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红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培育的路径是通过顶层设计、教学改革、依托平台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形成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合力,培养一大批“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众所周知,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正式阐释了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每个中职学校亟须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自身教学经历,从本校实际出发,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一些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顶层设计,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蓝图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校确立了以“3456”为基准的《南宁六职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案》。其中,“3个层次”是指一年级——养成教育;二年级——感恩教育;三年级——责任教育。“4化模式”是指德育主题教育系列化、班级管理企业化、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化、养成教育礼仪化。“5个渠道”是指课程、教师、学生、家长。企业“6S管理”是指清扫、清洁、整理、整顿、安全、素养。确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为引领,以“‘3456的德育模式为载体”为主阵地,以“培养有教养的公民”为目标,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各环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养成。从顶层方面进行设计、规划、指导,精心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蓝图。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素养培育主阵地,完善及开发核心素养课程
(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契机,完善相关课程标准及内容
1. 完善相关课程标准
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中职学校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具体课程目标之中,分析课程的本质属性,把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要以核心素养作依据,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第三,依据特定的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如教学环境的选择,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选择,教学方法与学法設计等。
2. 完善相关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要根据新时代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例如,公共基础科目方面,把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如,语文学科需要培育学生文化底蕴、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等素养;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素养、政治认同、政治立场、国家情怀等。专业课方面,则要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去,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意识及科学精神等。
(二)开发两大核心素养课程
中职学校要以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导向,稳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进行改革创新,开发两大核心素养课程。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
中职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价值观的引导上一般遵循《中职学生守则》及《学生公约》。我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开发核心价值观读本。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特点及我校实际,进行本土化的阐释,汇编成《南宁六职校学生守则》,引导学生日日践行。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核心价值观读本,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品格。
2. 课外拓展课程
我校在选择性课程改革中,开发出许多课外拓展课,比如体现特长和特色的“两特”课程,如足球特色培训课,形体艺术课;体现兴趣和趣味的“两趣”课程,如西点烘焙,十字绣;体现素养素质的“两素”课程,如劳动课,社会实践课;体现未来规划及创新的“两创”课,比如生涯规划课,创业实践课等。通过课外拓展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和能学,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依托平台,全方位推进充满职教特色的核心素养培育活动
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及办学目标与其他层次类别的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中职学校一般把“自信教育”及“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职教特色的校园活动。
(一)搭建传统文化平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1. 阅读国学经典,提升人文情怀
我校充分发挥语文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引领作用,组织语文骨干教师编写《南宁六职校国学经典朗诵编目》,在全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每周一节阅读课及每周一三五早读课,由每班语文课代表领读,学生跟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每个期末组织阅读考核,阅读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考核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同时,学生通过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优雅的人格,为未来成为有教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2. 开设文学赏析选修课程,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
我校利用每周三第6、7节时间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按学校部署,每个教研组都要开设至少一门与本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语文教研组要开设文学赏析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赏课所提供的文本范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书写、表达方面的规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理解、运用能力及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解读和赏析,从而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3. 营造校园“拓”文化氛围
我校十分注意营造校园“拓”文化氛围,通过校训、校歌、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弘扬“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斗精神。以“明德,励行,尚学,致新”为校训,刻在学校标志性建筑物上,每周升旗仪式后让全体学生大声朗读,在全校性大会上全体师生大声背诵,使校训入师生脑入心,并身体力行。每到全校性的大会还会师生一起高唱校歌,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凝聚力。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窗口,展示各种文化节日、模范典型的事迹,比如,在疫情形势下,宣传抗疫英雄黄小霞的事迹,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在每年“学雷锋”月,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歌颂雷锋歌曲,利用每个班教室后面黑板做宣传板报,宣传好人好事,弘扬雷锋精神。通过多种渠道努力营造校园“拓”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红色精神。
(二)搭建“6S”管理平台,培育学生文明素养
所谓“6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简称“6S”。“6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优秀管理模式,主要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员工提出要求,并进行规范。学校将“6S”管理引用到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代企业,将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借此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学生专业成长的信心,培育学生文明素养。具体来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制定教室、宿舍6s管理总纲及实施细则,评选出6S样板教室和宿舍。第二,组建学生卫生管理队伍,进行卫生检查记录,反馈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三,开展“文明宿舍”“宿舍之星”、团员示范宿舍评比工作,提高学生宿舍的自治管理水平,使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学生文明素养。
(三)搭建“三自”教育平台,培育学生纪律素养
传统的学校管理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我校制定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施方案》,这种管理将得到改革,转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在学生社团、校园广播站、学生自律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禁毒同伴教育团队、内宿生管理团队以及各类校园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团队及校园活动的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自我服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促进学生纪律素养的养成。
(四)搭建校园活动平台,培育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学校通过搭建各种校园活动平台,培育及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素养。比如由学校团委牵头设立学生会、学生社团、校园广播站;由学工处牵头设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禁毒同伴教育团队;有内宿班牵头设立内宿生管理团队、劳动值周班级。同时,每到重要节日还会举办各种活动,如三月五日学雷锋活动,“3.12”植树节有学工处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志愿者团队到敬老院进行为老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无私奉献意识。此外,学校有四个专业部,不同专业部还会建设本专业的学生活动团队,参与学校或专业部的相关管理工作。同时,每个学年,学校都会举行学生技能比赛,举办趣味运动会,还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商品售卖一条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经典朗诵、辩论赛、足球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实践创新的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培育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五)搭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平台,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工作已经有相当完善的制度,心理健康工作在学校层面获得全面支持,设立心理教研组,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资队伍,由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常态化。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开展常规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每一届新生在到校的第一个月就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完善普查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在新生入学前阶段就展开心理筛查,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部署和落实每一届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设计科学可行的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通过联合全校班主任开展普查工作,确证收集到每一位在校学生心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成数据收集后,由心理健康中心专任教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详细的心理健康报告(不涉及学生个人数据),并把报告及时分别反馈给班主任、专业部领导及校级负责领导,有助于各层面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更好地形成从“班级—专业部—学校”的预警机制。
2. 响应“双减”政策,开展常态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中职学校要重视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比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在“双减”政策下,每天上午增加“大课间”韵律操活动,下午最后一节进行全校性的跑操活动,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 开展学生体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起航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情况,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至两次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随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养成讲究卫生、强健体魄的良好习惯。对特异体质的学生,医务室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其体质特殊性,认真做好病历存档工作,并保持与其家长的联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起航。
四、完善机制,持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建立学生自我诊断评价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以六大核心素养为基准,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融入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中去,以这四个维度构建一系列学生评价指标,然后通过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及激励作用,促使学生逐步经过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改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完善核心素养评价制度
中职学校需要制定相关评价制度以科学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培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成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组织保障机制。第二,制定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具体标准,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制度保障。第三,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信息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与过程监管机制,使核心素养培育全程制度化,学生核心素养考核评价标准化。第四,班主任详细记录学生成长的情况,形成学生核心素养个人成长手册,建立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愿景的评价制度,为每名学生编制《中职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及《中职学生素养发展手册》,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三)完善核心素养培育过程监控机制
在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必须严格实施全程监控,制定相关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学校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参与学校、班级系列活动具体量化形成学生综合素养评分体系,从学校层面及班级层面设定六大素养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统一可度量的标尺,使学生付出一定努力就有可能达到,这也将使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变得更加主动,使相关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化。在监控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正评价的指标,形成新一轮诊断和改进新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学校根据相关标准,定期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指标量化考核,学校层面,分别以周、月、期为周期,每周列出班级具体量化排名,每月对班级量化结果进行评价并表彰,期末选出最优班级。班级层面,以月、期为周期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估,每月班级对学生日常行为及参与学校活动进行班级评价,期末由班主任及班干部对班级学生进行核心素养量化评分,使之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晴雨表”,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身的优势及劣势,进而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毋庸置疑,当下,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内涵,中职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时代重任,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影响着未来“中国制造”及“中国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千方百计地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出一大批“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 [2016-09-14]. 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 31.html.
[2]梁砾文,王雪梅.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模式[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2):61-67.
[3]刘兰明,陈蕊花.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62-65.
[4]赵晓毅. 职业素养培育对接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1):74.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师,2016(09):23.
[6]陈宏艳,徐国庆. 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 职教论坛,2018(0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