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2022-05-30 20:45余学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余学花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提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目标,那么该如何在具体课时教学中体现素养的成分?可以借鉴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学习内容和资源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具体教学实践与评价,将素养不刻意、不生硬地融入每一个课时中。该教学設计基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进行学习内容的分类、目标制定、教学实践达成及多元评价的详细过程呈现,关注学习者能力、情感和元认知方面的学习目标,并以具体教学设计案例呈现出来对一线教师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7-0157-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提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各学科课堂教学更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来培养学生在各学科能力要求中所对应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态度,而信息技术则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只是学技术与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及情感的发展。刘道玉认为素养的核心是创意(creativity)[1],这必然包括与创新能力有关的思维和人格的养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知、动作和情意三方面分类,可以避免学习内容唯知识倾向,从而使教师在制定具体目标的时候可以“有迹可循”。一方面,素养的养成不可能通过一节课一道题而实现,也不可能是光学习知识就能完成,应当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过程”,关注每节课学生能力和情感的提升可以为素养的养成提供了过程性的证据。另一方面,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可有效减少教师制定目标时直接上升到素养目标带来的复杂性。

2 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时目标达成突破口

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应以信息素养培养的长远目标(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学习遇到的问题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长远目标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2],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落实到一节课上,应该以课时目标为主,培养学生知识习得、方法感悟、情感增益的过程。从教学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得出如下两点感悟。

2.1 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出发点

素养具有习得属性,但也具备“双持续”特性,即养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旦养成具有持续输出的作用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为了减少核心素养培育的复杂性,可以将视角转向于学习者的高阶认知能力发展。因为,对于核心素养来说其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也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二者具有相通性。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承载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与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又是息息相关的。

2.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可以提供学习内容分析的框架

内容为王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又名“五类学习结果”,是由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所提出的。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其中认知学习类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对于知识习得的维度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划分层次分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对其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如表1所示。

3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案例

3.1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出自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七课《让幻灯片能说会唱》的第一课时“为幻灯片设置背景音乐”。本课时内容较为简单,但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明白其中的原理且能够熟练操作同样具有挑战,尤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包括格式要求、插入音频、管理音频和删除音频四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采用层级分析法进行内容的整理,为了后面按照学习结果进行内容分析专门为知识点做了排号处理,重点内容包括②⑥⑦。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层级划分之后,按照学习结果分类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教材的内容属于言语信息类及动作技能类,那么为了体现课时目标,其他技能该如何实现?教材隐藏了哪些内容?从学习结果分类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本呈现给学生的是高度简化的知识观点,而几乎没有洞悉收集信息和提取事实的方法[4]。

3.2 基于内容挖掘的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划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明确,接着就是根据内容确定学习,如表4所示。

3.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单将基本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发给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巡视,更改地观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5]。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1)教会学生给幻灯片插入、删除背景音乐的方法;(2)让学生学会管理插入音频文件的播放方式;(3)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4)自主探究过程中的方法感悟。难点内容包括重点内容的第二、第三、第四项,除了让学生能明白设置背景音乐的一些原理外,方法习得也至关重要。

3.3.1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目标(5min)

情景一:复习旧课,引入幸运大转盘,如图5所示。随机叫学生回答,不会的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温习旧知,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幸运大转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达成:F

教师过渡导语:我们前面制作了包含文字和图片的演示文稿,但是它还不能真正成为多媒体演示文稿。学生思考:为什么还不是真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然后可以举手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多媒体的概念。这部分所花时间不应过长。

情境二:展示两种风格不同的演示文稿,如图6所示。内容为语文学科已学习的《题临安邸》古诗简介,做成了动画播放形式,播放时间各1分钟。其一,播放只含有文字和图片的演示文稿动画;其二,播放伴有背景音乐的含文字和图片的演示文稿动画。

提出问题:两演示文稿的区别有哪些?简要说明背景音乐的作用。学生观看动画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感知体验背景音乐的作用,从而导出本节课的课题——为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同时情境设置为语文学科的古诗,体现跨学科性。

目标达成:J

3.3.2 环节二:出示微课、明确要求(2min)

出示微课前,先询问学生是否已形成已有经验并是否根据插入图片等媒体迁移知识。

出示微课,明确观看要求:填写纸质版问题清单,如表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音频文件不仅包括可以插入的音频文件,而且包括不能插入的音频文件,是为了学生自主发现可插入的音频文件格式。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已有经验,以进行个性化调整;任务驱动学习。

目标达成:F

3.3.3 环节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5min)

学生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PPT中按照微课的示范完成环节一中PPT背景音乐的插入和播放设置,如图7所示为微课界面截图,并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走动查看学生操作的情况,并给予指导说明,引导学生边看边操作以高效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任务自主练习,能够“有事干”,并能较多暴露学生的问题,同时锻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习惯。

目标达成:C、D、G、I

3.3.4 环节四:展示结果、讨论更正(8min)

教师监督在上一环节巡视时问题较多学生,让其在电脑上演示操作过程,并回答问题清单的问题,如果出现操作不对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帮助和补充。如果遇到共性问题,需要教师做出解释说明。

问题清单中的学生问题的预设:

预设一:插入时有的格式无法成功插入PPT中,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此问题,因为PPT插入音乐时会自动过滤掉格式不符的音频。

重新提出问题:在老师准备的背景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可以成功插入?简单说明原因是什么?你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占用时间不应太长,学生了解即可)

预设二:设置背景音乐播放时存在各种问题。

预设三:添加的背景音乐不满意。

提出问题:应该如何删除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解决与学科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PPT的格式要求通过软件自身的过滤功能说明哪些格式是不符合要求的。同时后缀名的学习以学生能举例为主,如举出Word文档的后缀名。

目标达成:A、B、G、H

3.3.5 环节五:拓展训练、学生互评(10min)

为教师准备的《宁夏简介》(如图8所示)PPT配背景音乐,并加入一定的动画,使PPT播放时观看感受更佳。背景音乐教师提供部分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具有宁夏特色的“花儿”、描绘宁夏的歌曲、抖音热门歌曲、纯音乐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需求上网查找,教师负责代下载。

同桌之间组成同伴,按要求进行互评、打分,如表5所示。

评价结果分析:对1-2题做出肯定回答——基本掌握(知识点及操作方法已经掌握);对1-4题做出肯定回答——优秀;对1-5题做出肯定回答——学有余力者。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同时培养检索信息的能力。同伴评价,检测学生目标的达成度。

目标达成:E、G、H、I、J

3.3.6 环节六: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min)

首先提出问题:前面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没?你是如何解决的?

教师根据同桌互评的结果,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并进行点评。点评标准:结合学生的作品客观评价,重点是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交流合作的策略。并布置作业:回家用思维导图梳理给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的过程,做一张你喜欢的故事的PPT,试着为其配音(引出下节课的内容)。

目标达成:G、H、K

4  教学设计案例總结

4.1 充分“挖掘”教材隐藏的技能、方法内容

“教材隐藏了什么?”除了呈现事实性知识及部分程序性知识外,教材其实不涉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但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光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因此,“五类学习结果”用在内容分析上能挖掘因教材隐藏的一些学生能力方面的内容,从而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内容书写目标。

4.2 弥补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给教师目标制定的复杂性

那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类,然后按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减少了这种复杂性带给老师的困难。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情感态度的发展均指向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目标达成。

4.3 课时目标的有效达成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的终极目标,而终极目标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品格和能力达成。但是针对具体的某个小内容,比如小学生要学会如何给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三维目标则更能体现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如果硬要沿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去套,就难免过于机械化,不符合内容的要求,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 刘道玉.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3):147-153.

[2] 王乐,田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三维数学教学目标制定的启示[J].中学教研(数学),2017(1):7-11.

[3] 加涅,韦杰,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2版. 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3.

[4]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