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基础上的美术课堂教学

2022-04-20 14:08林继斌
教育界·A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改之后,美育成为教育者的关注重点,小学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美育的重要部分,美术教育者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具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多个方面的关键能力,落实当下素质教育的本质。美术教育者作为美育的践行者,应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引导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和创造者,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互助互学、趣味性强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美术课堂环境中形成美术品位和审美,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有效措施;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林继斌(1992.11—),男,福建省漳州市宏道小学,二级教师。

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是美术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欣赏美术、发展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多元的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到学生个人美术审美的形成,从发展学生的美术文化知识到促使学生成为美术创造者,让学生能够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认知,让学生从小热爱美,敢于表现美,提高学生的美术情操。这些措施如何落实到小学美术课堂中,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注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以“趣”带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引入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美术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学生积极体验美术教育中的美妙之处的驱动力。生活中处处有美学,有艺术文化的体现,关键在于看到的人是否能将其中的美术艺术发掘出来,如生活中的各类图像、光影的变化、色彩的多样等,这些都与美术有着直接关系。而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丰,如果再缺乏兴趣的引导,将很难关注到身边的美术文化。教师作为美育的引导者,必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兴趣,从生活中汲取美术的图像认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出发,再结合美术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教师了解到小学生喜欢一些动漫作品、喜欢在户外游玩等爱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导入这一部分内容,再逐渐过渡、联系美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关注到自己的生活爱好与美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促使学生在日常感兴趣的活动中也能观察到美术绘画的美妙。

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卡通明星总动员》的教学中,教材以多样的卡通形象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观察卡通形象中发掘美术的艺术之美。这一课时有关卡通的内容也是每位小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设立“猜一猜”的小游戏,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以局部形象进行展示,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些卡通人物,又或是直接播放一些卡通动漫的歌曲,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部动画作品……学生在看到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出现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在游戏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卡通人物与生活中真实的原形的差异,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美术观察能力。如孙悟空卡通形象虽然是小猴子,但学生联系自己在动物园中看到的猴子,与之相比较后发现,孙悟空卡通形象的色彩更艳丽,动作更夸张,形象也与人类相似。学生在观察比较之中,逐渐发掘生活中的美术联系,对美术的造型、色彩有一定的认知,进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美术文化的存在。而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兴趣爱好过渡到美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兴趣引导之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并没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内容,但对前期并未接受完整的美术教育的小学生而言,其对于美术的理论认知还停留在“涂一涂、画一画”阶段,对具体理论知识的认知有所欠缺。因此,美术教育者在课堂上并不是单纯地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而是通过引趣的手段,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等核心能力上有所提升,从而塑造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学实践也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多给学生描述、表达的机会,刺激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更好地感知生活,提升美术情操。

例如人美版小学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的教学,线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线条又是美术绘画理论中基础的知识。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线条、感受线条,继而能够运用线条表现美,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初步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线条时,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线条都有哪些,如球面的曲线,彩虹的曲线,马路的直线,桌角、墙角的折线……当学生对身边的线条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展示吴冠中的《春如线》《梯田》等美术作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来描述画作。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疏密、颜色深浅的变化、粗细的不同,从各个方面欣赏美术线条,促使学生感知美术线条的丰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术表现。如此,学生在自主绘制线条时,对于美术表现、生活中美术图像的认知也会更加主动、准确,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动静结合的美术课堂情境施教,让学生感悟美、学习美术技巧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美术教学应该既有静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动态的教学手段的導入;既有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动态互动。教师要善于融合动静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教学氛围。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条件,教师可以多效运用当下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美术课堂动态、静态的教学情境,简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美术情境,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美术理论、美术技巧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信息技术手段所呈现的动态的美术情境,又能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感官感受,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直接体验美术,感悟美术之美。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友好的交流互动,在美术课堂上分享彼此之间的感悟、技巧经验,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季的色彩》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欣赏有关四季景色的作品,认识到四季的色彩变化,感悟大自然的色彩之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相关的绘画作品,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先行展示了自己拍摄的有关四季的景色,如春日的绿、夏日的红、秋日的黄、冬日的白。借助静态的照片展示,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其对四季色彩变化有具体的认知。然后,教师借助微课动态视频,展示《早春之路》《金秋》等有关四季景色的绘画作品及其背景介绍,中间辅以“这些作品是有关什么季节的景色?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看到这些绘画作品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多个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使学生分析作品、欣赏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对所感悟的作品辅以短小文字进行说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为学生构建一个动静结合的美术课堂。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变化时,对中国画、油画的艺术表现特点有具体的认知,为学生之后学习美术的一些技巧奠定基础,提升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感悟。

三、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大众的刻板认知,这也使得小学美术教学有些照本宣科,在美术课堂的延伸拓展教学方面有所欠缺。所幸在新课改之后,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也在逐渐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将美术教学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从教材中拓展至教材外,不断努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具体拓展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两类方式。一种是由教师主动提供资源,帮助学生延伸学习,即利用信息技术导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来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另一种则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源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搜集一些相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互相借鉴、交流不同的美术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仍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季的色彩》教学为例,在导入教材中的四幅作品—日本的《早春之路》、中国的《金秋》、俄国的《白桦丛》、油画《冬猎》之后,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形式有关色彩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认知,并通过了解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异同,学会对不同文化的美术作品进行基础审美判断。之后,教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李苦禅的《盛荷》、凡·高的《春天钓鱼》等多幅不同画家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所学的色彩鉴赏的角度欣赏其他美术作品,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季节的美术作品,可以前往美术馆进行搜集,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书籍、网站等进行搜集。在学生搜集之后,教师让学生将搜集的美术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打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作品,从文化理解、作品的色彩鉴赏、美术形式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美术资源的不断拓展中,学生也逐渐养成了关注美术作品、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使学生的美术关键能力提升得更为迅速。

四、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才是落实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创意实践是核心素养中最能体现学生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素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于美术创作有着独有的艺术表现,这也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优势所在。经过理论的学习和美术鉴赏的拓展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美术的实践课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创作出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在创作中表现出差异化的美术天赋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作品,而是应该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必要时,教师可以举办校园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将学生创作的作品放在展会上展览,再由美术教师进行点评,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植物写生》的教学中,这节课是写生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利用线条进行绘画,提升学生的线条表现能力。教师可以先进行范画,以芦荟这种植物为例,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芦荟的造型,表现叶片之间的疏密、形态等,之后将时间交由学生,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绘画实践。同样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植物园或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各类植物的造型、形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用线条表现植物的遮挡关系、生长姿态等,再落笔实践。如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光影、遮挡物对植物造型有影响,便利用线条的疏密进行表示和創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如让学生对线条绘画作品进行填色、多维创作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而学生也在多向的创作中,树立了美术创作的自信心,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小学美术的教学要寻求“变通”,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兴趣引向美术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理论与实践并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浅析小学美术课堂“造型·表现”领域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33-134.

[2]甘方诚.巧用微课,助力小学美术课堂:基于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7(12):158,160.

[3]康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03):61-62.

[4]孔奇.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三个改变”[J].新一代:理论版,2019(03):244-244.

[5]郑朋.丰富美术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力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J].教师,2018(03):22-23.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