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敏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宋词被翻译为英文,而宋词精髓的意象和特有的韵律加大了翻译难度。本文将运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评析笔者的《声声慢》英译本,探讨宋词翻译。
【关键词】宋词;英译;《声声慢》;三美论
一、引言
谭德晶在《唐诗宋词的艺术》中认为唐诗境阔,宋词言长,即情韵悠长,宋词在刻画意象、写景抒情时将意、景、情“融汇在倾诉式的语句中”,使其“获得流动感,获得音乐性的抒情力量”,宋词意境往往“融汇在词的整体性的抒情旋律之中”(袁行霈,1996:332)。可见,宋词具有形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英译宋词时,译者很难再现宋词的“三美”。笔者将借鉴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尝试将其翻译,并运用“三美论”评析译本,探讨宋词翻译。
二、“三美论”与宋词翻译
在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探索中,许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许渊冲,2003:85)许先生主张在英译诗中首先追求意美,其次音美,再次求形美,并力求三者和谐统一。
三、《声声慢》
《声声慢》为李清照所创,形美、音美与意美在词中相交辉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王宏印,2009:237)
形美:全词共九十七字,言简意赅。句式类型及长短上的变化与情感表达的跌宕起伏相辅相成。
音美:开篇十四个叠音词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抑扬起伏,营造凄凉氛围。
意美:词中多种意象的使用,营造出意境美,极好地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凄苦哀绝。
四、笔者译作
The Tune of Slow Sad Song--Shengshengman
I find nothing but sorrow and hurt,
Sadness full of my heart.
Hot flashes, cold remains with time,
So difficult to keep fit in Autumn.
Cup by cup with dry wine in sadness,
How can I resist the wind in swiftness!
Wild geese fly away,
Sorrows stay,
For they are my friends of the old day.
Gold chrysanthemums cover the ground,
Being such sad,
How can I pick up the flowers around?
Motionless, I am alone at the window,
How can I get through the dusk shadow!
Fine rain showering parasol-trees lightly,
Drizzling as twilight falls slowly.
How can I get through my sadness,
In such miserable distress!
五、从“三美论”分析译作
(一)、词牌名翻译
词牌名蕴含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和传统文化,《声声慢》中的“慢”指词的节奏之快慢。笔者借鉴许先生词牌名的翻译“Tune: Slow, Slow Song”,采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将词牌名译为“The Tune of Slow Sad Song-Shengshengman” 。其中“Slow Sad Song”构成头韵,达到“形美”和“音美”;“sad”一词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构建在哀愁上,达到“意美”;音译出“Shengshengman”,保护了词牌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二)、译作赏析
形美:许渊冲所谓的“形美”,就是译诗在句子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量做到与原诗形似(许渊冲,1984:58)。笔者翻译时,在句式上保持和原作一致,对应使用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下片译作使用了三个“How” 引导的反问句和感叹句,达到句式的工整对仗,增强情感表达效果。 翻译中尝试保持译作韵律的工整,全词押尾韵,形式为“aa bb cc ddd; eeeffgghh”,韵律上达到一定美感。
音美:许渊冲所谓的“音美”,就是要保持原诗的神韵,使译文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许渊冲,1984:55)。原词中叠词的使用让全词锦上添花,笔者在翻译中尝试保持韵律上的工整,押“aa bb cc ddd; eeeffgghh”的尾韵,韵律上达到“音美”。但译作没能和原作在音节上保持一样的格律,如原作上片句末的“戚、息、急、识”四个字单韵母均为“i”,而笔者的译作中没能对应原作的“i”音格律。
意美:许渊冲所谓的“意美”就是保存原诗的情韵并传达其深层意义(许渊冲,1998:46-47)。宋词寓情于景,意美是宋词美的最高境界。许先生认为翻译中为了传达“意美”,可选择和原文意似的好词,借助音美、形美来表达原文的意美。原作中多种意象极好地道尽了词人的哀愁,笔者翻译时,尽量在意象上保持一致,但也增译了部分内容烘托意境,渲染词人的孤寂。
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增译了“in sadness”,突出淡酒的愁情,“风急”译为“the wind in swiftness”,“swiftness”一词营造出秋风急吹的画面感,“in sadness”和“in swiftness”对应,韵律上保持一致。“雁过也,正伤心”的翻译营造出大雁飞过,留下悲伤的凄凉画面,“fly away” 和“stay” 对应,突出愁情。“满地黄花堆积”,“黄花”译为“Gold chrysanthemums”,用“cover”一词,营造出菊花铺满地的意境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表示一个动作,或站,或靠,或坐;“motionless”表示“静止的”,较好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状态;将“黑”译为“dusk shadow”,黄昏傍晚的影子里,词人独守窗儿,营造出意境美的同时也表达了愁情。译文中“细雨”“梧桐”译为“Fine rain”,“parasol-trees”;“showering”一词将“梧桐”沐浴在“细雨”里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lightly”又降低了“showering”的程度,表现“细雨”轻轻沐浴梧桐的画面,毛毛细雨中,暮色四起,“slowly”一词,将傍晚黄昏渐渐变黑的意境呈现出来,营造出意境美。
六、总结
在翻译中,笔者参考其它译文,尝试遵循“三美论”,尽力保证形美、音美,但在意境的传达上没能完全呈现原作的意美。宋词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再现宋词美的过程,是美的再创造;而翻译审美活动的成败关键在于译者,译者的才情决定着翻译审美效果的优劣,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必须具备充分的审美能力、敏感的语言感应力、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准确的审美理解力、积极的审美情感操纵力和审美创造力(刘宓庆,2011:xix-xx)。
【参考文献】
[1] 郦青.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 刘宓庆,章艳. 翻译美学理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xix-xx.
[3] 王宏印.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37.
[4]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5] 许渊冲. 美化之艺术《毛泽东诗词集》译序[J]. 中国翻译,1998,(4)
[6]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