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四年级上册)》特点解析及教学建议

2022-04-29 13:23顾海琴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笔谈聋生学段

顾海琴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以下简称新教材)从2018年开始投入使用,四年级上册也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的开始,与第一学段新教材相比,四年级上册教材虽然体例结构一样,但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课文的情景会话呈现方式与话轮数、练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动,教学要求更高。

一、编排内容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了4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篇课文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4个单元主题分别是“特别的日子”“乐观自信的我”“我有好习惯”和“生活万花筒”。第一单元课文有《庆祝国际聋人节》《一起过中秋》《给姥爷祝寿》。第二单元课文有《介绍我自己》《我会做手工》《我能行》。第三单元课文有《保护牙齿》《爱护眼睛》《健康饮食》。第四单元课文有《参加文艺表演》《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每篇课文均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选取,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符合四年级聋生的年龄特点,贴近聋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帮助聋生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与人交往。

每篇课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景会话,设计了三个连续的交际情境作为交际范例,第一个情境两个话轮,第二、第三个情境都是三个话轮,比三年级教材多了一个话轮。会话也不再使用人物对话框和注音的形式,而是采用图文分离、人物会话按顺序集中呈现的方式。第二部分是词语,提供了4个常用的、可以运用于本课交往活动的词语。第三部分是练习活动,与第一学段教材不同的是,不再安排“读儿歌”,每个单元分别安排了一次“选做”、一次“笔谈”和一次“交往提示”,以适应聋生的能力发展,体现教材循序渐进的梯度设计,[1]也有助于培养聋生运用书面形式与人交往和在特定生活情境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每个单元的实践活动与第一学段一样,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听(看)话训练、手语训练、交际礼仪练习等;第二部分安排了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

二、编排特点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落实立德树人

新教材落实课程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对聋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四年级的聋生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而且还是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期。四年级上册新教材牢牢把握四年级聋生的身心特点,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的内容有机融入教材,着力培养聋生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团结协作、健康生活的良好品质。

例如,第2课《一起过中秋》与第3课《给姥爷祝寿》的情景会话呈现了我国中秋佳节的文化习俗和尊敬老人的优良美德,让聋生自然地跟着课文温习了古诗《静夜思》、了解了故事《嫦娥奔月》、学习了祝颂的成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第4课《介绍我自己》、第5课《我会做手工》、第6课《我能行》三篇课文的情景会话集中展示了聋生在绘画、手工制作、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有助于提升聋生的自信心,会话还突出了国画、剪纸、陶艺这些中国元素,有助于增强聋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7课《保护眼睛》、第8课《爱护牙齿》、第9课《健康饮食》三篇课文在聋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渗透健康生活的理念,帮助聋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第10课《参加文艺汇演》的情景会话体现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内容要求。第11课《看电影》的情景会话渗透文明观影的社会公德,帮助聋生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突出交际功能的学习,强化语言积累

沟通与交往是一门学习运用沟通交往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课程。新教材在每个交往话题中都安排了重点学习的交际功能,并通过典型的语句来呈现,引导聋生模仿典型例句学习某种交际功能,积累语言,完成特定交际任务。[2]

此项要求从四年级上册新教材情景会话和课后的练习中都可以看出。例如,第2课《一起过中秋》重点学习“引入话题(知识)”的交际功能,重点例句是“浩浩,你知道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吗?”,课后安排了“和爸爸一起买月饼吧”这一项练习,由李浩引入话题“爸爸,您知道奶奶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月饼吗?”,从而引导聋生学会使用“你知道……吗?”来引入话题。第5课重点学习“称赞(别人的进步)”的交际功能,重点例句是“你的手越来越巧了!”,课后安排了“口算比赛结束了,你想对同学说些什么?”及“你和同学这段时间有哪些进步?交流一下吧!”这两项练习,引导聋生学会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等赞美之词。

交际功能的学习是不断巩固、螺旋上升的。例如,关于“介绍”的交际功能,新教材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上册第2课重点学习“介绍(自己的简单信息)”,第11课重点学习“介绍(班级)”;二年级上册第3课重点学习“介绍(陌生人)”;四年级上册第3课重点学习“介绍(自己的经历和爱好)”。由此可见,新教材有目的地扩展“介绍”的交际内容,逐步丰富聋生的语言,其他交际功能的学习亦是如此安排。

(三)重视技巧策略的教学,引导文明交往

沟通与交往教材一直非常注重对聋生沟通交往礼仪的培养,四年级上册新教材延续第一学段教材的形式,在课文中采用“同伴提示”的方式,并在每个实践活动中安排专项的礼仪练习,引导聋生学习沟通技巧和交往策略。每个单元有一条“同伴提示”,例如,第1课《庆祝国际聋人节》是“尊重别人的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聋生在集体讨论中不否定对方的建议,而是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建议。实践活动一的练习“收到亲人或朋友的祝福信息,怎么回复更合适呢?”,让聋生在三种回复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句,帮助他们有礼貌地回复别人的祝福。

与此同时,四年级上册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单独设立了“交往提示”的练习项目,让聋生在类似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与礼仪。例如,第3课《给姥爷祝寿》学习了祝寿的情景会话,交往提示练习就创设了日常生活中聋生会遇到的几种祝福场景:姥姥过生日、哥哥考上了大学、表哥结婚了、阿姨生了小宝宝,提示了符合场景的祝福语句,例如,“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祝你大学生活愉快”“祝你们新婚快乐”“祝宝宝健康成长”,引导聋生在特定的日子和场合主动开展合乎礼节的交往活动。第6课《我能行》学习了关心、鼓励他人的情景会话,交往提示练习就创设了当同学紧张时、取得好成绩时、伤心时的三个场景,引导聋生主动关心其他同学,学习鼓励、祝贺、安慰别人的交往技能。第8课《爱护眼睛》学习了劝告别人的情景会话,交往提示练习就创设了劝说同学保护眼睛的场景,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劝说语句,引导聋生把握劝说时的语气和表情。第12课《参观博物馆》学习了有关迟到道歉的情景会话,交往提示练习就提供了“你迟到的时候,应该说什么”的相关语句,引导聋生学习迟到时事前通知、事后道歉的交往策略。

(四)强调笔谈方式的运用,促成无碍沟通

《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用常用句式与他人进行笔谈,养成良好的笔谈习惯。[3]由此可见,从四年级开始,笔谈的要求会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强化,四年级的聋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健听人交往,书面语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

四年级上册新教材每个单元安排了一次笔谈练习。例如,第2课《一起过中秋》笔谈练习“中秋节快到了,发个信息给远方的亲友,送上你的祝福”,创设了女孩用手机和外婆交谈的场景,提示了外婆的回应,要求聋生根据情境书写两个话轮的对话。第4课《介绍我自己》笔谈练习“和普校同学一起活动”,创设了聋生和普校学生交谈的场景,提示了普校学生小华引入的话题,要求聋生根据实际书写两个话轮的对话。第9课《健康饮食》笔谈练习“参考下面的图,和家人讨论一天的食谱”,要求聋生和家人一起讨论早饭、中饭、晚饭分别吃什么,把食物名称写下来。第10课《参加文艺表演》笔谈练习“在网上和朋友商量文艺表演的事情”,创设了聋生和朋友在网上商量相关事宜的场景,提示了朋友小林的对话,要求聋生根据句意补充三个话轮的对话。

另外,有的课文插图特意呈现笔谈的沟通方式,让聋生习惯使用笔谈本与人交流。例如,第4课《介绍我自己》的第三幅插图,呈现了聋生用笔谈的方式向校长介绍自己画画的经历和爱好。新教材提供练笔的范例,能够引导聋生养成笔谈交流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一)读懂教材,举一反三

新教材的课文都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交往情境,设计相应的会话,作为聋生学习的范例,[4]并在课后练习中再次创设了相关的、类似的生活情境让聋生进行巩固练习,目的是希望聋生在真实自然的生活中运用所学进行交往。但教材是例子,创设的交往情境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拓展延伸,创设更多的生活场景让聋生练习。例如,第2课《一起过中秋》的教学目标是“能用动词‘知道’进行表达,能用‘你知道……吗?’的句式引入话题”,课后练习“和爸爸一起买月饼吧”创设了能运用所学句式交谈的生活场景:商店里,小男孩问爸爸“你知道奶奶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月饼吗?”,图片下方提示了“豆沙、莲蓉、蛋黄、五仁、玫瑰……”,聋生可以根据提示模仿句式进行情境演示。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根据聋生的学情创设“我和妈妈一起买粽子”的生活场景,提示豆沙、鲜肉、蛋黄、红枣等粽子馅儿的名称,让聋生举一反三,在类似的生活交往中进行迁移表达。

(二)加强笔谈,实践运用

新教材重点安排了4次笔谈练习,显示出对聋生笔谈能力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聋生书面语的练习,培养聋生把口语和手语转换成书面语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课文时,往往会让聋生在理解会话、熟读会话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对话,这是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和手语的练习。那么,如何训练聋生把口语和手语转化成书面语呢?课后练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交往情境题就是很好的练习题。这些练习一般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让聋生观看情境插图、朗读题干和人物的对话提示,再回顾课文内容思考情境中的人物可能会怎么说、可能会怎么回应,最后进行角色演示。如果教师让聋生将角色演示的对话记录下来,那就是非常好的书面语转换练习,学习能力强的聋生可以写两到三个话轮,学习能力弱一点的聋生就写一个话轮。

课外,教师可以给聋生准备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谈本,让聋生在遇到无法用口语和手语沟通的情况时就用笔谈方式沟通。沟通与交往课的假期作业也可以让聋生记录和家人、亲友的对话,加强实践运用,多渠道提高聋生的笔谈能力。

(三)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沟通与交往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课时不多,如何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呢?《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互动性,注意将教师评价、聋生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助于聋生认清自我,提高聋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互评有助于培养聋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加深聋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例如,课堂上需要聋生进行交往情境的演示时,教师可以让聋生就演示时能否做到表达清楚、态度自然大方、使用礼貌用语等沟通交往的技能、礼仪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以适当的方式记录和反馈评价的结果。通过此项操作,不仅让聋生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还学会了倾听和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使聋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培养兴趣,促进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5]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让聋生充分参与评价活动。当然也要把握好度,引导聋生以正向评价为主,这也是一种交往礼仪的熏陶。

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学段目标进行设计编排,符合四年级聋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沟通交往需求。教师应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特点,用好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水下交通器贾妞(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指导老师:曾佳英

猜你喜欢
笔谈聋生学段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