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活用·三法互补·三创联动:《语文作业本》的使用探索

2022-01-21 20:39郑春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统编教材学情

郑春霞

【摘   要】《语文作业本》与统编教材紧密结合,具有导学助教的功能,是教师和学生的好帮手。实践中,可采用“三步活用”“三法互补”“三创联动”的策略来使用《语文作业本》,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助力,成为诊断学情、推进教学的关键,助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作业;统编教材;学情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与统编教材紧密结合,紧扣语文要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直接报答案、放弃部分题型、把练习题当测试题等现象。因此,将《语文作业本》融入课堂,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成为当务之急。

《语文作业本》按照“基础知识检测—课文内容梳理—课外阅读训练—拓展延伸”的思路编写,教师可据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内容拆分为几个板块,搭建学习支架,铺设探究轨道,落实语文要素。下面以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三步活用,准确定位作业

作业与评价应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教师要让《语文作业本》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在使用《语文作业本》时,可对作业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融入相应的教学环节。

(一)课前预学,诊断学情

《语文作业本》中,有的作业适合放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表1)。

《语文作业本》的板块设计非常清晰。基础题主要落实常规的学习目标,比如生字书写、词语积累、多音字辨析。在中高年级,基础知识的学习宜放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中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源于学生的作业反馈,但并非所有的基础题都需要放在课前完成。以《普罗米修斯》为例,“看拼音,写词语”这道题设置了语境,脱离了语境,这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就失去了原本设计的意义。教师可以将这一类题型放在第二课时总结时使用,既把握了文章主旨,又落实了词语书写,一举两得。

《语文作业本》中还出现了类似梳理文章内容的填空题,教师往往把这一类题型放在课中。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中有这样一道题。

读了课文,我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我尝试用                   的方法解决。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笔者在教学时,将其放在课中组织小组讨论,要求以小组汇报单的形式汇报,但绝大部分的小组都写了“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小组汇报成了“形式主义”。这道题偏离了笔者原本的设计意图。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若将这道题放在课前学生预习时做,教师及时批改,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并在课堂上反馈,学生的思维就能相互碰撞,课堂必定精彩纷呈。当然,这需要教师下功夫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二)课中练习,搭建支架

《语文作业本》中,有的作业适合放在课中使用(如表2)。

《语文作业本》中有非常多的图式题。教师要理解作业的设计意图,借助题目推进学习活动,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而课外选文的增加,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单元目标,让学生迁移运用语文要素。仍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每课都安排了一篇课外选文,它们契合语文要素,符合人文主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问。教师要用好这些阅读材料,引发“1+X”联读效应,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找到选文出处,纷纷阅读起了原著。

(三)课后延伸,联结生活

《语文作业本》中,有的作业适合放在课后完成(如表3)。

《语文作业本》中的作业类型随着学段的增长变得更加丰富。四年级新增了“生活连线”题。这一类题目将单元语文要素与生活进行联结,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语文园地一的“生活连线”题要求学生用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是对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的落实和迁移运用。又如,语文园地四中的“神话人物寻访清单——走近哪吒”,要求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任务三让学生说说最近观看的关于哪吒的影片是什么,谈谈感受。当时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热,学生正好借此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打通了从读到看再到写的路径。对于一部分不爱思考的学生而言,这种题是“令人头疼”的。教师可利用这一题连接课堂内外,让学生制作“神话人物”小卡片,要求图文并茂,介绍、评价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完成后进行评比。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绘画、制作的能力。

二、三法互补,灵活运用作业

将作业按照时间分割后,课中如何灵活运用、有效落实成为关键。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要发挥作业导学助教的功能,将习题融入课堂环节,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攀登的“支架”。

(一)根据内容,分步使用

《语文作业本》中的每道题并不是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的,一道题可以拆分放入不同的环节。以《精卫填海》为例(如图1),第2、3两题可以根据教师的设计,在教学中穿插使用。选择正确的读音可以放在正音环节,并穿插判断正误题。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调换题目顺序。

再看《麻雀》一文中这道题(如图2),根据图式以及泡泡的提示,不难发现学生需要寻找猎狗和老麻雀的动作来体现老麻雀的无畏。找动词难不倒学生,若仅限如此,那这堂语文课的目的就只是完成作业。写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为什么要提到猎狗的动作?老麻雀的“浑身发抖”不是害怕的表现吗?怎么也能体现它勇敢无畏?……教师可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先让学生填写右边描写老麻雀的方框,引导学生分析已有信息“浑身发抖”,知道这是害怕的真实写照。“如此凶猛的猎狗岂是小小的麻雀能击败的?虽然‘如临大敌’,但未‘临阵脱逃’,这种反差才能真正体现出老麻雀的无畏,这是‘正面描写’。除了正面描写,有时我们也会用其他人的表现来衬托描写对象的特点,这叫‘侧面描写’。”稍作解释后,教师设计学习活动二,即找出当时猎狗的表现,填写在题目左边的方框中。这样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

(二)适当细化,用好用透

在使用图式类题目时,教师的思维容易被表格限制,进入一个误区——为做题而做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如图3)。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若是深入文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可以转化为反映情緒的“心电图”。一旦被题目中的表格限制后,相关的批注教学就会落实不到位,梳理出的人物心情也不够丰富。教师要借助《语文作业本》组织教学活动,但思维不能被其禁锢。教师可以拓展表格,让学生在阅读批注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的心情变化(如图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类描述多件事情的文章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课上,教师往往强调用“谁干什么”这种“人物+事件”的方法来概括课文大意,但学生实际操作时会概括得很复杂。对此,可将《语文作业本》中的题目(如图5)转化为表格(如图6),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发现三件事情之间的联系。

(三)扶放结合,对症下药

《语文作业本》中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借助这些材料,让学生迁移运用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做材料后的阅读题,除了部分难题需要共同解决,其余题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再批改校对。以第二单元《霜的工作》为例,编者从单元整体入手,设计了如下题目。

(1)阅读课文,先想一想泡泡中的问题属于哪一类题目,再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类: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第二类: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

第三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问题①属于第(   )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

问题②属于第(   )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

(2)请提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先尝试解决,再和同学交流一下。

问题③:                         ;                     。

问题③属于第(   )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

第一小题针对提问的方法,第二小题指向思维的拓展,学生只有弄清楚“提问”的分类,才能尝试自己提问。经过批阅校对,教师发现针对“文章内容”的提问较多,针对“文章写法”和“生活经验”的提问较少,因此在讲解时,可以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到扶放结合,有的放矢。

三、三创联动,拓展运用作业

由于地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语文作业本》中的作业并不适合每个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内容的特点,对题目进行调整处理,真正用好《语文作业本》,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一)创造情境,分层设计

学生之间的能力不同,对于一道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适当地对题目进行转化,体现分层设计。例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最后一题为: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写一写。笔者所带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表演的经历,对于这些学生而言,这道题会因为没有生活体验而无从下笔。笔者关注到这一现状,对小练笔做了调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场景完成题目。

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尴尬的经历吗?根据实际情况从下面情境中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写一个。

1.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很紧张,回答错误,不知道怎么走下讲台。

2.演讲或主持的时候忘词。

3.上台表演时,忘记动作或掉了发饰。

以上设计将“尴尬”直接抛出,给了明确的定位,三个情境给了学生选择,且梯度不同。第一个场景难度最低,几乎所有学生都有类似经历;第二、三两个场景和作者的经历类似,有此经历的学生也能动笔表达,此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创设情境。这样的分层,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语文作业本》“体现弹性,倡导差异分层发展”编写原则的体现。

(二)创新题型,多维融合

教师有时候可以跳出作业题型的限制,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第四题是这样的。

这道题让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梳理故事内容并复述。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能初步运用“复述”。如何让这道题不流于形式?笔者采用“话剧表演”和“画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尽情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样,在《西门豹治邺》中,学生也可以自己创作剧本,将西门豹的有勇有谋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意构思,综合实践

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生活连线”,要求学生制作关于历史人物的读书卡片。因为平时学生会以“阅读报告单”的形式记录读书成果,因此笔者利用这一题,开展了“历史人物我来说”的小报征集和评说比赛。这项作业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辨析能力,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图文并茂,人物的外貌可以体现他的个性,允许借助外力;第二,如若对人物的兵器感兴趣,可以加以陈述;第三,通过一件事例评说人物。笔者鼓励学生多角度评价人物,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以第三人称视角评说。整堂课有趣生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语文作业本》作为课前备课的教学资源、课中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课后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助力,成为诊断学情、推进教学的关键,助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路.教学有路“本”为径:统编教材背景下《语文作业本》的使用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4):38-40.

[2]张丹君.对接《语文作业本》   提升学生阅读力:以四年级上册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11):17-20.

[3]赵卫群.《语文作业本》有效使用的“三三法则”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4):18-21.

[4]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刘春生.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作业本:四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秋山中心学校   313200)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统编教材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