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迪
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对美术手工课上不同工具、不同材料的学习及运用兴趣浓厚,动手创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手工课需要准备不同的材料,而多数手工课所需要的材料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每次手工课所需的材料都要求学生购买,一方面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买到的部分材料不一定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美术教师应针对手工课的特殊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资源,尤其是一些生活中的旧物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展开多元化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统教育模式中,美术课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学生成长所必备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但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强调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门及学校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完善小学生的能力培养途径。手工制作课程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节约意识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应关注美术课程中的手工课教学,针对小学阶段美术手工课堂现存的问题,及小学阶段学生善于从生活资源中建立认知模型的年龄特性,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易于寻找的手工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阶段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关于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运用材料区分,包括折纸、剪纸、黏土制作、拼贴画、泥塑、纸版画、综合材料手工等,其中综合材料手工,指运用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成艺术作品,因其丰富的质感元素而广受欢迎。根据创作主题来区分,更是包罗万象,包括动物类、植物类、景物类、人物类等,不管哪种主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较为浓厚的。
202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加工制作出优秀的手工作品的要求。其中“造型·表现”领域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及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可用资源进行艺术创作。
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旨在借助手工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最终提升审美素养。纵观小学美术课程中手工课的教学,大部分都可总结为两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
一是起始阶段。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來了解手工材料的颜色、形状、肌理等相关属性,掌握不同材料相对应的制作方法。如对于纸工材料,通过折、剪、撕、粘、叠等基本制作方式对手工材料进行加工,以此了解手工课程及成品的内涵和意义。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好规划设计,从教学设计源头抓起,启发学生质疑精神。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认知思维的关键手段,教师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合适的导学契机,适时展示主题,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强烈体验,奠定学生开展质疑思维的基础。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主题应紧紧围绕教材作为发散基础,深刻理解主题展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只有牢牢把握好,才能进一步延展趣味课堂、智慧课堂。教师应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课程游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给学生以一定氛围的感染,激发他们对知识产生探索欲望,让质疑成为学习的初始动力。
二是深入阶段。即指导学生对手工材料的深层次特性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掌握材料特性即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点线面、色彩的拼接和组合,并在制作中加入情感等个人色彩来创作作品。在美术手工制作中,良好的创意是设计出新颖、独特的作品的基础。然而,一个良好的创意,如果只是停留在脑海里,而没有实践操作,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要鼓励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勇敢地展现自己,进而凸显自身的价值。手工制作教学活动中,制作材料是构成手工作品的基础,缺少基本的材料,手工课根本无从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材料准备环节下足功夫,让学生主动推测、了解基本材料的用途,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手工制作材料没有固定的要求,取材范围相对广泛,这就极大地便利了美术手工课的制作活动准备工作。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元的准备空间,让学生自行准备材料,触发学生的猜测思维,在灵动、快速的思维活动中,推动学生理解手工材料的属性和用途。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有效的美术手工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最基本的对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加强之外,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意识的培养,以及培养节约环保意识等。
一是美术手工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他们以后从事各方面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美术手工课的课堂上,需要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来创作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制作过程及制作方法,并通过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不管是哪一种类的手工制作,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手指协调能力。当下的美术课堂,由于丰富多元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学生对美术手工课学习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不同材料的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力,使学生发现不同物品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多次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美术手工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部分手工课中,制作手工作品需要多种手法和工序,往往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合作小组内,学生在完成手工制品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团队分工,交流设计灵感,了解各自任务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不仅如此,最后的作品呈现和作品评价,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劳动的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
三是美术手工课程将有效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相对于绘画课来说,美术手工课的学习要准备的学具更多。由于每次手工课的主题不同,所需要的工具及材料亦有所不同,若每次都让学生家长购买,会有一定的经济负担,而买到的部分材料可能只用到1~2次就不再使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根据上述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旧物资源,在手工课上运用到创作里,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在看到这些“旧物”时还会思考这些东西是否有其他什么作用,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
三、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存在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堂形式单调等问题。
一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和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上依旧延续传统模式,认为美术课程就是单纯的艺术品鉴赏,轻视手工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实操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学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手工课程及其他实操环节只是简单进行,因此导致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不足,参与感低,对手工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是手工课材料备不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美术课,都需要足够的材料准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尤其是手工课。然而,由于有的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导致每次手工課都会有一些学生没有带或没有带齐工具材料,导致课堂无法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寻找手工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四、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引入生活资源的相关实践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元素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的艺术理念,通过仔细观察生活提高对艺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色彩、形态以及肌理等元素,思考生活中各种事物艺术元素可以进行怎样的转变,并了解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下也会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光线下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等观念,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将自然生活资源引入课堂。由于年龄特性,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性格活泼好动,因此美术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将常见自然生活资源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利用生活常见废纸、丝带和食品包装等制作贺卡。这些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旧布料的运用
生活中破损或老旧的服装,大多是作为杂物低价卖掉或是用作抹布,或是直接扔掉等。相较于此类用法,让学生将破旧衣物带到课堂中,作为材料制作手工制品将具有更大的意义。因此对布制材料的运用也是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手工课程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因为衣物具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旧衣物的形态开展想象力进行创造。如学生可以将旧袜子洗净带到学校中来,在袜子中塞入旧棉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细线缝合收口,捆扎确定好形状,然后用其他的碎布等进行剪裁,缝合装饰,制成各种小娃娃或小动物;或利用旧的牛仔服、牛仔裤等相对坚硬结实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钱夹、挎包等物品,将其他旧衣服上的材料剪裁下来,拼凑成美丽的花纹图案。学生在教学中可以观察他人携带的材料,可以通过商量进行交换,以物易物,各取所需。在制作手工制品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灵感得以激发和运用,同时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食用品的运用
食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之一,而且往往具有色彩缤纷、易于加工的特点。在美术手工课中,一些食品的形状、颜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食品作为生活资源引入课堂。如果蔬类,可以教导学生使用辣椒和黄瓜片制造小汽车,将胡萝卜和黄瓜切成薄片拼凑成高楼大厦,用茄子和土豆等制成小动物;再如,利用五彩缤纷的糖豆摆成彩虹,利用爆米花铺成云朵;将拇指饼干搭成栅栏,将各种动物饼干放置其中,创作成动物园的画面等用法。食品类材料易于加工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但需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人卫生,使用刀具等加工工具时需要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保证学生的个人安全。最后,还可以将能用的果蔬类及食品带回家进行再加工,做成美味佳肴,避免浪费食材。
(三)纸制品的运用
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主要有A4纸、卡纸、卫生纸、铜版纸、牛皮纸等,这些属于最常见的可用素材,可以充分地在美术手工课堂中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个制作的主题,引导学生以主题为中心进行自由想象,利用不同的纸资源单独或组合进行创作。如以“漂亮的灯”作为制作主题,以三种以上不同的纸质材料进行组合创作,制造花灯。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花灯的造型,可以先从简单的立体图形开始,做成传统的金鱼、莲花等造型,再进一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各种独创的形态;之后进行材料的选择,坚硬结实的纸材可以用作骨架,轻薄透光的纸材可以制成蒙皮,色彩艳丽纸材可以制成装饰物等,不同材质的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是独特的,有趣的。通过对比思考,学生不仅增加了生活常识,还形成了一定的设计理念。最后进行比较鉴赏,不仅有助于课程开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五、结语
总之,美术教师应积极挖掘适合的手工课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基础开展美术手工教学,提升教学的丰富性,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利用或再利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资源的性质,了解美术创作的多种方式。并且能充分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随处可见的资源,发挥想象力,提升创造意识,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小学生将来的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