家校合作尤为重要,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双减”后学生在校变化:学生更好地享受在校资源的同时,在校学习时间长,作业精减,自主选择增多,不用再重复抄写或反复做基础的巩固练习。但是这样的改变将让更多的班级中等生或后进生面临学习的挑战。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作业中思维进行拓展与创新,是学生在校的成长新要求。
“双减”后学生在家变化:“双减”政策前,农村学生就很少参加补习班或课外机构。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学生在家书写作业时间被管理,低年级学生没有书面作业。所以在家的大量时间被空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长期不在家或疏于管理处于无事可做的情况,认为没有书写作业就等于没有学习任务,被动学习的学生在“双减”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正如上面所述,“双减”后被动学习的学生问题明显。学生之所以被动学习,很大程度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关。我校地处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有限,普遍从事体力劳动,没有系统的育子方法。“双减”政策施行之前,很多家长靠管理家庭作业管理孩子,但是“双减”之后,学生在家时间作业很少或没有,家长无从管起,造成焦虑。另外一部分家长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学习就应在学校完成,这种错误的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在校表现,并造成新的家校矛盾。
面对“双减”政策,怎样帮助学生成长,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我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成长是关键。长期以来,班主任在人们心中的普遍印象就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统统代劳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炼的机会。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呢?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我认为“手”即行为,“脑”即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力,行为培养不能放。沿着这一思考,我设立了“以行促思,以思正行”循环共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科学。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是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都有机地联系着。
我根据以上思考,用班级生态环境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松树学园”是班级建立之初,同学们刚入学时为班级起的名字,学生希望有小松树不畏困难的坚毅品格。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我在之前班级文化的基础上,引入松树和小松鼠这一生态联系:“松树为松鼠供应果实,松鼠吃果实时会埋果实于地下,所以新的树苗就会不断生长。”利用这一生态系统,我帮助学生建立行为与思考之间的具象联系,即“松树”象征行为,挺拔的小树促进学生端正的行为,端正的行为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的保障;“小松鼠”聪明、灵巧正好对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爱思考、会思考会引来“机灵的小松鼠”,思考能力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达成自我规范行为的内动力。就这样“行”与“思”在生态系统中有了不断循环促长的联系。就此“松树学园”班级生态初步形成。
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双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分别以己优势之力共同合作形成最强教育合力。因此,在新的“双减”教育背景下,探寻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促使家校合作共育发挥实效。班级生态的顺利构建就需要家长的助能,于是我和松树家长们一起“明理—定心—共探方法。”
1.家长会明理、定心
刚刚开学,各方声音最多,是家长最迷茫的时期。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开学,适应新的变化,家长的态度最重要,所以在9月中旬我和家长开了一场“家校携手,未来与您同行”的线上家长会,帮助家长理解政策,转变理念。之后我又陆续通过线上家长会,帮助家长总结育子方法;交流学生在校具体学习情况、学校实施减负提质的具体措施,家长会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度。
2.分享阅读共探方法
在明理、定心的基础上,我做起了松树家长幕后的智囊团,利用微信平台阅读、分享育子书籍。到目前为止我陆续分享了《专注力培养》《正面管教》《你好,小孩》《父母的语言》等音频书籍,共同学习,家长的育子方法变得更加科学。
有了家长的助力,松树学园小生态就有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行为决策机制和认识架构的优化,当学生的主体认识模式能够与自身的行为意识相匹配时,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就要以行为培养为前提。我在落实“以行促思”这一生态环时以“知礼仪—养规范—助持久”为行为培养策略。
1.学国学知礼仪
为了帮助小松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带领学生来了一次“寻根之旅”。举行了“学国学知礼仪”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在有趣的讲解中让学生正行、守礼。后续活动我们还将国学之礼带到生活里,课间学生的说话声音小了,见到老师、同学更爱问好了。
2.小组评价养规范
学生缺少自律时,有时同伴的介入胜过家长和教师。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从小组上课准备快、小组学习效率高、小组坐姿坚持最久三方面开展“哪排小树最美丽”活动。课堂准备快就是上课铃声响起后,哪个小组最先坐好、学习物品准备最齐,这个小组集体在小松树上得到一枚小松果;小组学习效率高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完成任务专注,不聊天、不打闹就可以得到一枚小松果。三种松果的获得大大地激励了小组的进步,也让学生有了责任感,小组中落后的学生,本组同学也会主动提醒。挂着一枚枚松果的美丽小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3.劳动教育助持久
学生行为端正,规范养成要持久,需要锻炼小松树们的意志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养成习惯,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
(1)班级事情我来做。在班级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为班级服务的事情,班级中大到扫地、拖地、午餐服务,小到开关灯、拉窗帘都有人做。几个月下来小松树们还制定了劳动标准:拉开的窗帘要系好,桌子要摆成一条线,地上的细小垃圾要清理,交换任务后,班级依然井然有序,这正是学生正行的结果。
(2)家庭事情我来帮。“双减”后,让学生在家有事可做,能帮助他们习惯养成的持久,所以在家中开展了家庭事情我来帮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帮助爸爸、妈妈做事,锻炼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双减”政策下,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也是适应未来教育的能力。“应试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国家减负不是让学生不学习,而是在科学高效的教育下,提高核心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我在学生这一阶段定为思维成长,爱思考,会迁移。善思爱学也是端正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松树生态循环共长的保证。我在落实以思促行这一生态环时沿着“促思维—养头脑—展思维”的培养策略。
1.小小拉丁促思维
小脑袋动起来,一定要让身体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我用拉丁操当班操,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舞蹈中动起来。在欢快的音乐中,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发展右脑,开发脑力。
2.阅读滋养头脑
阅读是学生理解、表达的重要阶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我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了阅读手册,制定阅读任务,完成任务奖励班级印章,激发学生动力。表达是思维的外壳,所以我利用语文实践课定期召开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感受,锻炼表达。通过阅读让学生在书中吸收更多的营养,滋养头脑。
3.小小老师展思维
学生思考、表达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效果外化的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要多给学生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达到真正的锻炼效果。我们班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在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站上讲台,为同学讲题、朗读、说观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即使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哪怕是给同学们读一首古诗、读一个词语。在锻炼中,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
“以行促思,以思正行”循环共长,抓住行与思的内在联系,在班级生态系统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促进的作用,班主任远远地带领,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和陪伴者。生态系统的教育做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和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使其自由发展。
班级生态环境的构建,通过多种活动让班级充满活力。如学习小组的建立丰富了班级组织结构,也大大地增加了学生之间交互的渠道。积极的班级生态在“双减”政策下,并没有减弱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是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感和行动力。整个班级共同进步,生态班级充满活力。
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校共育。在“双减”背景下,引导家长参与教育,让家庭教育作为班级生态环境的助力。从原来的学校教育为主、家长低层次配合,到科学教育、共同发展的高层次配合。
近一个学期,“小松树们”“以行促思,以思正行”循环共长,松树家长们参与陪伴。在松树学园生态小系统中,成长的小松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行与思互促共长。相信在未来松树学园生态系统中会结出更多的果实,成长出更多的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