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美论”在许渊冲古诗词英译本中的应用

2022-03-17 14:02郭明珍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美论许渊冲

【摘要】中国古诗词具有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形式工整的特点,可谓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因此,要将其丰富的意境和朗朗上口的音韵完美地呈现给译语读者绝非易事。译者很难达到译文与原作在语言风格、思想意境等方面的一致。为此,翻译家许渊冲指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译者在进行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应力求使其读者所获阅读感受与原诗读者相一致,传递出原诗的“意美”。本文将从古典诗词的声音、形式、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许渊冲先生的多部中国古诗词英译本,探究许渊冲先生如何将“三美论”应用于中诗英译,为展示中国古诗词在英译本中的独特翻译美学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三美论”;许渊冲;古诗词英译

【作者简介】郭明珍,汉族,女,山东烟台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

诗歌内容丰富、用词典雅、形式工整、意境深远,往往以绝句、律诗等体裁为代表。为使译文与原作在文字、语言、风格、意境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不少翻译大家通过各种翻译技巧将其翻译为英语,力使译作能保持原诗独有的文化精髓与艺术魅力。在这些优秀的诗词译作中,以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最为著名。他提出的“三美论”在中诗英译领域具有较强的启发与指导性。他指出“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美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由此可见,虽然这三大要素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一部好的译作“三美”缺一不可。

二、中诗音美的传译

中国古诗词具有强烈的韵律性和节奏感,使其能够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如果原诗用了韵脚而译诗不用,那无论如何也不能移植原诗的‘意象、意境和气氛’,因为诗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许渊冲1984:94)。可见,许老重视诗词翻译中的音韵与格律。

例如《饮酒》这首诗,诗句语言清新质朴、平淡简约,诗人三言两语就展现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许老在翻译其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为使诗行在富有节奏感的同时更具音乐的美感,选用了“haunt”和“cot”两词。“haunt”有“a frequently visited place”之意,用其翻译“境”恰当地传达出了车马的喧闹。而将“庐”译为“cot”,其指“a plain narrow bed”,准确地表达了陶渊明先生当时的“心远”和对身躯欢愉的不在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英译中的“at will”与“hill”的使用,展现出了诗人所见远处“南山”上的随意之美(朱美英,2006)。

与此同时,中国古人十分关注古诗词韵律格式的使用,尤其是押尾韵。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天、年、寒、间、眠、圆、全、娟)都押尾韵“an”。许老在对上阕的英译中选用了“appear,sky,year,high,be,me,play,gay”,符合“a b a b c c d d”的韵律格式。下阕翻译中的选词也基本遵循了e e f f-g g h h的韵格。译作韵律之工整,或可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韵式相媲美。除此之外,许老译文中的“Wine up in hand,I ask the sky”采用了韵脚为“ai”的“sky”。而下句中的“high palace”指“天上宫阙”,许老用倒装将中心词“palace”前置,使“high”与上句中的“sky”同押“ai”的韵,其音美的传递与原作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保证译文保持原诗的韵律美,许渊冲注重译文的韵律、音步和句数,他的译文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诗在声律上的格式。对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英译里,“boundless”与“endless”就采用了尾韵。在对这中句的“萧萧”一词进行时,选用了“shower by shower”。由于“萧萧”是叠词,而“shower by shower”的发音又与其极为相似,所以,这样翻译既贴合原文又形象生动。此外,为与颔联第一句中的三个草字头(“落、萧、萧”)相对应,许老在译文中构成了“sh”的头韵。颔联第二句的“滚滚”一词描绘的是长江之水奔流向前的状态,许老将其译为“rolls its waves”,并用“hour after hour”加以修饰,与上句中的“shower by shower”构成了较好的押韵与对仗。

三、中诗形美的传译

中國古代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诗词的字数、用词、格律和语句的行数与分节等有着严格要求,这使得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仍极具形式美。这在无形中增大了现代译者的翻译难度,译者需要有很强的翻译能力,才能保证译文在分节、行数、句长和对仗等等与原诗做到形似。

以陶渊明所作的《饮酒》为例,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古体诗。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此诗时,也将其译为十行,实现了与原诗的形式一致。原诗偶句押韵(uan、ian、an、uan、an)较整齐,而译作中诗句尾韵(ot、ace、ill、ight、u)工整,实现了与原诗在结构和风格上的一致,使译作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基本上传达了原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绪。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古诗词的英译很难实现诗句字里行间的工整与对仗。例如,《使至塞上》这首五言律诗,王维共作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为使译作更贴近原诗的形式,许渊冲在翻译时遵照了原诗的格律要求,尽量保持诗行长度均等。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句,翻译难度较大。如颔联中的“征蓬”与“归雁”,“出汉塞”和“入胡天”两处对仗工整。为保留这种对仗形态,许老在翻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时,采用“Tike”与“as”,“come”和“leave”等词实现了结构上的前后一致性;同样,在颈联中也采用了“in boundless desert”与“over endless river”相接应,保留了原诗的形美。

为实现以诗译诗的效果,使译作传达出了原诗的形美,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过中习惯保留原诗的结构,在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就是如此,原诗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第一小句省略了主语,究竟“晓看”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诗人,还是平民百姓?我们无从得知。这无形中就给译者翻译增加的难度。但许渊冲另辟蹊径,将其翻译为“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这句话实属佳译,非人称主語“晓”的使用,不仅绕开了“谁看”这个难题,而且这一创造性的变动实现了形式与效果间的对等。

四、中诗意美的传译

中国古典诗词善于赋予文字丰富的思想内涵,用有限的文字营造深远的意境,达到诗词的意境美,这也是音美与形美的最终目的。张智中曾言“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的翻译。”许渊冲用“haunt,cot,wheel,hoof”四个单词完美地呈现了《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与宁静。“问君何能尔?”译文中的“trace”堪称点睛之笔,本词有“very small amount”的涵义。细读译作,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陶潜对恬淡生活的满足与回归自然的喜悦之中。

许渊冲指出在“三美”不可兼得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是“形美”。如在《使至塞上》的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的英译中,许老将其分为两小句,并增译了“过居延”的主体“envoy”。“frontier”和“envoy”等词的使用,在无形中巧妙地向读者交代了使节跨越边境,是为出使“汉塞”,这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意境。诗最后两句中的“萧关”“燕然”涉及用典。尾联的前句主语为“我”,后句主语是“都护”,看似无关。而许老将后半句译为“the general will be found”,其中“find”的主语就是“I”,这种与前句的巧妙对照形成了统一的意境美。

人无完人,译文亦是如此,翻译本是一个不断完善译文和提升译作质量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登高》首联的“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渚、清、沙”三个字意译都为“water”,虽原句并未提及水,但三个水字旁字的连用唤醒读者脑海中水的形象,使我们仿佛身临“滔滔江水”之境。而其中的“鸟”是诗人意象的化身,诗人背井离乡,无依无靠,面对渚清的白沙寓情于景,内心不免倍感孤独与绝望。许渊冲将其笼统的译为“bird”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之感。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描写的是作者怀才不遇,被迫离京,遨游自然,寻求慰藉的所思所感。其中的“众鸟高飞尽”意指皇权贵族为谋取私利,勾心斗角、弄奸作恶。“众鸟”应暗指“意欲升官而勾心斗角的官员们”。自然界之鸟并非全都高飞,而许渊冲将此诗的“众鸟”译为“all birds”略有不妥,这样解读明显同诗篇主题相违背,也未揭示出诗人李白孤独无助的原因。若将首联的“众鸟高飞尽”译为“Gangs of birds fly up away”或许更能向读者呈现出权贵们当时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的情景。

五、结语

从上述对许渊冲英译的中国古诗词分析来看,他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词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进行中诗英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音美”与“形美”,更要重视灵魂与精髓,即“意美”。一部优秀的译作需同时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不仅仅是中西方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更多的是中西方人的文化和思维的差别。细读许渊冲的译作,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的译本不仅准确地传达出原作在诗词里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以最大的限度保留与原作相似的写作风格与思想内涵。许渊冲把诗歌翻译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为我们今后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提供了良好范本。

参考文献:

[1]顾毅,徐庆超.基于“三美”原则的《使至塞上》两个英译本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8-120.

[2]唐秀文,卢丛媚.“三美论”视角下的杜甫《登高》英译本评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12):62-64.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许渊冲.中诗英译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杨贵章,黄少姗.从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视角看古汉诗隐性数词组合之英译——以“独坐敬亭山”及其英译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2(28):28-32.

[6]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朱美英.刍议陶渊明《饮酒(五)》及其英译诗中的美学思想[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97-98.

3517501186571

猜你喜欢
三美论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折桂令·客窗清明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