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康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其中,有着不同程度情绪、认知、社交等障碍的自闭症儿童,需要幼儿园提供针对性教育康复举措,来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笔者将以所在幼儿园一名轻度自闭症儿童陈某问题行为的干预为例,介绍如何采取恰当举措改善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提高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陈某的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均存在困难。他经常一边大声喊“救命”,一边满幼儿园地跑,或干脆躺在地上不起来。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陈某会出现咬人或用小棒敲打同伴的攻击行为。通过自编提纲对陈某的班主任以及家长进行访谈,了解陈某的家庭情况、身体发育史、学习史等基本情况后,笔者运用《ABC行为观察记录表》对陈某制造噪音行为、赖地行为及攻击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分析发现,陈某发脾气行为与当时的情境事件、行为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发脾气来获得满足,即正强化功能行为,比如玩游戏、获得伙伴的注意;二是通过发脾气逃避任务,即负强化功能行为,比如不喜欢回答教师的问题、逃避班级中吵闹的其他儿童。
因此,笔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陈某发脾气的行为对“症”下药。陈某发脾气行为是为了获得满足或他人的关注,而儿童有权利要求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从短期来看,他的功能是合理的,教师应该给予满足。但儿童不应该通过发脾气行为达到目的,所以笔者设定如下短期干预目标和举措:教导陈某能用适宜的行为获取他人的关注;针对陈某喜好布置任务,以引发、诱导、教授陈某掌握良好的行为;引导普通儿童忽视陈某的发脾气行为。当然,着眼于陈某和普通儿童的长远发展,笔者还争取到幼儿园其他教师的支持,教导陈某习得自我管理的技能、学会沟通和等待,以及教导普通儿童如何与特殊儿童相处,从而更好地促进普特儿童之间的交往。
其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喜好布置活动任务,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其更好参与活动。陈某非常喜欢数码设备,如用平板电脑玩机械迷宫等益智游戏。当平板电脑蓝屏或卡顿时,陈某脾气会“大爆发”,扰乱其他儿童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从陈某的爱好出发,着力将活动任务与数码产品相联系,以激发其兴趣。如,在早操时让陈某为大家播放早操音乐,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时鼓励陈某为大家的演出搜索适合的配乐或节目。同时,陈某非常渴望获得表扬和关注,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陈某拒绝回答问题或出现大喊“我不要”等发脾气行为前,教师会将小红花移至他眼前,提醒他:“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就会得到小红花。”陈某就会立刻听从教师的指令,顺利完成相关任务。
其二,教导恰当行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等待和沟通。陈某思维缺乏灵活性,比较刻板,认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定的时间内就应该完成某件事。如,每天午餐时,教师安排陈某吃好饭后清理桌面。只要自己吃完了,他就不管同伴有没有吃完,直接把其他儿童的饭菜扔到垃圾桶里。针对陈某做事急躁、没有耐心、无法等待的问题,教师选取每周二和周四的午休时间进行干预,每次35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陈某学会等待。故事内容主要针对陈某平时因为做事急躁、冲动而出现的发脾气行为。故事讲完后,教师先让陈某判断故事中主人公行为的对错;然后,让陈某说明主人公行为对错的原因;最后,让陈某说出如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做。又如,陈某会因为喜欢玩的平板电脑经常卡顿而发脾气,教师就在每日早晨提醒陈某平板电脑可能会卡顿,同时教导陈某学会向教师求助说“帮帮我”“平板坏了”“修平板”等词句。如果陈某能以恰当方式进行沟通,教师立刻帮助陈某修好平板电脑,满足其要求;反之,教师则不予理会。
其一,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支持普特儿童之间的社交互动。重视入园和离园的生活化教育以及“身体接触(如拥抱)”,有意识地选取性格较外向的普通儿童与陈某进行早晨的问候或离园的再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此外,借助传统节日、集体活动为陈某搭建社交平台,增加其与普通儿童、老师以及其他人的互动,使其感受人际交往的快乐,为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如,安排陈某和普通儿童一起参与“重阳送温暖”公益活动,他们一起制作小红旗,将小旗插在蛋糕上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并对老人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在这一活动中,陈某与普通儿童、幼儿园老师、敬老院老人都有了交流互动。
其二,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支持普特儿童之间的社交互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中会生成合作共享、讨论协商、以大带小等社交行为,尤其是“角色游戏”。针对陈某专注力维持时间较短、喜欢接受富有结构和条理清晰活动的特点,教师精心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的组织安排上做到富有结构性和连贯性,并将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以增强陈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游戏活动效果。同时,将游戏活动小组人数控制在10人,其中2人为教师,从而更好地促进陈某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互动。
经过22周的系统干预,陈某的赖地行为、制造噪音行为、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均有所下降;陈某的沟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遇到问题时会用肢体动作和表达性语言寻求帮助,甚至能够自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心情;陈某与普通儿童、老师的互动频率也有所提高。当然,自闭症儿童在园出现的发脾气行为,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对其家庭进行有效介入,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是笔者今后将探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