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下,英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英语教学研究有实际作用。而在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可助力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结合英语教材,改进写作教学模式,灵活地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熟练掌握英语学习要点。
关键词:新高考;中国传统文化;英語写作;渗透教学
作者简介:陈利维(1981.11-),男,山东人,广州市培正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新高考改革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推行实施的,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浩大工程,想要达到改革目标,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也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帮助,将新高考政策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高考新政策下,英语学科发生了变化,但考核方法仍按照笔试和听力测试方式进行,英语写作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索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新高考政策,分析如何在英语写作教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当前新高考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不再区分文理科
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只能选择文科或者理科。新高考政策出台后,变成了学生必须参加数学、英语、语文等三个主科考试,但原来的理综和文综考试,变成了学生自行从地理、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及生物中选择三科,参与等级性考试。
(二)高考总分计算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高考模式下,总分数是由语文、数学和英语及文综或者理综的成绩构成,而新高考政策则变成了由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主科,加上学生自选的三门学科成绩构成。同时,自选科目的成绩判断不再以分数形式出现,而是按照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划分,用不同等级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E为不合格等级,A为最佳。判定结果时,以参考人数为基础,学生个人试卷卷面分数为依据,通常情况下,等级为A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等级B的比例为30%,等级C的比例为30%,等级D和等级E比例共为25%,其中等级E比例不超过5%。
(三)英语科目可以考两次
传统高考中,英语科目只能考一次,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但新高考政策下,英语科目可以考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最佳成绩作为终分数计入高考总分。英语第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份举行,第二次考试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统一安排时间举行,其考试模式仍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两部分。
(四)合格性考试
传统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参加会考。新高考政策实施后,改成学生参与合格性考试。不再以学生分数进行评定,一律按照合格或者不合格给予学生评价。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多个科目。新高考政策下,学生可多次参加考试,可在高一至高三阶段每年的6月和12月随学随考随清,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需要按照自身的总分数和排名等报考学校,以分数为最基本限制。新高考政策对这种形式进行调整,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下放给高校,允许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利,这是高考制度及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结合自身需求对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作为录取标准。
二、推行新高考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有效配合教育改革成果深化,配合教育体制改革,全面以培养个性化人才为基本目标,彻底摒弃传统应试型教育模式,确保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从实践情况来看,改革还有待完善,现行政策也需要随着时间变化和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因此,只有相关部门树立创新思维,坚守初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挑战,敢于突破局限思想,才是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状况。新高考政策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模式,间接地巩固了教学模式改革和相关政策,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
(二)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推行新高考政策后,高考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让高考变得更加公正、公平及公开。同时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学习科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和认知能力。另外,新高考政策可助力学校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高的学生,从学生选择科目的情况可更为容易地判断出学生的强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权,从而避免传统高考模式下的局限性,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可以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校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有利于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三、新高考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结合上文所述,当前英语在高考中仍是主要科目,因此加强对英语学科教育方式、教学策略等的研究有实际意义。目前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英语写作是一项挑战,很多学生都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具体来看,学生英语写作面临困境与教学方式科学性不足、不符合学生需求等有紧密联系。很多教师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时,是从模仿、研读英语资料等方面入手,忽视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大短板。学校开设英语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外国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学生有朝一日走出国门,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迁移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这种情况为跨文化交流带来很大不便,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用英语表达不够准确,很容易导致意思被误会,这种情况在英语写作中也较为明显。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有重要意义,可助力学生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中总结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有效助力我国发展。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增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重要价值。英语学习中,学生在感受西方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时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助力学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也能更从容地应对英语写作题目,以及在文化交融中正确看待英语教学的作用。
四、新高考下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内涵角度来看,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无论是语义、语法还是逻辑思维都存在不同。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是汉语,这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常不自觉地呈现汉语逻辑,使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较为低下,写作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在传统的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中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课上教师也甚少主动宣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新高考政策实施后,高考考试形式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适应高考改革,英语教材也不断进行改革优化,教学方式也不断增加。在多种教学模式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但由于经验较少,实际执行中存在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结合上述情况,想要在新高考政策下,有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需要教师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点,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新高考下推動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
随着历史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多方面内容,传统节日便是其中之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有六个,这些节日也逐渐被外国人所熟知,分别为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些节日如今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很多写作主题都涉及节日,但学生却很难将这些传统节日准确地翻译成英语,这自然导致很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下,难以取得较好成绩。基于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具体实践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需要过分侧重知识点讲解和单词记忆,应当从学生兴趣点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知识点时,应对英语句子结构、句型及描述顺序等进行详细讲解,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分析。之所以加强句型结构等方面的讲解,忽视具体内容,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广泛接触多方面知识点,单纯依靠记忆根本无法记全、记熟所有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仍无法准确迅速地将主题思想与所掌握单词和句型等联系起来,常常在实际造句时磕磕绊绊,出现词不达意、语言逻辑混乱及词语顺序错误等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项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英语句式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英语书面写作的要求等,而深度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可助力学生深入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其次,在开展英语写作时,教师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也助力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将英语作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更加重视中国文化,并正确理解开设英语课程的初衷。最后,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文化意识,积极进行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积淀,拓展自身知识范围,从而在教学中更加从容自信,灵活地结合课本教材等旁征博引,向学生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关注中国文化,从而主动对节日风俗各方面的中英文表达进行有效积累。
(二)科学地利用课外时间
首先,教材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结合教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基本路径。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灵活地把握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对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西方节日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时,可适当和我国传统节日进行对照。例如,在讲解课文“A Sad Love Story”时,教师可针对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进行提问,先和学生共同探究七夕节的习俗和节日背景,然后与西方国家同样象征着爱情的Valentines Day进行比较,尝试讲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区别有所认知。其次,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会向学生传授各种“写作套路”,或者直接让学生记忆部分常见句型,从而应对考试中的写作,但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英文写作习惯的指导却较为薄弱,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冷门题目时常常不知所措的原因。很多教师不重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传递文化价值,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掌握水平缺乏关注,这导致很多学生记忆了大量的语法、句型,但具体应用时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基于此,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英语教育的价值,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最后,英语课堂具有时限,如果只依靠上课时间,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精髓,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课下时间的利用。同时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在某方面的内容学识可能存在欠缺,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完善自身不足,从而更好地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六、结语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和考核形式发生变化,英语所占据的地位也发生改变,但相对而言,英语仍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写作部分是难点,也是考核中的重点内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教师需要借助科学手段灵活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传统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艳丽.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0(42):102.
[2]邹元霞.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2020(42):131.
[3]陈多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49,51.
[4]蒋生军.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索[J].名师在线,2020(21):8-9.
[5]杨英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英语,2020(20):58.
384650058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