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舒畅
摘要: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考试成绩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是初中生必须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国5000年的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是一种极其丰富的精神资源,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古诗文教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肩负着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传统的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是教师必须要仔细考虑和处理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前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的宝贵财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重要遗产,而在这些遺产中,以唐诗和宋词最为突出。其中寄托了无数的古诗文,无数的文化,无数的人物,无数的风俗习惯,无数的历史故事,都是我们的宝贵的遗产。初中的古典诗班是一种对古诗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初中的古诗文班里,老师们主要是给同学们分析古诗文的写法,分析诗人创作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诗歌的欣赏,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人文特色、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历史意义。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话中,我们还能知道当年的重阳风俗,比如:登高、插茱萸,老师从中可以引申出许多有关重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因此,初中语文的古诗班教学的意义远远不止是对古诗文的文采特征的鉴赏,它还具有教育学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效果,是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
一、当前初中语文中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
我们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语文文字与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命知识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探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者在掌握教科书以外的语文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应用技能。在语文课本中,还包含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所以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必须强化对其的指导,藉由阅读与体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为认识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观打下坚实的根基。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制约,在课堂上,老师们大多是以自身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消极状态,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很难改变的,加之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一直是一种消极的应试教育,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仍有一些人文方面的不足,无法对其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把握。但是,由于语文是一种人文的科学,在课堂上若不把中国的优秀传统知识融入课堂,就很难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影响初中的核心素养。
二、将古诗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古诗文里,有许多与历史、文化、风俗等相关的知识,老师们可以把这些知识与当代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中,有关于嫦娥偷走了神丹登上月亮的典故,老师还可以选择影视中的嫦娥来让同学们了解这一典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影视化、戏剧化的小说的改编,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理解影视文化。老师把与古代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文和实际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使同学们了解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习惯演变的历程,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扭曲观点进行修正。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能找到一些传统的痕迹,加以传承和铭记,这就是初中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的目标。学以致用、学习思考,是我们在课堂上实现的终极目标。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老师们可以在教室里举办一些有关古诗文的比赛,把他们以前学的和没有学到的古诗文都集中在一起,举办古诗文大会、古诗文接龙、飞花令等各种比赛,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分组或是单独进行游戏。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礼品奖励,让同学们通过比赛来加深对古诗文的了解,对所学习的、不熟悉的古诗文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也可以开设“古诗文文化角”,让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实自己的课堂,比如制作手抄报、制作传统文化产品等,丰富了课堂文化的内涵,使同学在休闲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在教室里也可以举办一次校外的古诗文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一部课外古典诗文,或者在班级里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能让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里,也能增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学校开办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促进全校师生学习传统文化
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什么人的义务,这就是全体中华人民的义务。学校是我国的文化发源地,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在教室里进行文化渗透的同时,也是为了显示出学校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在校园内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传统的古诗文中,举办传统文化文艺汇演,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邀请有关古诗文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加强师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通过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使教师与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也有助于其他教师了解到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会鼓励各专业的教师,积极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通过古诗词教学对民俗文化进行渗透
中国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并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各个民族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国的民族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又是一个时代的结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同学对物质的追求颇为狂热,而在同学心中,对于国家的文化记忆却是寥寥无几,追求时尚潮流,却不知道什么是民间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同学们理解古诗文的发展过程,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包含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等。就拿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来说,在课上,教师不仅给同学们讲解诗歌,而且还能让同学们想:古代的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干些啥呢?透过教室里的互动,同学们可以认识到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知道爬山可以避祸,戴上竹枝可以祛病,从而引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风俗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渴求与渴望。通过对古诗文的解读与研究,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民间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古诗文的研究。
结语
我们国家有数千年的历史,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华人民的重大使命。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室是与中国传统文明紧密相连的一种载体,在初中语文的古诗文课上,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以填补现代教育界的空白。但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初中语文的教学结合起来,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相互扶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何东.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0121-0121.
[2]温玉娟.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5:24.
[3]刘亚君.不忘传统、不忘初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6):230-230.
[4]王传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语文课内外,2020(18):297.
[5]田银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