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运用

2022-03-31 21:13李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李霞

摘  要: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是与成果紧密相连的,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都比较适用表现性评价。通过探寻核心知识,明确评价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开发评价任务;设计学习实践,选择任务情境;呈现项目成果,制定评价量规来设计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个人和团体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是多元而丰富的,需要同时运用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策略及多元主体參与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促进学生个人和团体共同进步,其中表现性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要以核心知识、策略、学习实践以及对驱动性问题的回应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利用量规和档案袋等评价工具对公开成果和过程中的各类学习实践进行评价,最后形成多个等级的质性反馈。

一、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概述

(一)项目化学习

我国学者夏雪梅在专著《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中将项目化学习界定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这里的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本文中的项目化学习专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以不同学科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指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它通常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索与解决,体现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的整体理解。在项目具体设计中包含“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六个模块。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性来评价学生发展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运用表现性评价不仅能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被称为是“一种高阶学习的评价方式”。

(三)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有诸多契合之处,从目标定位、认知策略、学习实践的展开、公开成果的呈现、全程评价的要求都比较适用表现性评价。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六大模块与表现性评价特点相似处具体表现在:

核心知识: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关键概念。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面临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驱动型问题:具有真实性、整合性和复杂性。表现性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目标、设置活动任务、选择任务情境、拟定活动要求。

高阶认知:问题解决、系统分析、实验、调研、决策、创见。表现性任务强调“做中学”,主要采用实作的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做了什么。

学习实践: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表现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个表现性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完成评价。

公开成果:反映对整体问题情境探索的结果。表现性评价允许答案多样化,提倡用自己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

全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概念理解和学习实践的深度,也关注学习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表现性评价贯穿项目化实践全程。

二、项目化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是一个基于评价目标、运用评价工具、展开评价活动、形成评价结果的系列活动。其中评价工具包括评价任务的开发、任务情境的选择、评价量规的制定,评价工具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因此,表现性评价设计是实施评价的关键。

(一)探寻核心知识,明确评价目标

项目化学习聚焦概念性知识,学生形成概念性知识意味着他不仅知道,而且能够理解这个概念的特点,能举出不同类型的正例和反例,能运用这个概念作为工具来分析新的情境。概念性知识超越了事实层面,指向思维,促使各种事实性知识的整合,一旦习得了概念,学生在后续类似的情境中就会产生更深刻和持久的迁移。

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学科总目标这样描述: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应当依据课程目标来确定,也就是依据“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总目标,弄清整体结构、学段重点,以及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明确各项评价目标的能力表现描述。

(二)设置驱动性问题,开发评价任务

驱动性问题指向核心知识,是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能够引发学生的高阶思考,直接影响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和结果。驱动性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项目探索中。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它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在项目化学习中,可以通过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将事实性问题转化为概念性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运用“冲突、论争”的问题设计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应当是学生活动的形态,可以通过设置“调查”“考察”“实验”“设计”“制作”“服务”等任务,来考察学生项目化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评价任务开发者不仅应当熟悉课程目标,紧紧围绕驱动性问题,而且要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把握各种活动方式的适合领域、主要作用和操作要求。

(三)设计学习实践,选择任务情境

“实践”强调的是“做”和“学”的不可分割性,这就意味着项目化学习不仅包含“做”,不仅包含技能,同时也包含着“学”,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项目化学习实践并不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着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但是如何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让学习者实际的知、行、思合一,还需要对学习者如何参与实践进行设计,这就需要创设多个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再根据评价的需要和条件综合考虑,选定合适的任务情境。

(四)呈现项目成果,制定评价量规

项目化学习成果是指在项目化学习结束时产生的作品、产品、报告等,指向驱动性问题,指向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包括做出来的和对怎么做出来的说明。项目化学习成果的设计不仅要根据核心知识进行设计,直接对照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而且需要根据学习成果的类型设计合理的成果,还要设计成果评价量规。核心知识、成果、成果评价三者的一致性就反映了项目化学习中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项目化学习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化学习的各个阶段,主要可作用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这三个阶段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确定评价目标、开发活动任务、制定评价量规三个基本要素。

(一)确定评价目标

结合2017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参考项目化学习的六个模块,遵循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本研究将“探秘二维码”以“认识、制作二维码;调查二维码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对二维码的应用提出倡议”为内容,表现性目标分为获取和处理信息、方法运用与学习实践、解决问题与反馈信息、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四个维度。

评价目标一: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够通过观察和调查等途径,获取和处理二维码的相关信息,并整合筛选有用信息。

评价目标二:方法运用与学习实践。能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探秘二维码”的各项学习实践。

评价目标三:解决问题与反馈信息。能够发现和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活动后能进行反思总结心得体会。

评价目标四: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设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二)开发活动任务

结合“探秘二维码”项目主题,根据活动实施的步骤进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总共设计五个活动任务:

任务一:从二维码的图解、二维码的样式、与一维码的关系、二维码的由来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对二维码比较全面的认识,用手抄报、课件的方式互动讲演二维码的由来、图解和不同样式,介绍二维码和一维码的关系。

任务二:进行“探秘二维码”的网络调查问卷,形成调查问卷报告。用实地考察表来记录我们在附近场所(社区、商场、药店、银行、饭店等)的观察所得,记录我们对居民、店员、老板等人员的采访,制作微视频向全班同学展示。

任务三:总结对于二维码结构的认识,学会制作二维码,准备向全班同学分享制作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并请同学们现场尝试制作二维码,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任务四:梳理出二维码在生活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根据大家的需求,发出保护个人支付码、不随意扫陌生二维码的建议,制作倡议书和宣传海报,利用晨会、班队、升旗仪式等机会和场合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任务五: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将学科学习笔记、错题、知识框架等进行汇编,形成分类学习的资料,在班级钉钉群和小伙伴分享,达到随时随地能扫码学习的目的。

(三)制定评价量规

表现性评价量规是基于目标和任务来设计的,应该以表现性目标为评价导向,以表现性任务为评价范围。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不相同,评价维度也将根据评价目标划分为四个水平等级。

获取和处理信息维度四个水平层级:第一层级(1分):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取和处理有关二维码的简单信息,较难判断信息价值。第二层级(2分):与他人合作,获取和处理有关二维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第三层级(3分):自主获取和处理有关二维码较复杂信息,判断信息价值,较恰当地应用信息。第四层级(4分):独立、自主地获取和处理复杂信息,较快判断信息价值,并灵活运用。

方法运用与学习实践维度四个水平层级:第一层级(1分):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用探究方法,不清楚学习实践的流程与步骤。第二层级(2分):自主使用简单的探究方法,对学习实践流程基本清楚并能完成。第二层级(2分):熟悉各种探究方法并能灵活规范使用,清楚实践流程与步骤,并能有序进行。第四层级(4分):根据需要灵活改进设计探究方法,操作规范,能分析实践流程与步骤的缺陷,并能加以改善。

解决问题与反馈信息维度四个水平层级:第一层级(1分):在教师或同学指导帮助下,参与问题解决,结论观点部分错误,缺乏条理,反思总结不到位。第二层级(2分):與人合作积极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结论观点基本正确有条理,能进行反思总结。第三层级(3分):自主解决问题,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结论观点正确,有新意,条理清晰,能进行深刻总结。第四层级(4分):独立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对问题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结论观点正确,条理逻辑清晰,能进行深刻总结并发现不足,对其提出改进意见。

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维度四个水平层级:第一层级(1分):对活动缺乏兴趣,采取应付、随意的态度,面对困难无从下手。第二层级(2分):对活动有兴趣,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对待问题有自己的想法。第三层级(3分):对活动有兴趣,积极主动发现探索,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想法,能够提出有新意的想法。第四层级(4分):对于活动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发现探索,能够独立面对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有创新的意识与态度,并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办法。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同学和老师根据以上评价量规对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评价,形成档案袋,最后形成总评。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实践,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运用表现性评价对项目化学习中的核心知识、主要的高阶认知策略、重要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量规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整体性量规还是分析性量规,都需要设计规范,评价量规的设计还需要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通过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新建.综合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的认识、开发与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49-54.

[2]谢利,董瑞杰.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量表设计——以“观察校园的土壤”为例[J].地理教学,2020(19):47-49.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