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SBAR 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03 04:44葛艳艳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3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双相发作

葛艳艳(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该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狂躁和抑郁两种状态,当狂躁发作时会变得兴奋度过,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节奏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大多采用药物、心理疗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研究[1]发现,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促进临床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被动,并不能更全面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难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2]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狂躁发作时,对其采取一定语言表达式护理干预方式,可对其行为能力、语音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在不同护理沟通方法中,标椎化沟通模式(SBAR)可帮助护士更加系统、全面地整理患者资料,具有提高医护沟通效率的优势,常被用于临床护理,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增强护理干预效果。 本研究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采用SBAR 护理沟通模式,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认知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我院收治的30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 例。 观察组男75 例、女75 例;年龄21~71(41.58±7.23)岁;病程7~15(10.17±1.53)d。 对照组男79 例、女71 例;年龄20~72(40.91±8.64)岁;病程7~16(10.81±1.74)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医学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且处于狂躁发作状态;(2)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获得许可。 排除标准:(1)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在护理过程中狂躁行为表现剧烈,导致护理无法进行。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模式,具体如下:(1)对患者基本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在患者发病时进行护理,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情况;(2)和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患者日常情绪变化情况,做好信息记录;(3)标记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在和医生沟通时及时反馈患者用药不良反应;(4)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指导患者家属在对患者日常照顾时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用SBAR 护理沟通模式,具体如下:(1)现状: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现状,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医嘱、症状等,做好文书记录工作。 在与医生沟通时,快速准确说明患者姓名、床号、症状、当前诊断、病情变化这几个方面的信息。例如“您好,我是某号床的责任护士,患者黄某某,性别女,今年52 岁,当前出现情绪高涨、意志增强、思维活跃症状,伴有冲动言语及行为”。 同时护士还要引导和鼓励患者的护理诉求,根据其诉求提供护理服务,并向患者说明针对病情需进行哪些护理措施。例如“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由于您出现情绪高涨、睡眠少、易激怒、行为冲动等情况,因此我接下来可能会播放音乐对您进行心理疏导,适当时给予镇静剂,并为您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 (2)背景:护士向患者了解生活环境、疾病过往史、用药既往史、手术既往史情况,例如护士面带微笑,并轻声细语地问道:“您好,请问您之前生什么病? 用过哪些药? 家庭条件如何? 以前是否出现过敏情况? ”再与医生沟通,及时反映患者的过敏史、异常检查结果、治疗用药情况。 例如“患者于2019 年1 月到其他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曾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无药物过敏史”。(3)评估:护士评估患者目前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根据病情变化评估是否需要预防自身伤害或伤害他人,医生及时向护士分享患者临床诊断和检验报告结果;为评估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护士设立情境模拟训练,创设“问路”或“购物”情境,由其他护士扮演路人,指导患者与路人沟通,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肢体变化、语言表达情况;对存在交往障碍或语言行为不文明患者,护士采用心理暗示法和引导法纠正其不良语言行为。 (4)建议:护士根据护理过往经验针对特殊注意点、关注事项提出护理建议,医生认真听取护士的建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措施,共同制定一套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自我认知水平较低患者,医生用和善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详细说明疾病的危害性,讲解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护士则采用平等的方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生活中的烦恼,并开导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两组均护理3 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的认知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⑴认知能力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3]进行评分,该表四个评估维度及对应分值为:逻辑记忆(满分20 分)、视觉再现(满分16 分)、图形重置(满分20 分)、词语配对(满分21 分), 各维度评分越高说明该部分认知能力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4]进行评分,包括生理职能、情感心理、社会职能、总体健康四个评估维度,每部分分值范围为0~100 分,各维度分值越高说明该部分生活质量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认知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逻辑记忆、视觉再现、图形重置、词语配对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逻辑记忆、视觉再现、图形重置、词语配对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认知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认知能力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情感心理、社会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心理、社会职能、总体健康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症发作或抑郁发作作为临床体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具体病因尚未明确,考虑该疾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生物节律、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临床大多采用药物治疗,研究[5,6]发现,医务人员沟通不良会对患者造成无意伤害,而有效的医护沟通护理模式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临床服务满意率。SBAR 护理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沟通方式,在危急情况下也能保证信息准确传递,其主要分为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四个部分,在该沟通交流模式下,医生作为倾听者,了解护士想要沟通的内容,同时护士作为汇报者,也能指导医生期待了解哪些情况,从而大大提供医护人员交流的有效性。 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治疗中采用SBAR 护理沟通模式,可有效帮助护士及时有效地向医生反馈患者基本情况,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病症加重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7-8]。

本文观察组在逻辑记忆、视觉再现、图形重置、词语配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模式,在平常护理过程中,护士对患者病症记录内容不全,在患者狂躁发作时无法准确、全面地向医生沟通患者情绪与行为状况,延长了医生诊断时间,并且诊断过程缺乏及时有效信息反馈,以至于对于患者狂躁发作后的行为控制效果所下降[6]。 针对患者认知能力的检测方面,常规护理沟通模式护士只是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每个结果分值,对于患者认知水平的差异原因缺少独立分析整理的步骤[9-10]。患者发病时认知能力是处于变化的状态,躁狂发作时行为会处于失控状态,导致护理效果不明显。

本文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心理、社会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观察组采取SBAR 护理沟通模式。 护士在实际操作中使用SBAR 护理沟通模式时需对患者不同精神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在记录时需做好分类整理,针对每种状况进行分析[11-12]。 患者出现躁狂症状时,护士可针对患者发病行为及语言变化情况对其病症变化信息做出准确评估,提出更合理的护理建议,准确有效地向医生反馈患者目前状态及引起原因,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3]。护士对患者病症有所了解后,在护理时也能更快地发现其病情变化情况;通过记录每次发病时的生理状况,调整生理职能,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躁狂发作前及时制止,可减少患者的社会危害。在医护高效协作下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最终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实施SBAR 护理沟通干预,可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双相发作
首次痫性发作的诊治思路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双相抑郁也是抑郁症吗?
表里一致
警惕隐藏在自言自语后的癫痫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双相型障碍概述
双相障碍:天才与疯子之间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