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 “许元仲”还是“许仲元”
——《三异笔谈》作者考述
0018)《三异笔谈》是清代“拟阅微小说”的先期之作,叙述虽非上乘,却有相当的影响力,成书以来,各种著述尤其是小说史多有涉及。其作者之姓名,当为“许元仲”,而非“许仲元”,对此,占骁勇《〈三异笔谈〉与〈绪南笔谈〉二书之关系及其作者小考》(后简称“占文”)已有论证[1]。但占文着力于探讨《三异笔谈》与《绪南笔谈》之关系,对作者的考证失于简略粗疏,行文中多有值得补充和商榷之处,故难以形成定论。如韩国学者金敬娥《清代游幕与小说家的创作视野》一文已留意到占氏之观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3年9期2023-10-23
- 动人心弦方能启人心智
育人育心;班会;笔谈;阅读;劳动;心灵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触动了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才是有效的——因为它能够促使受教育者向自我教育的演变。所以,笔者在做班主任工作,抓班级管理时,一切活动的方式方法都力图切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动其心弦、启其心智,牢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有着独立的思想、意志、情感的青春少年,要教好他们,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抓住他们成长过程中多变的心灵——育心。怎么育呢?笔者在充分观察、了解整体和个体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9期2021-05-24
- 《山左笔谈》证伪
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此书名。此本见曹溶《学海类编》中,疑亦出伪托也。”“山左”即山东别称。此书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遂广泛流传。《总目》虽指出此书疑伪的三条理由,但因无确证,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考明王士性《廣志绎》卷三《江北四省》载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四省事,其中“山东”一省共二十条,除“鱼台”一条《山左笔谈》
读书 2021年1期2021-01-11
- 让“笔谈”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
学会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方式,使其具有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交流的实际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往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有利于培养聋生对不同沟通方式的理解和尊重。【关键词】聋生;沟通与交往;笔谈《沟通与交往》是一门学习、运用沟通交往知识技能的实践性课程,是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沟通与交往课程从聋生沟通交往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聋生初步学会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方式,使其具有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交往的实际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沟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11-06
- 中朝文人笔谈稿的形制及其流传
——以清刘大观与朝鲜使者笔谈稿手卷为例
100871)笔谈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明清时期中国和朝鲜半岛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外交关系,先后抵达中国的朝鲜使团数量甚是可观(1)据朝鲜史料《清选考》记载,仅从1644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北京开始,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朝鲜就共计派遣了燕行使团451次。可参[日]夫马进《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见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12页。。由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怀有浓厚兴趣,来华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20年5期2020-10-12
- 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笔谈残稿考论
过书写汉字来进行笔谈。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邂逅他革命生涯中的挚友宫崎滔天。相识之初,不懂日语的孙中山与不谙华音的宫崎滔天唯有以英语交谈,当遇到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复杂问题时,他们便借助汉文笔谈交流。笔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自古以来便不乏用例,但在过去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近年来,随着各类笔谈研究的深入发展,笔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被有效利用起来[1]。一、 孙中山与宫崎滔天1894年,孙中山拟《上李鸿章书》,洋洋洒洒八千字欲呈李鸿章。同年6月,孙抵天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20年5期2020-10-12
- 与施蛰存先生晚年“笔谈”琐忆
,我就只能跟他“笔谈”了。确切地说,是我用笔提问,他看后响亮作答。一直到2002年,他去世的前一年,我每次都是这样跟他交谈的。晚年的施老,耳朵虽然不灵,但中气十足,声音洪亮,才思敏捷,笔耕不辍。做不到耳听六路,他却能眼观八方(每天看书看报),脑筋清爽,比如他患直肠癌之所以发现得早,是因为他看到报纸上登出有关肠道癌症状的科普文章,然后主动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切除了肿瘤,装了人造肛门,安然无恙地活到百岁。他告诉我:“生癌其实没什么好怕的,人勿适意(不舒服
世纪 2020年4期2020-08-13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真 兴趣 心理 笔谈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周记写作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美好情操大有裨益。在周记写作中,逐步引领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扉,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尽情去体验生活百花苑的斑斓。一、求“真”写“意”,激发兴趣,提高识辨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最主要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绝不是教他们一种诀窍,能够收集一些空话、套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1]。于是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以确保“真”为前提。例如,利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2020-08-13
- 沟通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钥匙”
有效形式,可通过笔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面谈有效化解学生的矛盾困惑,通过网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笔谈 面谈 网炎【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061-02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应有之义。要有声有色地开展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2019-11-04
- 沈括《梦溪笔谈》版本源流考*
《长兴集》《梦溪笔谈》等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梦溪笔谈》。这是一部记录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民生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类笔记,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和“中国科学史的坐标”。关于《梦溪笔谈》的版本问题,前人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比较零散。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对《梦溪笔谈》版本源流的考订和系统梳理,以备后人参考。1 最初书名及成书时间关于《梦溪笔谈》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沈括在定居润州梦溪园后完成的,如《四库全书总目》
图书馆 2019年4期2019-04-20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大招标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4ZDB070),由首席专家浙江大学王勇教授牵头,联合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相关学者共同承担。2016年经中期评估,该项目再次获得滚动资助(70万元),预期2020年结项。一、“笔谈文献”定义1543年,一艘从暹罗起航赴华的葡萄牙商船,在宁波遇风漂至日本种子岛。面对这批手持鸟铳、“其形不类、其语不通”的不速之客,岛民高度警戒,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同船的“大明儒生”五峰居中调停。可惜语言不通,于是
东疆学刊 2019年1期2019-02-15
- 清末民初中日语言接触情形及其演变
;中日语言接触;笔谈;协和语[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 3541( 2018)03 - 0091 - 06一、引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通过效法西方列强大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国力,并很快走上了对华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战胜后强行割占中国台湾省;1904年又发动日俄战争,夺得旅顺口、大连湾附近地区的租借权(后被改名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一切权利。同一时期,日本开始向上述地区大规模移民,导致短时期
北方论丛 2018年3期2018-09-10
- 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3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补笔谈》3卷,包括《笔谈》内容11门。《续笔谈》1卷,不分门,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夢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36期2018-03-05
- 笔谈、画谈与诗谈
”,发明了用汉文笔谈、画谈,还有更高端的诗谈。这“三谈”留下来的,就成了珍贵笔谈写本。日本明治时期围绕大河内辉声展开的中日文人的笔谈资料,除了部分已有实藤惠秀、郑子瑜(《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以下简称《遗稿》)、刘雨珍(《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等的编校本外,尚有部分未经深度整理。这些笔谈写本接下来的研究任务,就是进一步解字、识趣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笔谈解字由王宝平主编的全八卷的《日本藏晚清中日朝笔谈资料 大河内文书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6期2018-01-10
- 李艳红:笔谈之间见真情
工作中,她善于用笔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启迪心灵,许多学生因此打开了心结,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改变了人生轨迹。李艳红有一名学生叫韦荣枝,学习一直很用功,但成绩并不太理想。初三时,李艳红成为韦荣枝的语文老师。尽管只是科任老师,但李艳红对每一个学生都细心关爱。当她了解到韦荣枝的这一情况后,便有意识地与她进行笔谈,帮助她改变学习方法,鼓励她继续努力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笔谈开导,韦荣枝的成绩提升很快,毕业后被柳铁一中学录取。笔谈这一方式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9期2017-12-05
- 《大河内文书》:日本崇拜中国的最后写照
与中国人不断进行笔谈的珍贵记录。论文、作诗、问俗、话风流,这是中国崇拜的最后写照,蕴含着日中友好的诸多问题。《大河内文书》内页1884年春,江户幕府儒官林罗山第12代哲嗣林学斋为清政府驻日外交官黄吟梅举行家宴,日僧高冈殷勤作陪。屋内半晌不见动静,仆人深感诧异,走近一看,惊讶地发现:三人宛如哑人,时而以手摹画,时而相视而笑,不停地在纸上涂写。于是奔走相告:文昌帝君的侍童——天聋和地哑降临老爷家了!无独有偶,相似的一幕也出现在著名汉学家冈千仞府邸。晚清驻日使节
新传奇 2017年21期2017-07-21
- “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笔谈征稿启事
改革开放史研究”笔谈征稿启事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但长期以来,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以及相应的理论探讨却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目前亟须得到中共党史和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有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的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考与顶层设计,从理论概述和实践路径等多方面指导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发展,从而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史的学术研究。鉴于此,我刊开设“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笔谈栏目,并向全国党史国史
中共党史研究 2017年5期2017-01-25
- 朝鲜洪大容《乾净衕笔谈》为杜撰本说献疑
鲜洪大容《乾净衕笔谈》为杜撰本说献疑邝健行(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香港九龙塘)日本夫马进教授认为朝鲜王朝洪大容的《乾净衕笔谈》为杜撰本,而《乾净笔譚》则是作者亲自定本。本文通过仔细对比二书,认为夫马进教授此说值得商榷。因为第一,《乾净衕笔谈》与《乾净笔譚》二书祖本相同,二者关系密切;第二,二书的文字互有优劣,不能以个别可能出自后期校勘的错误,指责《乾净衕笔谈》为杜撰本;第三,《乾净衕笔谈》比《乾净笔譚》多出接近一万字,极具文献意义和价值。所以,在研读洪大容留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11-01
-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用和课堂交流中的笔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尝试着为更多的语文教师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也让更多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从而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小组;导学案;笔谈;分工作为初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我们时时刻刻在向课堂要质量,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担任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2016-10-21
-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节约时间的途径
用和课堂交流中的笔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历史教学的课堂改革作出微薄贡献。关键词:小组;导学案;笔谈;分工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36-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21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向课堂要质量,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担任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总是有一种紧迫感,总感到教学时间不够,规定的教学任务总是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阅读与“笔谈”
力。一、与作者“笔谈”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笔谈”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进行交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百草园的小主人,与作者交流,用笔写出对“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语句的领悟。于是大家“笔谈”开了,有的说,“碧绿、紫红”等词语,从视觉角度展现了百草园的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3期2016-03-30
- 从《领选日记》看晚清时期的东亚关系
馥等人进行了多次笔谈,为研究中朝关系、东亚关系以及世界局势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关键词]金允植;笔谈;东亚关系一、金允植的生平与著述简介金允植(1835—1922),字洵卿,号云养,出生于清风金氏两班望族世家。十六岁前往汉城求学,先后师事朝鲜大儒俞莘焕及朝鲜开化思想鼻祖朴寿,较早形成了救国图强的开化思想。高宗十九年(1882)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身在中国的金允植奏请清朝派兵平乱,后与清军一同归国,瓦解了大院君的势力。此后,金允植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机器局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笔谈”
胡德方所谓“笔谈”,就是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即用笔表达。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动笔表达的情况如何呢?“多乎哉?不多也”。尤其是一些优秀课、展示课,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师生问答应和高调,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工夫动一下放在课桌上的笔,他们或默默地听,或人云亦云,或神游书外,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上多动笔,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又能避免交换意见或发表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5年10期2015-10-29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笔谈)
面推进依法治国(笔谈)编者按: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均简称“决定”)这一“决定”无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关键词。为此,本刊专门以此为题刊发一组笔谈,共五篇。其中,第一篇从总体上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解框架,第二、三、四、五篇则分别从立法体制、政府内部权力、刑事司法中律师角色和以德治国
学海 2015年3期2015-02-25
- 由笔谈管窥中朝文人文化意识的差异
《燕行录》所载笔谈清晰、鲜明地反映了清代中朝两国文人的观念意识与精神风貌,两国文人对妇德、冠婚丧祭、士民生计观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文人赞扬严守仪礼的朝鲜社会风俗,还不禁表示出“乐国乐土,乐生乐死”的钦羡;洪大容与朴趾源肯定了清代风俗的质朴,认识到中国风俗文化已摆脱之前的传统框架,转向相对简化的形式,从而意识到文化的相对性与固有性。[关键词] 笔谈;朴趾源;中朝;文人;文化意识;差异[中图分类号] I0-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
东疆学刊 2014年3期2014-09-26
-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
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掀起了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近期浙江省委宣传部在杭州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来自全省社科理论界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上各位专家踊跃发言,全方位解读改革新举措,共同畅想浙江发展新蓝图。本刊特选择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体会文章进行笔谈,以期推进全会精神的贯细落实。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期2014-08-07
- 从“热点笔谈”至“专题研讨”:写在特色栏目的调整之际
●国 远“热点笔谈”是本刊的重点栏目,自本刊创办以来,它开设多年,已成为本刊的特色栏目和拳头产品。设立该栏目的初衷是就我国法治进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笔谈。此栏目自设立以来,一直以一组稿件的形式,组织多位专家、知名学者和青年新锐等就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形成对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深入探讨的整体效应。“热点笔谈”的特色在于:对“热点”问题采用笔谈形式。它需要编辑采用主动约稿方式来办刊,不能坐等来稿,守株待兔。近些年来,“热点笔谈”栏目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9
- “我们的价值观”笔谈
“我们的价值观”笔谈编者按:当前,浙江全省正兴起“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为此,本刊开始特设“我们的价值观”笔谈栏目,为持续讨论、提炼和践行我们的价值观提供交流平台。本期,根据浙江省委的精神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的指示,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了专题理论研讨会,并选择部分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组成专题笔谈,旨在推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观察与思考 2012年3期2012-08-09
- “浙江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
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编者按:继第3期、第4期组织“我们的价值观”专题笔谈后,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科院的指导下,本刊近期又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并选择部分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组成“浙江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对于建构“我们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对于提练“浙江人的价值观”的核心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2012-05-16
- “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专题笔谈
与经济文明”专题笔谈编者按:如何让文化与经济文明共融共生?浙商文化和商业文明如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不久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文化的力量————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为主题的论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深度的脑力激荡。嘉宾们围绕“从经济反思到文化反思”、“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等作主题演讲,本刊特选取部分领导专家文章组成专题笔谈。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2012-05-16
- 燕行录所载笔谈的文学形式研究——以洪大容与朴趾源为中心
朴香兰笔谈是使用不同语言的各国文人用文字进行交流的方式。如果说燕行录是朝鲜文人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记录,那么以洪大容(1731—1783)和朴趾源(1737—1805)为中心的北学派文人创作的笔谈可谓是具有激烈的现实意识的文学创作实践。燕行录为特定作家、特定作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直到80年代它才被认识为体现旅行和各种体验的文学文本而受到瞩目。最近,随着对燕行录着述方式的探讨、中国文人的交流与知识传播的研究、比较文学角度的考察、燕行录
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2期2011-10-22
- 从话语媒介到“文学场”——以《笔谈》杂志为中心的史料考察
学场” ——以《笔谈》杂志为中心的史料考察韩晗(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笔谈》杂志是著名作家茅盾于1941年9月在香港创办的文学半月刊。这本杂志曾被誉为“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也是因抗战“文化人迁港”而形成的代表性刊物。《笔谈》杂志从出刊到停刊,恰反映了其从“话语媒介”向“文学场”转变的过程,深刻透射了当时文学刊物形成“文学场”的方式与意义。《笔谈》;茅盾;“文化人迁港”;话语媒介;“文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8-15
- 《中国造纸》“笔谈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造纸》“笔谈专栏”征稿启事自 2011年第 1期开始,《中国造纸》拟不定期开辟“笔谈专栏”,目的是就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目前,造纸行业内及市场对纸浆、纸及纸板产品白度的认识不尽相同,如何引导市场合理消费,促进我国造纸工业向绿色产业发展,在倡导低碳造纸理念与实践的今天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首期“笔谈专栏”拟就纸张白度为题,请业内外有关人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谈对纸浆、纸、纸板及纸制品白度控制的看法。文章可以不拘形式,篇幅可长可短,重点在于讨论
中国造纸 2010年12期2010-02-14
- 笔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与运用
系进行家访;二是笔谈。面谈是最常见的方法,它有时也会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教育显得无所适从、效果不明显,这时可采用笔谈。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常运用笔谈(书面交谈)这种方式。笔谈是利用书面形式与学生进行交谈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在此,笔者就笔谈的作用和运用略谈几点体会。一、笔谈不受时间限制,有利于节省学生时间面谈会受到时间限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师、家长的工作都很忙,学生学习紧张,因此,老师找学生面谈的时间只能选择在课间和自习时间。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2009-12-21
- 浅谈如何提高高年级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
言;课堂;阅读;笔谈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26-01聋生的语言体现多元化,在聋校的语言教学中有手语、书面语和口语。手语在聋校的教学与交流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口语对聋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而书面语对聋生来说更重要。聋生学习好了书面语,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并可以实现与各种人的远程交流。可是现在的聋校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话语不通、表达不清、语序颠倒是一个
新一代 2009年12期20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