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三年级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2022-06-06 13:19张漫漫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手语聋生交际

张漫漫

《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总目标。其中,发展聋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为:“通过语言实践、交往体验、社会参与、合作共享等方式,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对感兴趣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初步掌握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与交往的方式,学习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策略,针对不同沟通对象,采用灵活恰当的方式,形成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语言是人类实现沟通与交往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聋生而言至关重要,它是聋生实现有效沟通与交往的基石。《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十分注重对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聋生在具体的交往情境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以实现沟通与交往的目的。本文以沟通与交往三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例,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说明。

一、系统编排交际功能和语言点,注重迁移运用

沟通与交往教材根据聋生特点编排相关话题的同时,在每个话题中都安排了重点学习的交际功能。从一年级开始,由易到难系统编排,引导聋生在具体话题的交往中,学习某种交际功能。就沟通与交往三年级教材而言,上册共编排了17 个交际功能,下册共编排了14 个交际功能,这些交际功能都是在相应话题情境中比较常用的。比如,“去书店买书”这一话题主要学习“询问”的交际功能,“练习讲故事”这一话题主要学习“建议”的交际功能。交际功能的编排也体现出一定的发展性和系统性。比如,三年级上册“班级图书角”这一话题学习了“商量”的交际功能,三年级下册“一起去旅游”这一话题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商量”的交际功能,只是在不同的话题情境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是商量物品的使用时间,有的是商量活动的内容。通过反复实践,多角度练习,引导聋生逐步提高对某一交际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基于聋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沟通与交往教材情境会话部分编排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语句作为学习的重点。这些语句口语特征明显,在句式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便于聋生模仿并迁移运用。比如,三年级上册“不能去同学家了”这一话题中,编排的交际功能是“道歉”,选取的典型例句是“真抱歉,星期天我不能去你家了”;三年级下册“我是时间小主人”这一话题,编排的交际功能是“陈述”,选取的典型例句是“我每天睡觉之前会读半个小时书”。这样的编排,有助于聋生具体了解哪些语句可以实现怎样的交际功能,进而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调动自己的语言储备,顺利达到交往的目的。

从这些重点语句中,教材还提炼出了每课需要掌握的汉语语言点,包括常用词语、特殊句型、固定表达等。比如,三年级上册“参加兴趣小组”这一话题,基于“询问”的交际功能,编排了“你想参加剪纸小组还是陶艺小组”的典型例句,需要聋生掌握的语言点是由“还是”构成的选择疑问句。为了帮助聋生学会迁移运用,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相关情境,让聋生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点进行表达。

聋生的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具体到教学中,建议教师基于教材的编排思路,引导聋生逐步学习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构建起语言系统。

一是引导聋生在模仿中习得语言。在情境会话部分,三年级教材每个话题均设置了三个连续或并列的交际情境,为聋生学习交际功能、典型例句、语言点等提供了范例。这些会话内容真实自然,能够帮助聋生了解如何在类似的情境中得体地与人交往。比如,三年级下册“动物园里”这一话题,编排了看导览图、看大象、看长颈鹿三个连续的情境,引导聋生在这些情境中运用“快看、你瞧”等语句,实现引起他人注意某事或某状况的交际功能。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聋生借助情境会话的内容,模仿表达,在模仿中习得语言。教师还可视学情提供一些图片,让聋生观察图片,模仿情境会话中的基本句式,照样子说一说,如“快看,小猴子正在吃香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帮助聋生在模仿表达中掌握规范的语言,并学会正确运用。

二是重视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课标》明确了沟通与交往“是一门学习、运用沟通交往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课程”。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每课的练习活动部分,均围绕本课所学重点内容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情境,引导聋生将本课所学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形式运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景,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同时,每个单元的实践活动部分也编排了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引导聋生将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内容综合运用于一个新的话题和情境中,通过设计任务型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发展聋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爱读书”这一单元,编排了“班级图书角”“在图书室借书”“去书店买书”三个话题,引导聋生学习“商量”“询问”等功能,同时在课后练习和实践活动中均安排了相关话题的其他情境,让聋生将课上所学学以致用,在运用中进一步内化语言。教师教学时,应引导聋生在学习情境会话、模仿表达的基础上,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交往技巧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如果聋生自主表达有困难,教师可以将重点句式或语言点提供给聋生,让聋生参考表达。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鼓励孩子在课堂以外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与人交往,提升沟通交往的能力。

二、协同发展口语、手语、书面语,强调多元沟通方式

《课标》是从“口语”“手语”“笔谈”“其他”四个方面按照沟通与交往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突出了聋生沟通能力的发展。教材一方面强调听觉训练、看话训练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突出口语、手语、书面语的协同发展和三者之间的转换训练,力求为聋生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口语方面,系统安排听(看)话训练,从听(看)简单的词语到听(看)句子,逐步提高要求,引导聋生形成基本的听(看)话能力,养成良好的听(看)话习惯,掌握听(看)话技巧。比如,在二年级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践活动中的听(看)话练习编排的是“跳高、跳远”等词语,后面三个单元实践活动中的听(看)话练习均编排的是简单的句子。手语方面,情境会话后编排一系列手语词,让聋生在学习会话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手语;实践活动部分,系统编排手语练习,引导聋生了解同类词语打手语的规律,学习一些特殊句型的手语打法,知道可以配合恰当的表情、动作使表达更准确等,帮助聋生逐步夯实手语基础,发展手语能力。笔谈方面,强调了书面语的运用,一方面编排了一些练习,引导聋生了解当别人没有听懂自己的话、看懂自己的手语时,可以用笔谈的方式沟通;另一方面在部分插图中呈现聋生拿着笔谈本与人沟通的情景,提示聋生可以随身携带笔谈本,借助笔谈的方式实现与人沟通的目的。

教材尤其重视手语和汉语表达的不同,在练习活动中引导聋生关注手语和汉语转换的难点,特别是因语序不同、成分不同导致的转换难点。比如,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二安排了三个“把字句”,让聋生先读句子再打手语,并以泡泡的形式提示聋生:用手语表达“把字句”时,语序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对比表达练习中,引导聋生加深对手语和汉语不同特点的认识,了解两者不同的语法特征,在掌握手语和汉语的同时,逐步实现两者的自如转换,做到既能用手语和聋人沟通,又能根据需要用口语、笔谈等方式与健听人交流,养成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沟通方式的习惯。三年级的聋生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材提倡聋生使用笔谈的方式与人交流,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用书面语与人沟通,这些都能为聋生今后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教学中,建议教师引导聋生同步发展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加强三者之间的转换训练。

一是协同发展聋生口语、手语和书面语。教材在每个话题中都编排了重点学习的交际功能以及典型例句,这些典型例句是实现交际功能非常有代表性的常用语句,也是教学的重点语句。教学时,教师应要求聋生同时学会用口语、手语和书面语的方式来表达这些语句。比如,三年级下册《开个小小故事会》一课重点编排了“追问信息”的交际功能,典型例句是“我没看清楚,雪孩子救了小白兔,是吗”“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雪孩子不见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聋生同时学习用口语、手语、书面语的方式练习表达,并引导他们恰当运用于其他情境,以追问自己想了解的信息。

二是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重新整合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实践活动中的内容与每课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集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比如,三年级上册《参加兴趣小组》一课,需要教学的重点语句是选择疑问句“你想参加剪纸小组还是陶艺小组”,课后练习编排了其他情境,让聋生运用由“还是”构成的选择疑问句和同学交流,实践活动一也编排了选择疑问句的手语练习题。教师在引导聋生学习选择疑问句的表达时,可以将实践活动一的手语练习题与本课的教学相结合,一方面让聋生学习更多同类型语句,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用手语表达这类语句。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组合,将教学重点落实到位,使聋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重点语句口语、手语、书面语的多种表达方式。

三、注重与语文学科的有机衔接,复现部分语言点

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语言的发展。语文课程和沟通与交往课程一样,也肩负着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任务。但两者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语文课程重点是教学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知识,沟通与交往课程侧重的是语言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更好实现运用的目的。

沟通与交往教材在编写时,非常重视与语文学科的衔接,有意识地复现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语言点,引导聋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加深体会,学会在交往中灵活运用。比如,三年级上册《去书店买书》一课的语言点“请问”,在聋校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编排过,聋生在语文课上已学过用“请”“请问”说、写句子;三年级下册《学做饭》一课的语言点“把字句”,在聋校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小猫种鱼》一课编排过,语文课上已让聋生借助教材给出的4 幅插图,运用“把字句”说、写句子;三年级下册《选故事》一课的语言点“更”,在聋校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编排过,聋生已学过用“更”说、写句子;三年级下册《练习讲故事》一课的语言点“有点儿”,在聋校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月亮姑娘做衣裳》一课也编排过,聋生已学过用“有点儿”说、写句子。

教师教学时,应有机联系语文学科的内容,充分借助聋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一是充分尊重聋生已有知识基础。部分聋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语句,但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沟通与交往中。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聋生运用所学语言,发展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充分了解聋生的语言基础,尤其是语文课程中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在聋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去书店买书》一课的典型例句和语言点时,可以基于聋生在二年级语文课堂上学过用“请”“请问”说、写句子这一学情,先让聋生尝试用“请问”说句子,再结合情境会话和课后练习将这一语言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沟通与交往中。

二是强化语言表达形式的转变。通过对照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和沟通与交往教材中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材多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沟通与交往教材多是对话式的语言。以语言点“有点儿”为例,语文教材提供的例句是“凉风吹得她有点儿冷”“这条裤子有点儿短”“他有点儿不高兴”,都是在陈述某种情况,不指向沟通和交流;沟通与交往教材提供的典型例句是“你讲得有点儿快,可以稍微慢一些”,明显处于交往状态。教学时,可以引导聋生尝试将语文课上学过的句子转变成对话式的语言,如:“——妈妈,这条裤子有点儿短了。”“——那穿这条吧。”让聋生体会如何将所学语言通过转化运用于实际的沟通中,实现交往的目的。

沟通与交往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特点,尊重聋生语言发展规律和沟通交往特点,开展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聋生社会交往素养,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梦陆彦琳(江苏省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老师:王禾

猜你喜欢
手语聋生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