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
摘要:教育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科学的引领。思想政治这门学科重视学生思想进步,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强化教育的效果,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将教学与生活特点融合、与课堂问题融合、与学生自主实践融合,攫取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討论等变得更加全面。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主动性;激发
在以往模式下,教师仅通过讲授这一种方式来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知识,是很难引发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会让学生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与自己是没有关系的,进而丧失主动学习的动力,变得消极起来。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势作用,就要懂的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参与,运用不同的手段来突出学生。
一、与生活热点融合,吸引学生的目光
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热点融合,让学生将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衔接在一起,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学习的目的,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学会用现有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消费观念,知道怎样正确处理金钱,使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增加生活常识积累,笔者在课堂上先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网贷现象?鼓励学生搜集网贷的知识,了解大学生借贷的案例,从这些生活案例中总结应该如何合理消费,超前消费有着怎样的弊端等。学生先是分享了自己了解的大学生网贷的事迹,从借贷的原因、借贷后的生活、心理等分析了大学生网贷的现实情况,认为正是由于对高消费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网贷中,秉持及时享乐的心态将自己禁锢在了金钱的困境中。在学生明确这一事实之后,笔者教育学生正确消费,呼吁学生做好消费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喜好陷入消费的误区。
二、与课堂问题融合,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活跃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探索过程中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应该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变得客观、全面。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逐渐深化对知识的印象,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优秀品质,笔者在课堂上先是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少数民族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让学生思考:少数民族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学生观看视频后对少数民族有了清除的认识,知道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接着,笔者继续引领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你认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必要吗?原因是什么?学生结合少数民族的特色,认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便于少数民族自我管理,做好传承。学生表示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会团结各民族,做到彼此尊重,互相帮助。
三、与自主实践融合,深化学生的讨论
教师在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时候,要增加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思想政治的真谛,让学生拥有表达的素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讨论和理解。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能够综合地分析、处理问题,笔者先是为学生创设了与现实生活融合,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含义。学生通过人体生理结构组成、国家各职能部门联系等案例,分享了自己对联系的认识。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搜集我国一带一路知识点,让学生结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尝试使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释一带一路的意义。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认为一带一路使得我国与亚欧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了深度交流,对于推动世界融合,国家复兴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本文通过与生活热点融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与课堂问题融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实践融合,深化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不仅是学生,还是社会中的一员,自己是肩负着诸多责任的,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用思想政治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学生不再轻视思想政治,能够主动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与教师、学生展开热情讨论,将自己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分享出来,打造了更加民主、活跃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展示平台,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了思想政治知识。教师了解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需求,能够融合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优化,做到了从学生出发。
参考文献:
[1]高秉孝.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48.
[2]李海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