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张显燕
“学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自主发展。构建“学本课堂”符合深度课改的需求,也给一线教师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教学中,如何践行“学本课堂”理念,顺利完成课堂转型,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真正实现让学于生,需要在实践层面进行不断的探索。近年来,不少地区和有识之士在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本期特呈现一组基于“学本”的“导学”实践成果,供大家学习讨论。
【摘 要】温州市龙湾区以“学本课堂”理念为指引,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得烦琐、学生学得无味的症状,探索研究“学本”支架,尝试建立“导学”体系,基于《小学语文导学指南》,化教为导,化教为学,以研促教,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业品质。
【关键词】学本课堂;导学;语文教学
2011年,温州市龙湾区正式提出了“学本课堂”理念,引领区域课堂改革,实现从“课堂”到“学堂”、从“改课”到“课改”的跨越式转变。此后,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得烦琐、学生学得无味的症状,开发《小学语文导学指南》,开展基于“学本”的“导学”实践,不断践行“学本课堂”理念。
一、探索“学本”支架,化教为导
(一)五环节:理念先行
2011年,温州市龙湾区提出了学本课堂“3+4”要求,在各学段、各学科实施。“3”指“3个有效落实”:一是落实以预学为重点的学本课堂教学起点;二是落实以基于学生独学的合作学习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常态;三是落实以课堂检测为重点的学本课堂教学反馈评价。“4”指“4个课堂程序”:以预学呈现与学情诊断为重点的课堂启动;以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为重点的课堂学习;以思维引导与学法指导为重点的课堂指导;以学习反馈与评价为重点的课堂反馈。之后,根据学本课堂“3+4”要求,我们细化了学本课堂操作流程,设计了课堂教学“五环节”:自主预学、合作互学、课堂导学、练习评学和课后拓学。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落实“五环节”,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十方针”——每节课,学生读“十分钟”,动笔写“十分钟”,教师的讲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此规范教学行为。“五环节”和“三‘十方针”为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问题也逐渐凸显:课堂流程模式化,缺少互学和导学的支架,教师凭经验设计学习活动,学习质量良莠不齐。
(二)导学指南:实践跟进
1.导航:学教合一
针对上述问题,从2015年开始,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逐步开发《小学语文导学指南》(以下简称《导学指南》)。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设计,以课堂“导学”为中心,凸显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练习单的设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与实施建议,化教为导。《导学指南》包含“教材解读、学习目标、核心任务、导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六大栏目。“教材解读”从单元编排意图、教材特点和语文要素等方面简明扼要地分析教材;“学习目标”则需从学习者的角度去确定;“核心任务”指向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与任务;“导学设计”是《导学指南》的重点,由明确的学习板块和精练的学习活动组成,辅以课堂实施步骤;“板书设计”体现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教后反思”引导教师在教学实施后进行填写。
2.导引:规范自主
《导学指南》中,前面五大栏目由骨干教师设计范例,引导教师参考使用,其中“导学设计”部分留白三分之一,由一线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根据班级学情“二次备课”,体现设计的弹性(如图2)。这样“规范+自主”的板块设计,既提供了备课的范例,又完善了课堂的学案,为学本课堂提供了学习支架。
使用《导学指南》后,教师在圈圈画画和批注修改中完成备课,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效率。区域研发《导学指南》六年,从刚开始的骨干教师先行到后来的全员参与评比、选拔优秀设计编辑成册,带动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实施课堂变革。
二、建立“导学”体系,化教为学
《导学指南》的开发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提炼核心问题;聚焦核心问题,实施板块教学;依托课后题和《语文作业本》,设计针对不同文体的学习支架和联读活动;顺应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助力构建学本课堂。其“导学”体系如图3。
(一)关注要素,层层导教
1.解读要素,精准定位目标
双线组元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导学指南》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导学”的基石,厘清编者的意图,研读课后题和《语文作业本》,根据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和需求来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单元四篇课文的定位如图4,循序渐进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2.围绕目标,提炼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一堂课的“破冰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体现教学核心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导学指南》中,设有“核心任务”栏目,它聚焦核心问题,指向语文学习核心要素,对教学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改变了区域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满堂问”的现状。
在核心问题的设计上,《导学指南》引导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精准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这是设计核心问题的关键。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第一课时的核心问题“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依据是什么”就是紧扣核心目标“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来设计的。二是准确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这是设计核心问题的基礎。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核心问题为:“小伙伴们,你们为什么要帮青蛙写诗?”这个问题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用童趣的语言让他们融入诗歌中的每一个角色去思考,从而形象地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这三种标点符号。
3.聚焦问题,实施板块教学
板块式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训练,以“板块”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完善课堂架构。每一个教学板块都要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是一个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课”。同时,各大板块不能脱离开教学任务的主线,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的。如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围绕“研读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了各个课时的教学板块(如图5)。
(二)设计支架,活动导学
1.明晰意图,落实“两题”任务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在课后习题和《语文作业本》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导学指南》紧扣课后习题和《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题,将练习转化成学习活动,搭建学习支架,以此达成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如何落实“两题”任务?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一是实行“拿来主义”。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课后有一道习题:“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语文作业本》细化了该练习,《导学指南》则直接对习题进行分步骤指导(如图6)。
二是修改使用。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的课后有这样一道题:“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语文作业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要想发现题目中涉及的概括方法,还需要教师引导。一位教师这样教学:(1)根据《语文作业本》中已概括的三个场景(如图7),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2)发现并提炼概括的方法:“人物+事情”。(3)运用方法概括场景。这样一来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效率。
不管哪种操作方式,《导学指南》提倡“两题”随堂化,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机穿插练习,让“两题”成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2.紧扣重难点,加强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学习活动可以为教学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指南》中的“导学设计”栏目非常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安排了一篇对于学生来说有点距离感的课文《好的故事》。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安排了三个学习活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1)寻找画面——借助图片,理“梦”之脉络。自由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到梦境中描写的两幅画面对应的自然段;同桌交流,说理由。(2)互文对比——含英咀华,读“梦”之灵动。小组讨论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描写的景物的相同之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景物多而重复;都写了景物的倒影),选择一处文字,想象画面,品读积累。(3)合作解梦——学以致用,解梦之“情”真。借助“阅读链接”,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梦?完成判断题,并填写理由(如图8)。
案例中的学习活动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画面”,厘清课文脉络,降低了读懂课文的难度;通过“互文对比”,发现鲁迅写景物独具匠心;通过“合作解梦”,找到景物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解析梦背后的含义。
3.联读拓展,丰富阅读体验
《导学指南》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生长点,在“导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联读”的特点,引导教师在联读的时机、联读的内容、联读的目标、联读的议题等方面做精心设计,促使每一堂课丰满而又精准,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比如,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中,为了深化贝多芬的“知音之情”,融入了一则“贝多芬个人简介”,引导学生“浏览资料,找出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共同点,写批注”。在资料联读中,学生能够深入地体会贝多芬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原因,感受知音之情。
又如,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课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古文的意思,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结课时,学生联读画像石上的《斗牛图》、李可染的《斗牛图》等,留下疑问:“古往今来,为什么画家们画的斗牛尾巴各具姿态?难道他们都错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本单元学习重点:“有了疑问,需要及时思考,或者查找资料认真记下来。”由此,学生将联读习惯延伸到日常的阅读中。
(三)学为主体,践行理念
1.顺应学习心理
《导学指南》充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紧扣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中年级以简单的情境学习活动为主,高年级则以提升思维品质的训练为主,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每节课围绕核心目标和教学情境,以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2~3个学习活动支撑起整堂课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
如《书戴嵩画牛》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学习活动:文末最后一句究竟是“不可改也”还是“不,可改也”呢?随着课堂讨论的深入、实证材料的丰富,学生的思维不断爬坡,表达趋于严谨,学习攀上高峰。
2.关注学习趣味
《导学指南》设计的学习活动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遵循儿童心理、学力、学理的特点,紧紧抓住教学中的盲点、弱点、重点进行导学。如一位教师在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的教学中创设“小小侦探智破迷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特定的、与教材相关的角色,并通过“角色转换”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课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图9)。
3.构建自主学习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的使命。《导学指南》以学习任务为支架,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开展课堂导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同伴合作,支配整个学习过程,人人参与,创设了学习场。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充分保障了学生的读写时空:(1)读:默读课文第6~14自然段。(2)画:用“ ”画出描写船只相撞后“诺曼底号”状态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乘客們表现的句子。(3)写: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4)读:带着感受读句子。
《导学指南》中,精准目标的定位、核心问题的提炼、教学板块的设计和学习活动支架的搭建,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做到了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多读多写”代替了教师的“多问多讲”,教学变得简洁。学生拥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构建“学本”课堂,以研促教
(一)工作室展示:优秀课例常引领
依托温州市龙湾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室,每学期定期开展“学本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以工作室的优秀课例引领全体语文教师聚焦“导学”活动的设计,快速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二)素养考核:全员设计小过关
每隔两年,区域教师都要参加全员素养考核。小学语文学科的素养考核以导学课例的设计和分析为主要形式,指引教师深耕课堂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实现人人过关。
(三)团队赛课:学校团队大比拼
区域每所学校每年均要参加团队赛课活动:学校组建磨课团队,人人参与磨课,最后派出一名教师展示课堂教学。各团队提前一周抽取课题,通过赛课活动,体现学本理念,大大提升了团队的设计力和研究力。
十年间,伴随着“导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学生学业品质有了提升。我们一直行走在“学本”的路上,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325011浙江省温州育英学校 3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