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阳
“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热情,还能引导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在分析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原则的同时,就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践策略展开了相关研究与探索。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对知识进行直接灌输,虽然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的关注,既影响优质教学氛围的形成,又难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会导致学生感到沉重的学习负担,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进步。“双减”政策的提出很好地改善了这一现状,其要求教师在革新自身教育观念的同时,要将教育的重点向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切实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可以在主动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知识的积累,更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正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双减”政策既看重学生当下现阶段的成长,与此同时,还关注学生未来可持续的、长远的进步及其发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认真阅读“双减”政策,领悟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并将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恰当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注重知识的传递,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基于此,我便从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就“双减”视野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推动更多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且能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于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淀重要动力。
一、“双减”视野下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原则
“双减”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基本原则以有效、有序培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体来讲,相关原则分别体现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以及“因材施教”。掌握了这三项原则,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解决、组织与实施语文教育活动,也才能扎实、稳步地推动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寓教于乐原则
爱玩、好动、好奇是初中生的天性,因此,在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成长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新鲜、有趣的教学元素,或者根据教学主题融入相关的游戏环节,以在革新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和愉悦的情绪引领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切实展现“寓教于乐”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潜在教育价值。
(二)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是学生们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之一,是为后续可以更高效率地参与语文知识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大纲而开展语文教学,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指导,适时放慢教学速度,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要认知这是一个点滴积累、由少到多的质变过程,从而可以在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引下,让初中学生们有一个“消化”新知识的时间,以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与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因材施教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初中生也是一样,他们会因为性别、家庭教育环境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与认知方面的不同。对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时,既要认知学生的这一特点,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语文教学和相关指导策略、制定不同的教育辅导内容,以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更优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实收获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进一步推进初中生的个性化成长。
二、“双减”视野下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践策略
作为教师最应当掌握的便是如何去做,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教、更高效地教,以确保学生更好地进步与成长。“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认知到应当坚守的原则之后,应当采取恰当的策略。具体来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游戏融入,增加语文学习趣味性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育阶段的感性时期,即使在课堂学习中他们也不喜欢被束缚,对此,教师便可以尝试将游戏活动引入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枯燥的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快乐的情绪体验,也让初中生们可以在被吸引的同时,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可以在游戏活动的引领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自然而然的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提升,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操场上抬头看看天上漂浮着的云朵,看看其属于课文中描述的哪一类云;而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表演游戏,除了为学生准备表演要用的道具之外,还要求学生在把握角色对话内容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让表演更丰满,也让表演过程更加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效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促成学习实效性的提升。
(二)方法指导,优化学生学习实效性
当然,作为教师还应当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远不如教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与技巧更为有效。由此,“双减”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有必要且必须教授给学生扎实、必备的学习方法。
1. 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写道:“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其在强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同时,展现了阅读教学的开展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学生阅读认知的同时,当好学生阅读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使其可以在不断阅读和积极摸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见解,不断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除了做好课上阅读内容的指导之外,还要为学生们布置课后和课外阅读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每天半小时左右的阅读任务,并且不对阅读内容和阅读主题做要求,主要帮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而待到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形成,教师则可以为其推荐适合他们的、有助于推进其能力提升的阅读书目。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就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和内容进行介绍、讲解,或者与同学们交流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以在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阅读认知。
2. 写作方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说是初中生们最为“头疼”和抵触的一项学习内容,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教师便要将作文指导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开展作文教学方法的革新,除了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内容的观察和积累之外,还可以适时为学生们创造写作情境、优化作文评改方式,以让多元化的指导方法来改进学生对作文的传统认知,从而在缩减其写作抵触情绪的同时,助力其在作文书写中可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合作探究,延续學生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的影响下,现阶段提倡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就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可以遵循这一理念,带领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和展示平台,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头脑风暴引领下,获得生生关系的拉近与优化,更获得语文学习思维的灵活发展,切实推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持续成长。
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之前,教师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对学生学习组别的划分。例如,对于一些语文课堂上即兴问题的交流(如分角色朗读、互相检查生字记忆情况等),教师可以从便利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以同桌或者前后桌为单位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达成交流目的。而对于有计划性的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如阅读分享沙龙、作文自评互评、语文课后实践作业等),教师则要组织学生以固定式的语文学习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其中语文学习小组的划分主要以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性别、性格特点、同学关系等为依据,以在保证组间能力均衡性的同时,保证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和谐性。不仅如此,还会评选各小组组长(责任心强,有领导能力,语文综合成绩优异),以在完善组内成员建构的同时,切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优势,进一步推进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意识到当学生被规划成一个团体之后,作为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即让他们明白同为一个小组,大家都要积极地融入小组之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大家的心态要摆正,彼此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当学生真正意识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才能更加充满热情地融入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来,也能由此获得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与革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初中语文教师,既要紧跟潮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还要切实认知学习能力对学生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调整语文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其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这才是“双减”政策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最本质的要求。在日后的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我将进一步立足教育实际,从实际学情出发,从不断发展着的教育趋势出发,用对教育策略,面向学生实施更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以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从而获得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有序进步、有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