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 何静
【教材解读】
课文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了文本中心,一方面写出了白求恩大夫工作环境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不畏牺牲、坚守岗位、对工作极其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由此,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可以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战争场面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学生而言十分陌生,他们很难感知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因此课前需要安排学生搜集关于白求恩和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的主题为“美好的品质”。课文的编排是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逻辑顺序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内容也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安排。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然后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默读方法,并通过默读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由此看来,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白求恩的品质,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自然成了本课的核心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习多音字“大、斗”,借助关键词“陆续、继续、连续”梳理课文内容,认读并积累描写战争和白求恩的词语,初识人物。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聚焦“感动”,圈画描写战斗环境、人物表现的词句,品读白求恩的动人品质,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联读资料故事,理解白求恩用生命践行“手术台就是阵地”,以及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难点:聚焦“感动”,圈画动人的词句,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其负责、坚守岗位的高尚品质,以及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學准备】
教师:准备PPT、微课。
学生:搜集关于白求恩和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初识人物
1.情境创设:《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导入揭题:走进人物故事——白求恩的人物事迹《手术台就是阵地》。
3.简单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谈人物印象。相机认识多音字:大、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感动”为线,串联整堂课。)
板块二:借助词语,了解内容
1.学习活动: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组内轮流读好三组词语。
2.交流检查三组词语,了解内容。
(1)抓第一组词语:借助近义词,梳理主要内容(如图1)。
(2)抓第二组词语:借助描写环境的四字词语,读出战斗之激烈、情况之危急、环境之险恶。
不断反扑 硝烟滚滚 弹片纷飞
敌机吼叫 炮弹爆炸 布帘烧着
①指名读,发现这组词的秘密:都是对战斗环境的描写。
②齐读,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出词语的温度。
③放进句子中读,再次感受(如图2)。
指名读——教师引读(敌人……突然……情况更紧急了……最危险的时刻到了……)。
相机指导写字:激 。
(3)抓第三组词语:借助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初识白求恩。
镇定 敏捷 沉思 争分夺秒
①发现:描写人物(白求恩)。
②看插图,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说。
③交流:抓住课题和文中句子了解白求恩。
(设计意图:抓住三组词语,既可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战斗之激烈、情况之危急、环境之险恶,又可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可谓一举多得。词、句、篇的教学扎实推进,简约高效。)
板块三:聚焦环境,读悟危险
过渡:战斗越来越激烈,情况越来越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要赶快撤离才是啊!然而,白求恩却坚守在手术台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1.学习活动:聚焦战斗环境,感受危险。
(1)读:默读全文,用“──”画出描写战斗环境的句子。
(2)圈:圈出表示地点和让人感受到危险的词语。(板书:边默读边思考)
2.反馈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通过图片,对比当时加拿大的手术室和小庙中的手术台各自所处的环境。
(2)“敌机不断……炮弹不断……”:用两个“不断”来描述当时的危险环境。
3.抓关键词,梳理导图(如图3)。
4.引读,男女生互读,展评。
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小庙周围,……(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小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5.补充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
6.质疑:这些描写战斗环境的句子去掉,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形象地呈现战斗之激烈、情况之危急、环境之险恶,让学生在对比、多形式朗读和质疑解疑中,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板块四:聚焦语言,感受品质
过渡:战斗越来越激烈,情况越来越危急,可面对部长的恳求,白求恩却是这样说的。
1.学习活动:聚焦语言,感受动人品质。
(1)读:默读第3自然段,用“( )”标出描写白求恩语言的句子。
(2)说:默读思考,说一说白求恩不愿离开的理由。
2.反馈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沉思:白求恩会沉思些什么?
◇恳求: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
◇阵地:a.联系上下文:理解阵地的意思。b.联系生活:说一说身边坚守“阵地”的人。
◇离:a.字源识字,加深理解。b.关注“撇折”,指导书写。
3.联读《白求恩日记》选段(如图4),说一说:白求恩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了——
小结: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当作了我们中的一员,当作了主人。
4.回扣课题,存疑结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聚焦人物语言,在关注关键词的基础上,初步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默读思考、交流联读中,学会抓住关键词展开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第二课时
板块一:聚焦“感动”,读悟品质
1.重温战斗环境的危险。
2.学习活动:聚焦人物的表现,感悟动人品质。
(1)读:默读思考,用“ ~~~~ ”划出描写白求恩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2)圈:圈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词语,用一个词写出读到的美好品质。
①微课:圈读示范(如图5)。
②畅所欲言。
预设:
在(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时),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他(不顾安危)的品质让我感动!(词:不顾安危)
在(火苗扑来,布帘烧着的危急时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他(坚守岗位)的品质让我感动!(词:坚守岗位)
③梳理导图(如图6),读悟品质。
(回归句子)师生合作读: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敌机……吼叫,炮弹……爆炸,白求恩——(低下头,继续……)
……布帘烧着,火苗……扑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
3.聚焦“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
(1)读句子,谈感受,回扣“争分夺秒”。
(2)白求恩大夫简直一刻都没休息,一直坚守在阵地上。换成其他人,能做到这样吗?
(3)仅剩下的三个小时,你希望他做什么?
(4)对比来中国前后的照片(此时的满头白发和昔日的飒爽英姿),猜测交流变化背后的原因。
4.小结: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下,仍然坚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就是伟大的人物,这就是伟大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继续在学习活动中渗透默读的方法:带着问题默读,圈画最让人受触动的词语,感悟动人的品质。学生只有经历了“默读—思考—交流—朗读—再聚焦—再思考”的阅读过程,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板块二:回顾课题,写下理解
1.观看视频。视频内容如下。
毛主席如此评价: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再次肃敬地读:手术台就是阵地!
2.结合《语文作业本》写下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如图7)。
3.反馈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有机结合《语文作业本》,帮助学生层层递进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环节简约而不简单,学生学得主动又高效。)
板块三:联读故事,升华情感
1.默读故事,再悟课题。
默读关于白求恩去世的资料,深入理解:白求恩用生命践行“手术台就是阵地”。
2.听白求恩遗书,体会其中亲人般的情感。
(1)听白求恩遗书(写给聂荣臻的信,如图8)。
(2)交流:白求恩临终前还在牵挂什么?
小结:白求恩至死都牵挂着中国的朋友,牵挂着战士和病患们,他不仅把自己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还把自己当作我们的亲人。“手术台”不仅是战斗的阵地,还是挽救亲人的阵地。
3.读《感动中国》人物——白求恩的颁奖词(如图9),再次感悟精神。
4.当白求恩纪念馆小小解说员。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白求恩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果你来到了纪念馆,走到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蜡像前,你能成为小小解说员,把《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故事讲给游客听吗?(如图10)
5.链接课外,进行联讀。
推荐:文章《白求恩与孩子的故事》《纪念白求恩》,电影《白求恩大夫》。
(设计意图:联读资料有利于学生了解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了解他高尚的品格,进一步升华主题。本环节再次巧妙利用词语,通过当“小小解说员”这一口头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化感动为行动,提升表达能力。)
【教学思考】
一、聚焦核心,把准目标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编者将其由原来的略读课文调整为精读课文,由此可见统编教材的价值追求,注重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本设计聚焦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紧扣单元主题“美好的品质”,紧抓单元阅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关注课后题,确定重点,把准目标,做到不拔高、不偏颇。
二、有效活动,提升能力
本课注重以“练”的方式来落实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紧扣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找、读、说、写、悟”的过程中,落实核心任务,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对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本课重视默读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带着问题思考,“抓住一点,注重一课一得”,水到渠成地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从而让单元语文要素落地有声。课中,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重构,使其更立体、更丰满、更多元,关注核心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思辨力和表达能力。
三、板块教学,清简厚实
本课通过板块教学,从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出发,发掘选取适合学生的内容,设计贴合学情、紧扣重点的学习活动,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课堂上,创设情境——《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以“感动”为线,串联整堂课。学生抓住三组词语,有效梳理,了解战争场面,初识人物形象;抓住描写环境的语句,感悟危险;聚焦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对比读,圈画品悟,联读故事,升华情感,丰满白求恩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清简却不失厚实。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少年艺术国际学校 32501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 3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