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探究

2022-05-30 07:54杨树睿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区域游戏大班幼儿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当前的区域游戏教育现状、学习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学习品质培养成果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品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大班幼儿;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224-03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本质是对家长的吸引力竞争,当今的家长尤其重视幼儿教育,选择幼儿园时主要考虑的是孩子升入小学后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更有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快乐成长,早日成才,希望幼儿园开展读、写、算等方面的教学和技能训练。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我园毕业的幼儿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进入小学后,知识储备并不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一要素。从长远来看,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孩子的发展更有益。因此,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1]。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有一个坚实的根基。下面笔者针对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当前的区域游戏教育现状

许多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游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由成人控制游戏,游戏不是由幼儿自己主导。许多教师认为幼儿自己不会玩游戏,一定要按成人制定的规则去玩。二是区域游戏缺乏支持。许多区域游戏看起来场面都很热闹,但不够深入,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很多有挑战性的游戏被教师叫停了。其实,大班阶段是幼儿对社会生活充满好奇的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成人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很多好习惯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阶段是幼儿充满好奇、善于探索、敢于创造的阶段,很多学习品质会慢慢形成,并使其终身受益。这个阶段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正在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这个阶段并不适合知识技能的教学,而是良好品质、习惯和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二、区域游戏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在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各种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把握每个幼儿的游戏行为,注意观察他们对这个游戏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专注性,如果其不感兴趣,就要改变思路,重新设计游戏。

(二)因材施教原则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的游戏中形成不同的学习品质,笔者所在幼儿园确定了以“绘地图”作为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指挥棒。教师把学习品质、游戏特点、幼儿的个性特点绘制在一张地图上,教师根据地图设计游戏。目的是让每一个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都能得到学习品质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趣味性和挑战性原则

游戏要契合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不感兴趣的游戏中,其参与的积极性必定不高,学习品质也就很难培养。没有挑战性的游戏也同样很难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要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只有跳起来摘到的果子才最甜,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习品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所以,创设游戏时,不论是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本身的特点,都应遵循趣味性和挑战性原则。

(四)灵活开放的原则

区域游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开放。幼儿教师可以自主开发、积极利用各类游戏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品质。二是活动场所的开放。游戏活动范围不限于幼儿园、教室,可将游戏延伸到家庭、户外,由此,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就有了广阔的天地。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幼兒的游戏方式有情境游戏、分角色游戏、合作互助游戏、独立游戏,教师可以创设集体游戏、生活游戏,幼儿在活动时可以不受教师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四是活动时间的开放。幼儿的游戏时间可以不固定,可因时因地因游戏内容和幼儿的兴趣而定。

三、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创设注重幼儿自主性发展

1.合理利用丰富有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师可以事先把活动内容研究透彻,根据内容要求,考虑幼儿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使材料既丰富又充满变化,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幼儿玩“烧烤吧”游戏时,教师准备了各种蔬菜,还有烧烤炉子和餐桌。教师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角色,这时会发现性格内向的幼儿在默默地串菜,能说会道的幼儿在前台热情地招待顾客……他们各尽其才,也乐在其中,每个幼儿对这个游戏都很感兴趣,这说明投放丰富有趣的游戏材料既能做到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创设宽松的环境,在教师的引领下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在活动中想探究、想操作是其主动表现的第一步,而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保持较高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环境至关重要,是培养幼儿主动性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游戏中要允许幼儿出错,给其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要始终保持宽容,用赏识、肯定的眼光看待幼儿,为其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如幼儿在益智游戏“水的实验”中,有一个幼儿做沉下去的实验,想让一个空塑料瓶子沉到水底,这个幼儿把盖子盖上,然后使劲地将瓶子往水里压,怎么也压不下去,笔者在一旁观察,没去打扰他,也没阻止他。经过很多次后,他拿起瓶子好像有点失望,笔者鼓励他继续尝试,这时他好像明白了一点,他把瓶盖拧下来,把瓶子放到水里,咕噜咕噜水全钻进瓶子里了,瓶子沉下去了,他赶紧拿了盖子盖在瓶子上。这时他大声喊出来:“老师我知道了,瓶子太轻了,要想办法把瓶子变重,这样它才会沉下去。”

3.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与解释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对幼儿作出的不客观、不正确的评价进行委婉而有效的更正。如在活动中询问幼儿:“这种操作方法可以吗?”“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式吗?可以试试看啊!”“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检查活动效果是不是达到了要求,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自己哪些方面出现了错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不愿意跟其他幼儿合作、分享、沟通导致的。由此可以引导幼儿逐渐从笼统模糊的评价向细致清晰的评价过渡,避免出现过高、过低或者不会评价自己的现象。教师还可以慢慢教会幼儿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评价他人,通过恰当清晰的自我评价使幼儿学会反思,培养其学习品质。如在美术游戏中,作品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先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再去评价别人的作品,让幼儿说说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这让幼儿无意识中学会了反思,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改正了自身的不足。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活动中,幼儿能提出问题是对活动对象或内容感兴趣、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表现,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以问题为中心,有意识地把新知识渗透到幼儿喜欢的、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中,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

1.用材料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如幼儿在搭建“平川仿古街游乐场”时,笔者让他们根据这些材料搭建滑梯和喷泉,有一个幼儿问:“三角体平放一面高一面低可以搭建滑梯吗?”另一个幼儿问:“雪花片可以摞起来变成喷泉吗?”得到其他幼儿的肯定后,他们便共同搭建起来。教师要让幼儿发现问题,鼓励幼儿在问题中萌发创造意识,不断进步。

2.恰当而巧妙地提问

如幼兒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幼儿不知道玩什么,只拿起梳子呆呆地站着。笔者问幼儿:“你妈妈的发型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流行什么发型?你们能不能把这两个小朋友打扮成漂亮的卷发公主呢?”这时笔者发现幼儿拿起了粗小棒,并拿起小夹子和皮筋,在头上开始创作了。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和游戏活动,针对幼儿准备恰当而巧妙的问题,并把握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数量。

3.以问题为中心设置情境

如在“平川盘旋路的建构游戏”活动中,笔者让家长带领幼儿来到盘旋路,带着问题观察:盘旋路有什么?周围有哪些单位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马路上有什么?车是怎么跑的?……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幼儿既感到好奇,又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建构时有清晰的思路,幼儿就能大胆地去构建平川盘旋路,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四、学习品质培养成果分析

(一)找到了“去小学化”的教学方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去小学化”,实质就是关注儿童,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当前幼儿园的教育还是注重知识、技能,游戏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还存在理论游戏和实践游戏“两张皮”的现象。要转变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就要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着手。显性的表现是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读、写、算的机械训练;隐性的表现是幼儿园在教学中强调教材标准统一,目标、进度统一,不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不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差异性。实践证明,显性的“小学化”倾向容易发现和遏制,而隐性的倾向总是很难杜绝。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遏制“小学化”,但总是不见起色,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研究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各种品质是“去小学化”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开展角色游戏、益智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这七类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研中学,让幼儿园的课程在游戏中进行,幼儿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同时也遏制了“小学化”倾向[2]。

(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游戏化课程的影响下,教师经过不断的培训、交流和研讨后,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是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感知、体验,游戏中的幼儿自由自主、身心愉悦、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较强,游戏不仅唤醒了幼儿的求知欲,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的评价方式不是幼儿学会多少汉字、拼音或者能算多少道加减法题目,也不是把幼儿是否掌握知识与技能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依据,而是强调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重视幼儿的兴趣和操作过程,将目光聚焦在幼儿身上,每个教师都要具备一双发现幼儿闪光点的眼睛。

(三)幼儿的学习品质在不同游戏中都得到了培养

幼儿在规则游戏以及不规则游戏中,很多良好的学习品质已慢慢形成,在不同的游戏中有不同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性、计划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益智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同时,在不同的游戏中可以培养不同性格幼儿的学习品质。如针对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的幼儿,要鼓励其到角色区玩,有利于培养他们合作的良好品质;针对性格急躁、坐不住的幼儿,鼓励其到美工区、益智区玩,他们专注的良好品质就会得到培养;针对胆小、缺乏创造性的幼儿,要鼓励其多参与挑战性体育游戏、建构游戏,他们勇敢、大胆创造的学习品质同样能够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杨树睿(1971~),女,汉族,甘肃平川人,中专,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区域游戏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