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体育引体向上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2-03-03 11:35王天武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引体向上初中体育身体素质

王天武

摘 要:引体向上可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对引体向上的重视,从学生实际引体向上水平出发,按照新课改要求开展高效的引体向上教学,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体向上项目的开展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学生对引体向上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引体向上太难,导致部分学生逃避引体向上。本文就初中体育如何提高引体向上有效性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质;引体向上;身体素质

中圖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74

引体向上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测试项目之一,有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引体向上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升学的压力,学生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放到学习上,导致他们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使很多学生出现身体素质差的现象,处于亚健康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其实,在课间或者回家后,学生都可以利用闲散的时间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缓解学习压力,得到身心的放松,保证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指导引体向上的方法和步骤,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引体向上训练,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初中体育引体向上项目反思

(一)对引体向上的重视程度不足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引体向上作为衡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力量的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对引体向上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把体育教学重点和训练重点放在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教学上,在力量教学上以投掷教学训练为主,导致引体向上训练时间不足,学生的引体向上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二)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引体向上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过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被压缩,训练量不足,导致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还有些初中体育教师在讲完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提高困难。另外,在引体向上的教学形式上也缺乏创新,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引体向上兴趣不足,缺乏锻炼的激情。

(三)学生意志薄弱容易半途而废

当前的学生大多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就衣食无忧,而且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吃苦教育,抗挫能力和意志力薄弱,每当感觉到累或受伤时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使得引体向上的训练半途而废。再加上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体能和引体向上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关心不够,很容易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男生的体重都处于超重状态,完成引体向上的难度较大,而体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却是一成不变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部分学生逐渐逃避引体向上。

二、初中体育引体向上项目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引体向上技巧

完成引体向上需要的是力量,但也不是身上的蛮力,初中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引体向上的技巧。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力量用到正确的地方,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发力的点,在引体时要把力量放在上臂、胸部和背部,而臀部以下都要保持放松,避免不该用力的地方过于紧张,造成力量的白白浪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力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强度,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一上杆就拼命拉,爆发式地使用力量引体,导致前面用力过猛,后面就没有力气了,仍然是动作不规范、难以达标。引体向上需要稳扎稳打、不快不慢,以保证体力的均匀分配,学生必须要掌握引体向上的节奏,控制好呼吸,以平和的心态上杆,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每个人的肌肉都有各自的生长规律,每次训练都是刺激肌肉的过程,教师要控制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不断提升训练效果。

(二)激发学生引体向上兴趣

传统机械、重复的引体向上练习,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趣,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引体向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仍然保留着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体向上教学和训练中加入游戏环节,把引体向上的动作练习融入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降低引体向上的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实现对学生耐力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引体向上的训练教学中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比比谁做的次数多、谁的动作更规范、相同次数谁用的时间更短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表现欲,为学生引体向上的学习和训练注入不竭的动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引体向上的乐趣,初中体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降低引体向上的动作难度,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专项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持续练习的信心,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三)多种方法引体向上训练

引体向上的完成需要强健的肌肉力量,初中体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体育教学实效。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通过单双杠的曲臂悬垂、单杠斜身引体、抛铅球、双臂云梯悬垂前进、举杠铃等锻炼学生的臂力。在没有运动器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双人推拉对抗、靠墙倒立、俯卧撑、推小车等活动,徒手练习学生的上肢力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臂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摆动引体向上和帮扶引体向上,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身高不占优势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屈臂引体向上和蹬地引体向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对于不会发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双人斜身引体向上,实行捆绑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发力技巧。为了实现自主学习和训练,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训练,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内的学生划分成小组,以强带弱,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引体向上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优化引体向上练习时间

引体向上的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体育教师一味地增加学生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只会让学生身心俱疲,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學环节,优化引体向上的练习时间。由于学校单杠资源有限,很难做到人手一杠,教师可以对体育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多开设几种训练项目,把引体向上作为每堂体育课的必练科目,让学生按照项目种类进行分类练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初中体育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在大课间时间,鼓励学生每天拿出几分钟来练习引体向上,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直在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体育课的课时和语数外相比仍是少之又少,仅靠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监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把引体向上训练当成一种运动习惯,保证引体向上训练的连续性。只要家庭、学校、学生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创新学生引体向上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引体向上的评价以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引体向上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只注重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忽视了细节评价,导致课堂评价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创新引体向上教学评价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做好铺垫。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训练目标,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实施即时评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规范学生的引体向上动作。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同时对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懒惰、厌倦情绪和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纠正,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运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抗挫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引体向上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初中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灵活选择教学形式,为学生树立引起向上的榜样,全面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强.提高初中体育引体向上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J].当代体育,2019(15).

[2] 陈盼.初中体育提高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探究[J].体育风尚,2019(7).

[3] 黄杰,季梅娣.提高中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有效方法[J].体育师友,2016(2).

[4] 张光武.探究初中体育引体向上项目的有效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4).

猜你喜欢
引体向上初中体育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上汽示范中国汽车“引体向上”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肋木在引体向上练习中的运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影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原因与对策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