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训练的研究

2022-05-30 13:11刘山山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高中音乐

摘 要:高中音乐教学加强对音色融合训练的重视尤为重要,其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思路,制订高度系统化、综合化、前瞻化的教学培训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因此,文章结合高中合唱教学状况,对如何开展音色融合训练展开全方位、全过程的探讨与问题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合唱教学;音色融合训练

作者简介:刘山山(1991—),男,江苏省宿豫中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育不再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化知识的讲解上,而是统筹兼顾各个学科,全面剖析课程结构,培育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的音色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合理地控制气息,提高音准能力和多声部合唱能力,以层层递进的音乐教学训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一、音乐合唱教学概述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合唱练习时,需要对和声、复调、音色、音量、音准、气息、吐字、声音共鸣、强弱控制等多个内容进行统一化训练,以此提高整体的音乐素养。正确的呼吸方法训练作为整个合唱教学的首要内容和发声与歌唱的根本动力,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练习力度,使其形成自己的音乐学习体系,即以由浅入深的合唱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音准与节奏训练,通过多聆听、多练习、多巩固、反复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准、节拍感、声部力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取音乐的重难点进行剖析,让学生再次练习,在培养学生兼听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和声的美感和合唱的丰富表现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合唱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呈现的意境,以真挚的感情作为引导,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采用艺术处理的方式,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二、在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进行音色融合训练的必要性

合唱艺术的首要美学原则是和谐,为此,音乐教师必须遵循和谐统一、系统化和新颖的教学原则,带领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静下心来体会不同作品的深刻寓意,以实现和谐且具有美感的合唱。由于不同学生的音色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音色融合训练,将多种不同的音色进行灵活融合,开展统一的唱法教学,积极寻求学生音色的共性特征,调整个别学生的高位置发声方法。针对班级内学生唱法各异、发声习惯不一、合唱能力参差不齐等問题,教师应开展统一化唱法教学,高度重视音色的融合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将班级内不同学生的个性音色进行灵活融合,使最终的合唱效果具有高度和谐感。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练习,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合唱效果在保持整体和谐的同时,又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色,以分工协作的方式,有效拉近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三、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演唱姿势

正确的演唱姿势是歌曲演唱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条件,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才能发出优美的声音。均匀的呼吸是演唱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如果学生在演唱期间的姿势不正确,发声就会出现问题,例如站无重心、提肩伸脖、较为明显的形体紧张等,都会使声腔可变状态受到影响,或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习惯抬着头演唱,长此以往会导致其单侧声带受损,对其今后的音乐学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生在合唱演出时,大致可分为坐姿和站姿两种不同的演唱姿态,这也是最终演唱效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为当人体保持自然直立时,上身会相对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整个人的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在演唱时相对而言更为游刃有余;而坐姿需要上身保持直立,整体情绪高度紧张,呼吸紧促,导致演唱发声容易出现苍白、僵硬、单调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对多种演唱姿势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学生在合唱期间,根据歌曲的发声和艺术的表现科学地调整呼吸,可选择在乐句间隙或停顿处换气与呼吸,按照音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遵循演唱作品的情绪变化规律,以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气息的长度、强度进行调整,并让学生在歌唱期间,尽可能做到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保持站姿的学生要两脚如肩宽,成丁字形分开站立,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歌曲所表达的内在情感,适当地融入简练自然的动作,使整个合唱舞台内容更为丰富、新颖,同时有效调整学生的演唱仪态,保障后续合唱教学的稳步推进[1]。

(二)推进个性音色与共性音色的有效共存

合唱最终呈现的美好音色是声音的美学要素。在当前的合唱教学中,积极创造统一与和谐的音色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合唱音色进行区别教学,综合分析不同学生的声部核心特征和基本演唱任务,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大致方向,尽可能地协调各声部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修养、演唱能力。学生必须要了解基本的合唱原则,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师的教学意见加以调整,尽可能地做到让声音回归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达成近乎完美的音色融合,利用不同的共鸣、不同的泛音产生不同的音色,体现合唱艺术的柔美、浑厚、空灵和震撼。通过前瞻性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与蕴含的强烈愿望,加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令整个合唱更为和谐、统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音乐教学任务,匹配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倡导学生运用合唱的表现方式,广泛地传播正确、先进、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内容。

(三)推行集体、直声的训练方法

不同形式的演唱所追求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独唱教学时,主要是追求演唱的独特性;而在开展合唱教学时,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契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训练方法,从根源上破除各种合唱教学问题。首先,针对男女生音色差异、声部不同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开展集体化音乐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分析自身所存在的不足,畅所欲言,一一梳理实际演唱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后续的音乐合唱学习提供帮助。其次,为了大幅度减少学生在合唱时出现颤音、发抖的情况,教师可以推行直声唱法,引导学生运用直嗓子歌唱,不需要过多地修饰与润色。以自然人声进行歌唱,可以帮助教师直观地感受学生的音色。但是教师在开展直声训练时,需要提前告知学生直声唱法并不是用大白嗓干吼,而是发音平直的通俗唱法,用直声本嗓演唱,灵活地根据不同歌曲的内容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入自己的现代审美意识和个性特点,使不同学生进行相互联结。同声和混声相互搭配的方式,能够在有效展现学生个人音色特征的同时,保证合唱的整体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几首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以典型的直声唱法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为例,其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之一,通过通俗的民歌唱法,给人以辽阔、空远之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相关歌曲练习时控制好气息的压力,使气柱均匀地冲击声门。学生在运用直声唱法时,胸部要放松,腰腹扩张的力量要具有稳健感,避免演唱时出现颤音,要准确地发出固定的高音,以此达到合声透明、纯洁的效果;控制波音时,要加深呼吸,将声音集中在硬腭,以体现不同歌曲的独特韵味。

(四)推行高位置的演唱方法

为了让整个音乐合唱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音乐教师要加强对高位置演唱方法的普及,引导学生以呼吸作为动力,用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和美化形成动听悦耳的歌声,以科学的方式掌控自我声音的变化,进而有效地促进声区的转化与统一。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气息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吸气的状态下演唱,全身放松,用口鼻同时缓缓出气,使学生的音色变得直白自然且具有高度的开阔感。以典型的高位置演唱歌手邓丽君为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受邓丽君的发声方法,其整体的高位置演唱技巧建立在平衡混声的基础上,不强调压缩,不强调声带震动面积的减少,因此邓丽君整体的音域跨度有所限制,在此可以对比邓丽君与王菲的高位置演唱技巧。王菲主要建立在弱混声与头声的交替转换上,相对而言可以驾驭更多的曲风。在平时练习时,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嘴巴深呼吸,让嘴巴保持上下打开成“○”形,唱“啊”音,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三十分钟,逐步找到正确的高位置发声状态,调节口腔,以此调整各腔体的开合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

(五)推进声音与情感的充分相融

演唱是音乐学习的主要表达形式与根本表现方法,能够真实地展现学生内心的情感。能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现不同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是当代音乐合唱教学的根本目的,这要求当代的高中生要以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真挚强烈的感情来表达音乐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将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的把控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表达自身的情感,使整个音乐演唱更加具有魅力,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2],将动听的声音与灵活的演唱技巧进行有效融合,全身心地投入合唱中,真切地展现声乐本身所具有的韵味美。以《松花江上》这一著名艺术作品为例,这首歌将音乐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向学生讲述在当时背景之下东北人民对早日和平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凄苦之情,理解创作背景、音乐含义和表达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进而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和音乐素质。

(六)培养弱声合唱的习惯

弱唱是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加强对弱唱的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合唱的节奏,有效减轻学生在练习期间的疲劳感。让不同声部进行音色融合,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敏锐地辨别不同的旋律[3]。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哼鸣的练习,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呼吸和发声器官,调节其声音的高位置。教师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哼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以此更好地调节自己的音色,从而确保在练习合唱时,学生的音量、音色及速度能呈现层次变化的起伏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合理地安排不同的音调,追求合唱的优美和谐,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合唱艺术所追求的真谛,加强对演唱风格与表现形式的转换与创新,在原有的合唱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确保能够演绎出多样、新颖的音乐风格,使合唱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结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对音色融合训练的全面把控与综合性探讨的实质性作用显而易见。音乐教师作为课程推动的主力军,必须要明确当前音乐合唱教学的核心内容,加强对音色融合的训练,总结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将演唱姿势、声音情感、训练方法等不同内容进行科学部署,逐步培育当代高中生的艺术细胞,使其在高中音乐学习期间具有高度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为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陈重洲.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99):238.

刘倩.浅谈优化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2):127,130.

陈亚彬.音準、音色的修正训练对合唱音响融合度的影响[J].艺术家,2020(9):93.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高中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