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的二语词汇语义干扰效应研究

2022-03-17 14:02周琼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二语双语语义

一、翻译过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译过程研究作为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相结合,以翻译策略、注意单位、翻译过程的自动性和影响单位等为研究对象,对翻译过程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国内外翻译过程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1.翻译过程国外研究现状。翻译过程的国外理论研究主要有三类代表性的研究:基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翻译过程理论构建。Holmes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模式和方法,并将翻译模式归结为“两个层次、两个映射模式、三个规则”。他认为使用相关原则,并从原语映射中生成目標语映射的过程是翻译实践的一个特殊阶段。而Bell从心理学的视角,在其《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翻译图示为从记忆到源语文本的分析,再到语义表征,再通过合成构建成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而Mondelbit则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指出了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概念混合。根据概念混合理论,翻译的过程主要有两个主要阶段:解混合和重混合。

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的方法不同,主要分为有声思维法研究、键盘跟踪法研究以及眼动跟踪法研究等。

A. 有声思维法研究。有声思维法研究(TAPs,think-aloud protocols)让译者口述其翻译时的思维过程,对所得数据转写后形成的报告。主要研究主题包括:翻译问题和策略的识别与分类,翻译单位,翻译中的自动化过程,情感因素以及翻译能力及习得等,如Gerloff、Lorscher、Tirkkonen-Condit、 Jaaskelainen、Laukkanen、PACTE、Anelone、Shreve等 。

B. 键盘跟踪法。自1995 年Jakobsen研发Tranlog 的设想以来,键盘跟踪法已被广泛地用于研究译者认知过程,研究话题涉及时间延迟,翻译停顿或切割,修改和推理过程,注意力转移,译者培训以及翻译教学等,如Jakobsen、Jakobsen、Alves、Jakobsen、Dragsted、Carl、Jensen等。

C. 眼动跟踪法。眼动跟踪法即利用眼动仪来记录译者眼睛在屏幕上的运动情况并以此来理解翻译认知过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注视时长与词汇特征的关系、时间限制、打字熟练和注视时长的关系、隐喻翻译过程、认知努力和软件处理模糊匹配的关系等,如O'Brien、Duchowski、Jakobsen、Jensen、Pavlovic、Jensen、Alves等。

2.翻译过程国内研究现状。翻译过程理论研究。国内翻译过程的理论研究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翻译过程的宏观性质性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的引介。许钧(2003)将翻译过程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过程,广义则指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生成和文本的生命历程等过程。李占喜在其《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一书中将翻译过程分为语篇释意的交际过程和语篇产生的交际过程。作者将前者界定为寻找关联明示推理的过程, 将后者界定为考虑如何让语言选择与读者的认知达到和谐。

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国内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仍旧主要建立在对国外实证研究方法的引介和尝试的基础上,其中包括武景全、蔡寒松、郭嘉钥、吴义诚、苗菊、海芳、李德超、文军、孙三军等。

翻译过程研究与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结合,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理论还未完全成为系统,方法论研究也相对有限,研究对象和专业领域划分较为笼统等。

二、语义干扰效应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语义干扰研究至2003年始,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从初期的理论引入评介,到现阶段与二语习得和翻译过程结合并使用眼动仪(Eye-tracker)、ERP等先进神经影像技术对干扰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已有了一定发展。主要研究主题包括:

1.语义干扰效应的理论引介研究。对语义干扰效应的定义、来源以及理论渊源与争议进行综述,开拓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视野,如杨丽霞、傅小兰、余林、舒华、鞠鑫、刘鸣、方燕红、张积家等。其中方燕红、张积家细致梳理了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并对三种不同的理论假设、相关理论和争议进行了批判性的综述。

2.语义干扰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通过研究语义干扰效应,研究者考察言语产生中语音、词形和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揭示语义效应的神经生理机制,如赵黎明、杨玉芳、王军妮、蒋军等。这一领域的文献以博士论文为主,实验手段和方法更倾向于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为深入了解语义干扰效应发生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和本质提供了助力。

3.语义干扰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这一视角更加关注语义干扰效应发生时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如陈满琪、方平、姜媛、方燕红、张积家、盖彦君、王权红、齐佳凝、任桂琴、任延涛、蒙雪、方燕红、张积家、尹观海等。

三、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较多的主要是同一语言内部以及双语者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干扰效应研究。跨语言的语义干扰效应研究对于指导双语者的第二语言学习,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 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国外研究现状。对于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而言,图词干扰任务和翻译任务是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1)跨语言图词干扰任务。图词干扰任务对于研究者推断双语的生成模型有帮助。为了命名图片,必须首先提取相关概念,同时利用语音信息和概念选择机制来生成二语中的对应表达。Peterson & Scnory研究显示,对于熟练双语者来说,几乎每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至少都有一个词表示,这就增加了竞争的可能性。跨语言词图干扰任务可以研究双语者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干扰机制。Hermans, Bongarert , Debot and Schreuder (1998)的研究则显示,语义相关的干扰词产生了干扰作用,而形式上相关的干扰词产生了促进作用。

翻译研究任务,如将词图干扰任务改为词与词之间的翻译任务,这种特殊的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La Heij, Debruyn, Elens, Hartsuiker & Helaha选取荷兰语-英语双语者通过翻译任务考察了正字法相关与语义相关对翻译反应时的干扰影响,其研究结果类似于图词干扰实验结果。La Heij等研究了从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的翻译,并得出翻译任务中产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产生于同一种语言内竞争的结论。而Miner & Kroll则将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翻译,并通过双语翻译实验研究得到的翻译不对称性支持了整合层级模型。这种不对称性反映了翻译方向的差异对于词汇语义干扰效应的影响。

2. 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国内研究现状。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研究自2005年始已逐步在国内展开,在二语习得领域以及翻译过程研究领域都有所突破。

二语习得相关研究。鉴于跨语言的语义干扰效应研究对于剖析双语者的第二语言学习内在机制以及促进二语习得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石作用,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成为二语词汇加工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从跨词干扰效应、情绪效应、词汇联结模式、语义关联判断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龚少英、方富熹、李黎、刘丽虹、余玉秀、刘小梅、吴诗玉、杨枫、吴诗玉、马拯、叶丹等。

翻译过程相关研究。国内从语义干扰效应来观察翻译过程的研究还有限。王璐璐(2005)通过对概念通路和词汇通路的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讨论了中英文词汇翻译机制。陆宝华(2012)则以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自动激活为切入点,分析了翻译过程在词汇自动加工过程的特点。王柳琪、刘绍龙(2016)更是全面通过二语词汇的语义关系类型、语义表征等的观察和研究,对翻译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为后续翻译过程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通过分析国内外语义干扰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语义干扰效应作为词汇语义层面的重要因素,在二语词汇加工过程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多数研究集中于同一语言系统内部,考察同一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结强度和语义联结类型,以考察跨语言语义相关性对于词汇加工的影响。

而近年来逐渐发展的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研究,虽聚焦于语言转化的过程并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测量工具,但其研究重点是第二语言习得,即从二语习得水平、二语环境习得年龄、二语海外浸润经验等角度分析跨语言词汇干扰效应,考察一语词汇对与其语义相关或不相关的二语词汇在词汇加工中的干扰或促进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研究焦点有所区别,但跨语言语义干扰效应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为作为一语二语转换的翻译过程研究,真正地讨论翻译的内在语言转换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但现阶段,将语义干扰效应从二语习得的框架中提炼出来,单纯地放在翻译的特殊语言转换环境中,考虑语义干扰效应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或比较其在翻译过程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的相关研究还不足。

参考文献:

[1]De Groot, A. The Cogni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ree Approaches[A]. In Danks J, etal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C]. Thousadn Oaks: SAGE, 1997.

[2]方燕红,张积家.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5):781-787.

[3]苗菊.翻译过程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齐佳凝,任桂琴,任延涛,蒙雪.干扰项特征图-词干扰范式中语义效应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61.

【作者简介】周琼(1981.06-),女,湖北荊州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8Y013)的研究成果。

3828501186563

猜你喜欢
二语双语语义
语言与语义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