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2022-06-06 13:19朱文宝孟春芳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常熟市教育资源融合

曹 深 朱文宝 孟春芳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高水平的融合将成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1]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江苏省常熟市就开始了融合教育领域实践探索。在部分乡镇小学尝试建立了3 个特教班,解决了部分特殊学生的入学难题。2009 年启动全市“标准化特教班”建设,2012 年启动全市“合格资源教室”建设。2018 年起,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将原有的资源教室“提质升级”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截至2021 年底,全市14 个乡镇(街道)先后建立了126 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段,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一、以多部门协同构建融合教育保障体系

(一)加强制度建设

2004 年2 月,常熟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全市特殊教育工作,逐步承担起区域融合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特殊儿童评估与诊断及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等任务,成为连接常熟市各部门、指导常熟市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的纽带。2018 年,抓住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契机,全市建立了由市教育局、编办、卫健委、残联、民政局、财政局、发改委、人社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十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全市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整合各部门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将融合教育作为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列入各部门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协同的融合教育保障体系。此后,常熟市先后建立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市特殊教育专家库、“送教上门”应急服务队等,制定了《常熟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常熟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基本要求》《关于加快发展特殊学生职业融合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残障特殊学生融合教育补充性康复训练的实施意见》等各类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融合教育工作的有力推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普通学校(幼儿园)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融合教育发展格局,研究课题“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荣获2018 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突出经费保障和队伍保障

常熟市根据区域实际,于2019 年、2020 年两次申报“江苏省区域特殊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00 多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基础建设,指导普通学校(幼儿园)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配备符合需求的评估工具、图书、辅具、教具等,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场所、设备。

常熟市积极开展资源教师专业培训,从省市级融合教育认证培训、市本级融合教育专题培训、校本级融合教育通识培训三个维度,提升资源教师专业能力。同时成立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小组,为各校实施融合教育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多样化的专业培训,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融合教育师资队伍。从2019 年起,逐步落实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校(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的8倍予以拨付,逐步落实专职资源教师10%增核绩效工资。

(三)强化督导评估

2012 年起,常熟市启动每年一次的融合教育专项督导,由常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从“自查—督学督导—专项督导—督导回头看”四个维度开展,每年重点督查6 所园校,其中2 所中学、2 所小学、2 所幼儿园。专项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随堂听课、检查设施、查阅资料、综合评价、反馈意见等几个环节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常熟市教育局将融合教育作为《常熟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绿色评价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设立6 个采分点,从管理机制、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内涵建设、成果实效等方面每年进行评估,从制度层面推进融合教育。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调研特殊教育

二、以内涵式发展提升融合教育服务质量

(一)规范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流程,打造融合教育行动样本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2]。常熟市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探索规范化流程,打造融合教育行动样本。制定了《常熟市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制度》《常熟市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评估与安置工作制度》等文件。以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根据“规范评估安置特殊儿童—签订特殊教育服务清单—制订审议课程实施方案—实施个别化教育与评价”的流程,探索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样本,实行“一生一案”。然后选择12 所小学(幼儿园)成立“IEP 先行者”工作群,逐步试点推进,全面推行个别化教育计划。市莫城中学、市张桥中心小学、市海虞幼儿园作为第一批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幼儿园),在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为样本,其积累的经验和做法渐次在全市推广。

(二)明确学段特色,细化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辐射作用

常熟市充分明确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资源中心服务水平,努力做到“人人有理念、生生有课程、处处有课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除了承担特殊儿童筛查评估、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以及特殊教育咨询等资源中心共性工作以外,还要指导区域内其他学校(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组织承担融合教育教学任务的相关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充分发挥资源中心的辐射作用。

常熟市细化主体责任,分学段实施各具特色的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重点将康复训练融入一日活动,有效落实教康结合。通过言语障碍儿童言语康复研究、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研究、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康复研究三个课题,以个案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形成了“教—康—医”协同康复模式。普通小学特殊学生安置形式有特教班、半日制随班就读、完全随班就读,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侧重“一人一案”,关注差异,调适课程,全面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初、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增加相关专业技能教学,实施多种安置方式,大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社”三轴联动协同培养的特殊学生职业教育模式。

(三)组建攻坚团队,跟进专业支持,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组建常熟市融合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及市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视障、听障、智障、脑瘫、孤独症五类融合教育教学研讨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组织研讨活动,召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及特殊学生家长等参与活动,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推进和融合课程的设计出谋划策。同时,指导普通学校(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建立跨学科志愿者队伍,配合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共同提高普通学校(幼儿园)特殊儿童评估诊断、科学安置、康复教学等的有效性。融合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和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中心配合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结合《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根据特殊儿童实际需求进行融合课程设计和普通课程的适宜性改造。其中,基础课程是基于特殊儿童评估选择适合的教材,删减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过程性评价替代结果性评价;兴趣课程通过增加教学时间、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等方式,提升特殊儿童学习自信,培养一技之长;康复课程以一对一的言语、感统训练等为主,强调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是打造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四有四型”蒲公英教师团队,助推融合教育质量提升。市特殊教育学校紧紧抓住青年教师成长和骨干教师辐射两大建设重点,规划并实施“青年教师成絮工程”和“骨干教师飞翔工程”。学校确立了“四有四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专业精神上的奉献型、专业知识上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上的综合型、专业智慧上的创新型。市特殊教育学校先后组建四个“蒲公英”教师工作坊:特殊教育诊断与评估工作坊、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坊、康教结合研究工作坊、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工作坊。树立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强化两种能力:研究差异、勇于创新的拥抱变化能力,共享共融、分工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贯彻三种精神:学习实践、研究探索的专业精神,广博知识、慈心仁爱的博爱精神,负责执着、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此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四有四型”蒲公英教师团队逐步成长为全市特殊教育转型发展中的专业队伍和攻坚力量。

三、以社会性支持营造融合教育良好氛围

为提高家长及社会各界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保障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常熟市通过丰富多彩的融合宣导活动,争取更多社会支持,营造融合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一)树立标杆,发挥榜样的力量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原校长陆振华是常熟特殊教育界的元老,是江苏最美教师、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曾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退而不休,仍然每天奔走在推动融合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深情评价:“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老兵,陆振华几十年如一日,以‘成就每一位特殊孩子’为教育信仰,努力做特殊教育的拓荒者、特殊儿童的陪伴者,带领团队筚路蓝缕,奋勇前行,探索与创新了享誉全国的融合教育‘常熟模式’。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残疾孩子,用执着与坚守,书写着自己的教育初心,体现了一名党员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风格,无愧为我们时代的先锋和楷模!”常熟市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组织先进事迹发布会、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宣传陆振华校长的事迹,树立标杆,提振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家校协同,依托家长的力量

常熟市于2019 年成立了“常熟市特殊儿童家长学校”,构建“家校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一是开展特殊儿童家长互助项目,构建“家长互助发展链”,通过心理调适和情感支持课程,提升家长心理调节能力。二是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立学校培训中心,引导家长参与学科教学、学生发展性评估等;建立家庭学习阵地,开设送教上门家庭康复课程,将教育康复知识送入家庭;建立社区活动基地,开设亲子活动、社会实践课程,将家长专业培训惠及面从特殊教育学校延伸到全市所有学校。三是以特殊儿童家庭为圆心,搭建“社会支持同心圆”,从单纯的爱心支持逐步转变并形成政府部门融合教育政策支持、教育部门特教专业服务支持、残联系统教育康复经费支持、社会公益系统助学帮扶支持等多部门协作的支持体系。

(三)多方统筹,争取社会的力量

2020 年5 月,常熟市融合教育协会成立,多方统筹,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努力营造融合教育氛围。我们积极与常熟理工学院结成融合教育联盟,利用高校师资优势助推融合教育内涵发展。2021 年2 月,成立常熟市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这个服务社由特殊毕业生和志愿者共同运营,将其作为全市融合教育职业训练实践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成为常熟融合教育的宣传窗口,得到了大批社会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体教康三融合”项目,利用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落点常熟的有利时机,开展低龄脑瘫儿童补充水疗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挖掘潜能,补偿缺陷,培养出谷晓丹、顾毅斌等多名国家级残疾运动员。

融合教育的持续高位推进,大力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了特教与普教的协同发展,以此推动了常熟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常熟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建成特殊教育强市。

猜你喜欢
常熟市教育资源融合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A Clever Rabbit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