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线上辅助学生开展学科竞赛

2022-05-30 20:45张晓张楠楠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师

张晓 张楠楠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大学生竞赛和学习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角度和管理者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从学生角度和管理者角度辅助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1)学生角度:构建知识体系和应用案例实战;2)管理者的角度:营造竞赛氛围和建立责任负责制,并通过案例分析如何开展赛前动员和准备、赛中指导和督促、赛后总结和提升。实践证明:在疫情期间,此模式有助于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竞赛准备的进度,学生也可有效咨询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为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保驾护航。

关键词:教师;学科竞赛;线上辅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7-016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目前,一师塔里木大学已成为兵团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力量之一,致力于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培养高素质人才[1],进一步推动南疆工农业发展,以竞赛促进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助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这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而且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具有创造性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的能力,因此将学科竞赛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国家、学校和师生的普遍认可。然而,目前,全国疫情时有发生,为更好地保护师生同胞,常常会存在师生异地的情况,但学科竞赛等工作依然不能降低要求,那么就需要探索如何线上线下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如何激发学科竞赛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育导向性和专业人才需求的相称性[2],是摆在教学管理者面前新的难题[3]。

2 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大学生自身角度

(1)概念模糊不清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受其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受限于所学知识,不能正确看待学科竞赛,只是单纯地以应付学校发布的任务为学习目的,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其次,即使有热情高的学生报名参赛,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科竞赛与正常学习的差异性,创新性思维未得到有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未进一步增强,竞赛的方向性把握不清晰,导致屡屡受挫,最终形成比赛参加人数逐渐减少的恶性循环。学生经常是听说“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名称,但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对其概念、赛制设置,赛程设置、报名方式、进度安排、奖项设置等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认识,导致学生因获取信息不足不敢去参加,造成有些比赛因参赛人数不足而放弃申请和举办,有些学科勉强能组织起来,因内动力不足,最后的比赛结果也差强人意。

(2)应用需求迫切

現在塔里木大学对所有专业毕业学生都要求有创新创业学分,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或者是想给自己大学生活增砖添瓦,为以后的工作多做些准备,他们都希望能够快速了解并掌握参加课外竞赛的知识,并开展实战演练,运用到自己的项目里。

(3)前沿洞察匮乏

学生希望通过竞赛了解电子信息专业的前沿知识,并洞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趋势。

2.2 管理者角度

(1)学科竞赛认识不到位

塔里木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实践创新等基础能力培养的内容,但一些管理者,特别是校院二级管理过程中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学生在选择学科竞赛种类时,学科竞赛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所起的重点作用,而是将学生是否获奖或者能否获得更好级别的奖项作为学科竞赛是否举办和支持的主要标志,导致有些学科没有适合的学科竞赛,这会导致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得应有的效果打折扣,会对学科竞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一,学科竞赛需要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做保障,但大部分高校的学科岗位、教学和科研岗位的晋升,学科竞赛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条件,导致教师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学科竞赛做出的模型或方案在比赛后往往被遗忘,而项目管理者或指导教师并未对其进行继续开发和价值的发挥。究其原因:一方面,参加项目时未对相关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未能抓到企业的痛点,做的创新点对企业来说并不是需要的或者落地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产学研机制还不够完善,好的项目有时被埋没。降低了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学科竞赛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学科竞赛积极、健康地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现就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从线上辅助学生开展好学科竞赛阐述一些自己的思考,以电子信息类竞赛为例,采取以下措施。

3 教师对电子设计类竞赛线上组织和管理新模式

3.1 针对大学生角度

(1)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教师传授、学长“传帮带”协助,会帮助学生构建关于学科竞赛的知识树,关联课程所学习的概念和工具;形成“理论”“实践”“反馈”的学习流程,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快速参与到课外科技竞赛项目里。根据学生的专业和个人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师兄师姐的创新创业项目,积累相关经验。通过项目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内部的交流带动学生兴趣的养成,形成稳定、积极向上的竞赛团队。

疫情情况下,借助线上平台,如腾讯会议、QQ群等形式,在赛前让有比赛经验的老师和有参赛经验的学长线上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线上交流竞赛技巧和创新思路;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竞赛兴趣,加深同学们对各项比赛的了解,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调整自身、积极投身于各项比赛中去,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2)应用案例实战

为了分工明确、术业专攻,指导教师团队由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的老师组成,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指导教师组成,这些老师多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主持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此外还邀请了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教师和辅导员。根据参赛队员的专业和兴趣制定任务,参与到教师的实际具体项目案例中,并与企业合作,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实打实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针对管理者角度

(1)不断提升教师水平

指导团队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实践竞赛,不断提升自身教书育人的本领。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教师技能大赛,同全国教师竞技比赛,获取宝贵的比赛经验。邀请获得特等奖、金奖的团队进行在线交流,学习成功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競赛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比赛方向。坚持参加比赛的赛前培训,加深对比赛的理解,学习展示的优秀作品,发掘其获奖的原因,并融入自己的比赛项目中。

(2)营造竞赛氛围

日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实施的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主要包括“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唐杯”“深唐杯”等,涉及的专业知识广而新。各大高校应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科竞赛进行充分宣传,例如可以通过专题校园竞赛交流会、新兴媒体、校报、宣传栏等,提高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热情,完善竞赛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4]。同时开放实验室,吸引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进入实验室动手实践,配置老师值班,逐步引导这些同学并进行培养。

(3)建立责任制管理模式

根据每位老师擅长领域划分指导范围和任务,每位老师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答疑和指导。另外构建线上交流平台,对个性化问题进行一对一的释疑和交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竞赛队伍。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性问题文档,根据竞赛内容开展同步探讨,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建群等方法解决共性问题,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科竞赛指导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与思考,以赛促进,认真督促学生做好竞赛汇报推进工作。

(4)持续创新,促进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

参照优秀学校和学院的制度、政策,结合本校、院情况,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师生参加比赛,并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挖掘同学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科竞赛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局面,最终促进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

4 案例展示

2020 年由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资源智能回收服务”队伍,获得今年“互联网+”大赛国家三等奖(铜奖)的好成绩,因2020年新冠病毒时有发生,在疫情影响下,有时只能采取线上师生交流模式进行。为了达到和在校参赛时一样的指导效果,与线下指导学生一样,主要分为赛前的动员和准备,赛中的指导和督促,赛后的总结和提升,如图1所示。

首先为赛前的动员准备阶段:该组指导老师和同学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新兴媒体、电脑以及宣传画板等媒介,制定与比赛同步的学习时间,营造比赛氛围,大家认为比较好用的平台为“腾讯会议”,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可更方便指导参赛学生,互动性得到保障,同时团队可高效地工作,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结合历年学生的比赛情况,利用视频会议结合电子画板设备的屏幕共享功能,把概念、赛制设置,赛程设置、报名方式、进度安排、奖项设置给学生做了详细介绍,同学们觉得这样可以直接接收到指导老师的信息,更加便捷、快速。

然后为赛中的指导和督促:在比赛过程中主要利用微信和钉钉来实现实时沟通,实现一对一答疑和指导。在后期的实物阶段,制定组内汇报制度,并组织组内学生定期汇报,通过线上讲解、设疑、释疑、问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要靠腾讯视频会议实时跟进竞赛实施进度,保证学科竞赛有序、高效地进行[5]。

最后是竞赛总结工作:在竞赛完成后,通过线上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经验教训总结,并邀请已经参赛的同学进行成果和经验分享,并将体悟感受分享给低年级学生,整个学科竞赛是准备、培养、参赛的完整过程。通过调研,学生反映利用这种方式了解了电子信息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还对这个课题需要修正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地深入探讨,让对学科竞赛感兴趣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参赛方法,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机制,构建良性竞赛循环,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4 结束语

学科竞赛活动具有课下实施的特性,决定了以学生为主导,管理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模式开展。这样的开展模式有利于疫情期间教师有效了解学生准备竞赛进度,学生也可以有效咨询问题,形成过程和结果的互动结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真正实现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角度管理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保驾护航。实践证明:线上组织和管理新模式,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减小时空限制的影响,充分发挥以比赛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宗旨,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6]。

参考文献:

[1] 王袁媛.面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7,46(8):127-129.

[2] 蒋海青,徐兆军,孟庆莉,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7):29-32.

[3] 韩旭博.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广西师大某学院参加“挑战杯”竞赛为实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4] 吕锦铭,杨光辉,陈培豪,等.从当代大学生视角观察工科竞赛所能带来的教育改革新方向[J].科教导刊,2020(30):1-3.

[5] 曾宇平.对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问题思考[J].科教导刊,2020(24):31-32,38.

[6] 赵文渊,成建国,段建国,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线上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46(10):74-76.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