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乃至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无序和低效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感,出现“不会写”“不知道如何写”“还原例文”的现象,写作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文章从片段训练入手,探究语文习作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尝试,乐于表达,抒发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片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139-0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读范文,忽略学生的自我表达,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着眼于片段习作指导,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读写结合,以打开学生习作之门。
一、精彩片段,生来试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最为精彩的部分,如何让学生出彩,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相信学生的能力,即使不尽如人意,也要让学生试一试。习作教学欣赏优秀范文必不可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品文字,学写法,悟情感。笔者有幸倾听特级教师刘冰老师的课,在执教“我的‘绝活”习作课中,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前先让学生围绕作文题目进行讨论和交流,提炼主要问题:我的“绝活”是什么?这“绝活”是怎样练成的?露一手看看。整堂课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课前刘老师出示了一篇例文——《外婆的‘绝活》,引导学生按照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重点让学生找出外婆练就“绝活”的秘诀是什么。生:外婆之所以把红烧肉烧得那么好吃,是因为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师:你是从外婆的哪句话得知的?生:哪有什么秘方,只是花时间认真去做罢了。师:看来,想要拥有这“绝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下面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绝活”吧。
看完例文,学生思路清晰,能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号入座,其中一位学生的口述如下:我的“绝活”是一笔成画。你可别不信,为了练成这“绝活”,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拿出画本和画笔成了我的惯例,打开画本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它们收入我的宝库中。每天坚持画上半个小时,自然也就练成了这“绝活”。师: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画家。大家相信吗?(学生个个摇头)那请你上来露一手,让同学们心服口服。不出一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老虎出现在黑板上,教师和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惊叹于这位学生的“绝活”。
二、抓住残缺,生来补
在习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喜欢凑字数,因此,他们的作文读起来难免会“不堪入耳”,如何才能让学生紧贴主题而又达到习作的要求呢?继续以刘老师执教的“我的‘绝活”为例。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完,刘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都见识了你高超的画功,那到底你每天晚上是如何练的呢?如果把这点说清楚,说具体,相信大家会更理解你这‘绝活的来之不易。”刘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口头表达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样式。学生汲取刚才刘老师指出的不当之处,都能够将练就“绝活”的过程说具体,最终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上述经过修改的习作片段如下:我的“绝活”是一笔成画。你可别不信,为了练成这“绝活”,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拿出画本和画笔成了我的惯例,我先认真阅读步骤,掌握画法,接着在画纸上尝试,一开始总是画错,但我不放弃,仔细看清每个部位的要领,就这样反反复复一直把它画好。当然,如果不满意,我还会在饭后继续画,直到满意为止。师:同学们,看完修改后的片段,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位同学的“绝活”是怎么来的了吧。
三、精彩结尾,生来续
有些文章结构上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在继续和发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能够续写的文章,让学生发挥想象。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听完刘冰老师的习作课,笔者受益良多,原来习作课也可以如此精彩。笔者将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统编版语文教材四上《麻雀》一文的结尾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在教学时,笔者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根据文本和插图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庞大的猎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一只老麻雀击退了,这也让作者备受震撼。他急忙将猎枪别在腰间,唤回猎狗,一同走向了回家的路。他和猎狗似乎都在思索着什么。突然,他停下脚步走到一棵白桦树旁边,眺望远处的村庄。这时,猎狗也慢慢走过来蹲在他的身旁,风依然猛烈地摇晃着路旁的白桦树,作者俯下身来摸摸猎狗的头,感慨道:“看到了吧,即使你再凶猛也击垮不了那伟大的爱。”
简洁的片段让笔者对这位学生刮目相看,笔者表扬了他能够发挥想象,紧贴文章脉络,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就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让学生会想、会说、会写。教师不要总是埋怨学生的作文不精彩,不新颖,没有吸引力,而要将每篇习作的重点部分提炼出来,讓学生仔细分析,用心揣摩。
四、好词好句,生来拼
要写好一篇文章,一定要运用丰富的好词好句,这代表一篇文章的含金量。特级教师汪璐璐在执教习作课“好玩的童话”时,充分激发学生的童话创编能力,营造浓浓的童话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写作支撑。课堂上,汪老师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关键词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创编故事情节,凸显童话中人物的典型特征,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兴趣。
笔者印象颇深的是,几个关键词竟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童话,原来习作课不是将重点放在范读例文上,而是让学生进行脚踏实地的训练。在教学统编版四下语文习作一“我的乐园”时,笔者借鉴汪老师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词语(绿草如茵、桃红柳绿、各式各样、满心欢喜、琳琅满目),让学生随机选择词语,也可以自己附加,分享自己的乐园。其中一位学生说道:“终于盼来了春的脚步,她缓缓地向我们走来。瞧!在那绿色的草地上,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时而抓昆虫,时而放风筝,想跑就跑,想躺就躺,活生生像一只刚飞出笼子的鸟儿,欢快极了。再看看周围,桃红柳绿,更是给这片草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累了的时候,我躺下来欣赏那湛蓝的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看着它们翩翩起舞,真的好想像他们一样遨游天空,乐此不疲。”学生的文章离不开平时的阅读积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平台,能让学生将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利用插圖,生来想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相应的插图,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填充人物内心的想法,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统编版四下《天窗》一课尽显孩子的天性——想象,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笔者把班级的窗帘和灯全部关掉,让他们身处一个“地洞似的”情境中,将书本上的插图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看着屏幕那一小块“天窗”,学生的想象被充分激发出来,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片树叶,想象到无数棵参天大树;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滴水珠,想象到那瓢泼大雨;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道黑影,想象到那令人发颤的瞬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表达机会,就发现不了他们潜在的“头脑风暴”。
六、片段训练,我来谈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都提出相应的习作要求,中年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例如,汪璐璐老师在执教习作课“好玩的童话”时,放手让学生创编情节,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潜能,赋予童话创作无限的可能。高年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情境和内容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让学生将生活实际运用到实际习作中,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很多教师在习作课上,包括笔者自己也在内,总认为给学生读读例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叙述的,将一篇文章的大体框架告诉学生,让他们动笔写就可以了。然而,好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对这样的现象笔者很是纳闷。几次倾听优质课,如梦初醒,原来是笔者在习作课上没有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别人的文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怎么能消化得如此之快呢?学生固然不知道如何下笔。在接下来的习作课上,笔者秉持新课标理念,给予学生自我表达机会,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强化习作片段训练。笔者发现,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还是乐意表达的,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还理解得特别深刻。再者,文本插图也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片段训练,能为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学生的习作有所遵循。这种习作训练形式,既有助于学生赏析语言,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还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乐于表达。
丁有宽老师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学生乐于习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在习作课上留有5分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往往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不知如何划分段落,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错别字过多,用词不准确或重复等。对于每周两节的习作课,教师要学会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表达,师生的评议,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脚踏实地开展写作教学,为学生打下基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习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值得记忆,以使之成为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习作课同语文课一样,教师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片段训练是把习作教学中重难点部分着重拎出,以短小的并且有针对性的片段减小长篇写作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简简单单的片段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真情实感。从写话到小篇幅的习作,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散发的无限魅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运用片段训练,打开学生习作之门。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06).
[2]吴勇.写作学习:从“教知识”走向“教知识运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再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
[3]李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发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4]牛红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
[5]郑桂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03).
[6]龚惠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内蒙古教育,2014(16).
[7]曹军韬.简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3(10).
作者简介:葛雅(1995-),女,江苏徐州人,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Segment Training: the Golden Key to Open
the Door of Students' Exercises
Ge Ya
(Hengx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Nanjing 211155, China)
Abstract: Writ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nd eve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has always been the problem of disorder and low efficiency in writing teaching. Some students are tired of exercises, and the phenomena of "can't write", "don't know how to write" and "restore examples" appear, the quality of writing teach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Starting with fragment trai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exercises,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be diligent in observation, dare to try, be willing to express and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creating situations; play imagination;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segm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