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甜甜
学生日常写随笔时会常常出现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缺乏寻找素材的能力,还缺乏习作的动力。要想让学生会写、善写、乐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层层深入,让学生既能学有所得,又能自由抒写感受,进而爱上习作,轻松自然地“我手写我心”。
一、联系教材,学习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值得学生细细品读,同时也是最好的习作范本,是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引子。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单元语文要素,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找到习作的方向,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逐步提升习作能力。
比如,在学完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之后,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忆读书》。有了课文的示范,加上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历,他们乐于写,也善于写,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精彩无限。
又如,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例文《小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文围绕一个“小”字,把小站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范本,让学生紧紧抓住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进行仿写,把这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很快,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就诞生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以课文为范本进行练笔,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易被他们接受。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二、事事留心,进行素材积累
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提高观察能力,养成事事留心、时时注意的习惯。如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积累习作的素材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范文引领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首先要解决“观”的问题,即明白“观什么”。为此,教师在课上出示自己的随笔,进行示范:“老师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发现了蚂蚁,然后仔细观察,进而产生联想,最后写了《蚂蚁》这篇随笔。”之后,教师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听,他们深受启发。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生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是精彩。学生喜欢上了观察,甚至还会跟踪观察。有了充分观察做基础,他们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写随笔就会容易很多。
除了把教师的随笔当作范文,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随笔,让学生拓展思维,学会选材,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到最值得写的内容。比如,有名学生写了一篇《银鱼蒸蛋》,详细介绍了美食的制作过程,还提到了菜的来历。教师一看,灵感乍现,提笔写了一篇《小米粥》。之后,教师跟学生交流分享这两篇习作,班里立刻掀起了一股写食物的热潮。学生纷纷从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菜肴着手,不仅有话可写,还写得很好。
可见,只要给学生搭建一架桥梁,学生就能找到自己想写、可写的内容。校园里的新变化、小区里的新举措、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从报刊、电视、网络上看到的新闻消息……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习作素材。
(二)素材分享
每周五的分享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聊聊家长里短,谈谈时事动态,说说自己的新愁旧思。看似随意的交流形式其实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花很多时间去找素材,花很多工夫去构思,然后才能坦然地站在大家面前畅所欲言。就这样聊着聊着,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习作素材也积累了。写随笔时,有的直接写了一则新闻报道,有的就自己的见闻表达感想,有的对看到的电视新闻发表评论……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写出来的随笔也更具社会意义,思想也更加深刻。
三、互动交流,保持习作动力
如何让学生自发记录自己的生活,激发习作的兴趣呢?教师要通过多元的激趣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获得习作的动力。
(一)随笔漂流
学生往往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于是,“随笔漂流”应运而生。一般采用“一周一漂”的形式,即按学号顺序轮流习作,周末由一名学生写随笔,周一上学时将随笔集交给下一个学号的学生。这样,下一名学生可以有一周的时间去欣赏前面学生写的随笔,也可以给自己写随笔找灵感。当然,其他学生在此期间,经过同意也可以借阅随笔集。在随笔漂流的过程中,全班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面,大家互相学习,除了交流同学随笔中出色的地方,彼此借鉴,还能针对随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随笔漂流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他们可以選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多元展示
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必不可少。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做到线上线下两不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好的作品可以随时发到班级公众号,供学生和家长阅读、点赞,同时评选班级最佳随笔Top10。对于“高产”“优产”的学生,公众号上还可以开设专栏,集中展示他们的作品。有些学生的随笔是有一定延续性的,网上还可以进行连载。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同学、家长之间传播,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成就感满满,自然写作的积极性就会高很多。
优秀作品除了在线上进行展示,也可以在线下传阅。教师把它们打印出来,做成册子,发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翻开随笔集,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在其中,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同时还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综上,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自主选材、提高立意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伟玲.乐于动笔:指导学生写作随笔的实践[J].课外语文,2014(2).
[2]钟友军.关于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若干思考[J].华夏教师,2015(1).
[3]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4]张丽君.随笔训练,指导学生自由表达[J].写作,2017(4).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 3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