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中心校 张献云
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学科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抗拒数学学习、对数学学习持敷衍态度的学生,数学成绩很难得到提高。影响学生对数学科目态度和数学学习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学生的自律能力、数学科目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心情状态等,这些都能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数学科目的知识点兼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很有难度,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时付出的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所以会产生“畏难”和“逃避”心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不愿意去学习数学知识,逃避数学课堂。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是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快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但许多教师并不注重课堂互动设计,导致课堂互动少,互动方式仅存在于提问环节,且提问的题目比较随意,平铺直叙,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没有起到引导、启发学生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就是按部就班地讲课、提问、练习、考核,并机械地重复,没有真正用心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这样的教学没有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心理学领域的一道里程碑,最早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旨在帮助病人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类内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信仰、信念的力量很多时候能够激发人体潜力,帮助人们克服困境、渡过低谷期,最终突破自身极限。在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尝试,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在学习上的帮助以外,应用积极心理学还能让学生更加乐观、开朗、自信,让学生成为积极阳光、散发着正能量的人,能够健康生活,更受大家的欢迎。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和,对学生的努力要及时予以肯定,实行鼓励式教学,把握与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鼓励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勇敢地做出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对数学科目的“畏难”情绪。
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时,课后练习中需要学生观察放在桌子上的盒子,并说出自己能看到盒子的几个面,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式的语气来提问:“哪位勇敢的小朋友能说一下自己看到了几个面?”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予以肯定,让班里的同学一起鼓掌表扬这位同学。受到教师的表扬后,学生会获得荣誉感,下次提问时会更加踊跃地来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该重视引导性提问的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程设置悬念,让学生对下节数学课堂更加期待,预习时会更加积极和认真。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看过地图,在生活中是否能分清东南西北,引导学生时可以说:“下节课你们要认真学习哦,等下节课学习完,我估计大家就不会再迷路了。”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的特点,设置多个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时获得更多成就感,在学习时也会更加专注。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目标之后,每完成一个目标,教师都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教师可以将悬念放在最后一个目标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最后的目标内容产生期待,进而在学习时会更加专注。
例如:学习到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文字信息和位置图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来完善整张位置图。教师可以先设定情境,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和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动物园玩,由于动物园人太多,小明和家人走散了,小明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分头去找小明。现知道小明的爸爸在熊猫馆,小明的妈妈在熊猫馆正北方向500m的长颈鹿园,小明的爷爷在长颈鹿园正西方向350m的猴山,小明的奶奶在猴山西南方向250m的河马馆,小明现在在猴山东南方向220m的狮子园处。”最后让学生画出小明一家人的方位图,并在图上标明各个场馆的位置。这道题需要学生先以小明的爸爸为中心,画出小明妈妈的方位,然后以小明妈妈的方位找到爷爷的方位,最后通过爷爷的方位画出奶奶和小明的方位,这道题的关键是:需要画出前一个方位才能得到后面的方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画图,在规定时间内画出一张成员的方位图,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学生每完成一步就会获得一些成就感,对学习会更加积极。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数学没有用处。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例如:学习到四年级下册的“小数乘法”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个问题:“小红和奶奶去超市购物,买了三袋薯片、两瓶可乐、五斤橘子,其中薯片的价格是2.6元一袋、可乐是2.8元一瓶,橘子是3.4元一斤,问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时候学生只能运用加法计算(2.6+2.6+2.6)+(2.8+2.8)+(3.4+3.4+3.4+3.4+3.4)。 这样的计算过于复杂,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出小数乘法的教学,将其简化为(2.6×3)+(2.8×2)+(3.4×5)。又如学习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小李的妈妈去商店买布,想要亲手制作一张桌布。已知小李家的桌子长1.5m、宽80cm,那么小李妈妈最少需要买多大面积的布?”
这些题目都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题目巩固自身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意识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并且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对数学学习积极、进步快、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将其树立为模范,让其他同学以这些学生为目标,向这些学生学习。激励制度能够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和好胜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有动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提问积极性、上课的纪律性、成绩的进步程度为评判因素,表现最好的学生能够获得“数学进步之星”的称号,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表扬。得到表彰的同学会收获荣誉,其他同学则会因为荣誉感和好胜心,学习时更加努力,争取自己也能获得这个称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都会得到提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分数制或等级制的评价体系,以真挚的鼓励或督促的俗语、诗句、名言作为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祝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做出评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予以改正。
小学生对教师十分崇拜,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模仿和学习教师。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阳光积极、努力刻苦,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成为学生的榜样,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教师身上的优点,吸收教师散发的正能量,进而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更加勤奋地投入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观念,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时更加主动和勤奋,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制定激励制度、改善教学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真挚的鼓励,促使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面对,百折不挠,成为积极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