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十载的特教情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探索普特融合发展之路纪事

2022-03-03 06:09唐守伦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特需随班特教

昔日因成绩差、严重自卑而逃学的彤彤,开起了美容美甲店;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的俊俊,每天奔走在送快递的路上……新学期伊始,笔者走进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听到了一个个从特教班走出来的特需学生成为生活强者的故事。

这些特需学生的励志故事,体现了学校四十年来坚持探索普特融合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近日,学校申报的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普特融合:特需儿童个别化支持的创新实践”开项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赞扬了学校将特需学生培养成能独立生活的社会青年的感人之举。

坚守初心,让特需儿童像普通儿童一样有学上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丹阳城区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一些特需儿童的家长非常渴望“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识几个字,将来能照顾自己”。

特需儿童家长的伤心、无奈与痛苦,让访仙中心小学时任校长单新元感同身受。“特需儿童需要特殊对待,特需儿童也要有学上!”他决定,为8名特需儿童开设一个特殊班级——辅读班,选派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的优秀教师吴月仙到辅读班任教,满足特需儿童的教育需求。

与特需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辅读班的老师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血。上课时,有的孩子冷不丁甩来一个巴掌,打得老师眼冒金星;有的孩子时不时地玩“消失”,还“教唆”同伴添乱;还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个简单的字词,第二天又忘个精光……

“选择特殊教育,就要担当一份不一样的责任,就要付出一份更深沉的爱心。”面对特教新挑战,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对特需儿童不离不弃,视每个孩子为金子。

斗转星移,校长换了8任,但学校和老师对特需儿童的关爱从未间断。学校坚持“让折翼天使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理念,做到“辅读班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

“要让普通儿童走近和了解特需儿童,帮助特需儿童更加自信地融入集体。”面对普特融合新要求,现任校长谭习龙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开展融合教育改革,由单一特教班变为特教班、半随班、全随班并举,共同建设“和美共生”校园文化。目前,学校是镇江市唯一设有特教班的普通学校,教师戎秀芬也因对特教事业的奉献而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

不离不弃,为每一名特需儿童定制适合的课程

走进访仙中心小学特教班教室,可以发现特需儿童的课表各不相同,所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特需儿童既要在特教班学习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又要到不同的普通班级学习美术、音乐、体育、劳技等课程。

“学校根据特需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功能性课程、潜能开发课程,以及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让特需学生在拓展室和资源教室接受训练。同时,因人制宜地让特需学生到不同班级随班就读。”副校长周泽锋解释道,“学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对特需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学习、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与方案,按需施教。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的康复设备、蒙特梭利教具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帮助其健康成长。”

学校通过构建“真知识、活学问”个别化支持课程系统,将普通学科课程的内容删繁就简、适当替换,降低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方法,变单一试卷测评为多元化特殊评价。同时,学校组织专家及校内团队研制自编的补救课程和适合特需儿童的功能性课程,包括认知能力锻炼、沟通能力锻炼、社交技巧锻炼、注意力锻炼、情绪管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为特需儿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此外,学校还根据特需儿童的优势能力开设定制学科课程,充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特需儿童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参与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学校在资源教室为感统失调的学生开展感统训练,通过“做中学”锻炼其感统协调能力;通过爱心小伙伴的帮助,让特需儿童参与社团活动;结合各类节日开展教育活动,让特需儿童尽可能融入普通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指导普通儿童关心、帮助特需儿童,另一方面帮助特需儿童融入普通班级的集体生活。

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孤独症儿童逸逸在3年前刚来特教班时,只会说“拜拜”“妈妈”,很难安静地坐着,常常躺在地上大哭大闹,有自残和伤人行为。戎秀芬老师运用“交互式教导技术”对逸逸进行一对一指导,教他语言、模仿及游戏技能。如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升,听从指令的意识显著提高,问题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脑瘫儿齐齐手部无张力,腕部不灵活。老师利用打击乐器来锻炼他的手指、手腕,通过拿、敲木鱼和双响筒等来提高他手指的握力与手腕的协调配合能力。

喜欢拼图的强强在普通班用短短的5分钟时间,熟练地将凌乱的40块拼图拼出完整的中国地图,获得了如雷的掌声,找到了自信与快乐……

这些对普通儿童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却使特需儿童的家长看到了希望。一位家长泪流满面地说:“本来我已经对孩子彻底绝望了,可看到学校领导、老师真的把孩子当成普通孩子一样来尊重,我一定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携手前行,让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一同成长

“窗子”“镜子”“梯子”是访仙中心小学对普特融合的再认识。普通儿童和特需儿童互为“窗子”,是对方眼中的一种风景;他们又互为“镜子”,通过相互参照来反思自己;他们手拉手共同前行,形成共同发展的“梯子”,呈现最美的育人风景。

为了更好地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学校向普通儿童宣讲关心、责任、宽容等理念,并运用融合教育绘本故事、融合教育情景剧等方式,帮助普通儿童学会接纳、关爱特需儿童;对特需儿童进行行为矫正,通过开展课间互动、小游戏,提高特需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做好随班就读准备。

特需儿童鑫鑫每次随班就读时,总是胆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感,朱敏老师根据他的音乐特长,鼓励他在同学们面前唱歌。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唱歌,就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跨出了融入普通班的第一步。随着一次次登台亮相,他已经能和普通班的孩子玩在一起。

对于学校随班就读班级中的老师来说,每次备课都要关注特需儿童,进行一案两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分层教学、作业内容、个别反馈、个别评价,调整特需儿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在教学中优先接纳特需儿童,使每个孩子都能“美美地成长”。

学校广泛开展学伴结对活动,安排普通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陪伴与帮助特需儿童,并建立学习补习小组、生活帮扶小组、课余生活友好玩伴等,通过一对一陪伴、小组陪伴、专项陪伴,让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成为彼此的“窗子”“镜子”“梯子”。

“随班就读不是随班就坐、混日子,必须让每一位特需儿童都有新进步。”这已成为学校老师的共识。

特教班的芯芯特别喜欢画画,喜欢上美术课。细心的王敏华老师发现芯芯虽然不怎么会画画,但对色彩很敏感。于是安排学习伙伴王丹璐先帮她画一部分,再让芯芯补充一部分,并在王丹璐手把手帮助下涂色。芯芯很快就融入了美术课堂。

三年级老师董梦洁感慨地说:“随班就读孩子的到来,不仅没有增加班里的负担,反而给孩子们带来一份美好。班里的普通孩子能够发现随班就读孩子自强不息的闪光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从事特教工作,不敢期盼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期盼特需儿童走出校门后,能自立于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谭习龙校长表示,“学校已形成教师、同伴、社会、自我共同助力特需儿童成长的文化体系,用满腔的耐心、爱心和恒心,让每一个生命同样精彩。”

猜你喜欢
特需随班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