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译员的语言显身性对同传教学的启示

2021-12-31 22:08李佳芮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域译员译文

李佳芮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一、引言

为了实现“动态对等”(Nida,1964),同传译员需要在保证对译文忠实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减信息或概括解释的方式对原文做出必要的改变和调整,这就是同传译员表现出的语言显身性。而作为“译文的拥有者”(Angelelli,2004)[1],同传译员的语言显身性主要表现为“信息显身性”和“非信息显身性”。

二、信息显身性

信息显身性,或信息编辑,是指对源语特定的信息进行添加、省略或重新释义,但其首要前提是确保译文仍然忠实于原文。译员享有判断原文有哪些信息需要进行增减的自由,他们可以通过删减重复或澄清信息达到更好交流的目的。在同传中,删减或解释(常常是简化或概括)比增添信息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这种翻译模式对时间的限制极严,同传译员不可能像交传译员那样有时间对一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也正是因为极为苛刻的时间限制和边听边翻的特殊要求,同传译员也经常会因为对原文理解不准确或者时间不够而导致译文出错,所以,他们也常常因为这样的“信息扭曲”(Robinson,1997)而展现信息显身性。

所以,信息显身性可以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自然适当的信息增减和解释虽然改变了原文本身的语言编码形式,但是却提升了表达效果;反之,由于时间限制或者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有意或无意的信息编辑则会导致信息错误,出现负向显身性。

基于此,同传教学时,老师应当尝试让学生经常进行刻意的信息编辑练习,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同传译员迫于巨大的时间和工作压力,会经常有意无意地修改原文,使译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更加简明扼要,以更加高效快速的方式传达讲者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在实际同传中,即便是不得已进行显身,也是正向的信息现身。

三、非信息显身性

语言显身性中,除了与信息相关的显身性,还包括非信息显身性。因为同传译员还可以通过“充当文化的中间人,调高/调低语域”(Angelelli,2004)和转化人称三种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一)文化显身性

在实际的同传会议中,很多译员都有出于主观动机或是客观需要调解文化差异的经历,因为译员是“跨文化中介而非翻译机器”(Barsky,1996)[2]。在这种文化意识的指导下,如果出现一些可能导致误会的文化因素,译员则会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适当更改或移除这些文化障碍,这一素养就呈现出译员的文化显身性。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非常注意这种机器无法代替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习得语言的学生应当了解承载这门语言的文化而不是粗浅地仅仅停留在所学语言本身。倘若教学仅仅流于语言层面,则这样的同传课就更像是一个语言培训机构,不可能培养出一位语言和非语言维度都合格的优秀翻译官。同传教师不应认为文化知识应该由专门的文化课教室负责,因为口译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倘若学生可以对文化差异及其后果进行精准判断和把握,则也能更好地反哺翻译本身。

(二)人称转化显身性

具备文化敏感度仅仅是非信息显身性的一种。Diriker 在她的博士毕业论文(2001:56)中探讨了一些有经验的同传译员有时并不会代表讲者进行翻译的现象,即他们会转而使用第三人称,而非第一人称,代表他们自己直接向观众传达信息。[3]Shlesinger认为,“使用第三人称短暂地切断了与讲者的关联,从而将译员作为一个独立人格凸显在观众面前”(1991:152)。

基于此,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同传经验,才可以更好地诠释如何在必要的时候不再使用第一人称而是第三人称进行翻译。例如,在现场设备出现故障译员听不到讲者声音时,或是在提问环节由于观众声音太小而影响正常翻译时,都需要进行人称转化来迅速寻求现场帮助和排查问题。[4]而这一切都是在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经验,也是学生通过任何口译练习都无法模拟到的意外,这样的宝贵经验只有通过资深译员提前进行分享,并告知学生应当如何应对和化解,才可以让毫无经验的学生在第一次遇到这些紧急情况时泰然处之。[5]

(三)语域显身性

语域显身性是在所有非信息语言显身性中出现频率最低和表现最弱的一种。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出现语域的显身,很大程度都是负向的——倘若在非常正式的国际会议中,译员使用一些低语域的俏皮话,则显得不合适,从而会失掉听众的信任;同理,在一些讲者刻意安排想要拉进与观众距离的场合,如茶话会、市场调研,或者目标受众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启蒙课程,如果译员坚持使用极高语域的正式表达进行翻译,则显得格格不入,也削减了沟通效果,与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就此提醒学生注意,因为语域显身性虽然极少有正向效果,但也极易避免,只要有意识地注意规避,则不必花费过多时间进行练习和纠正。[6]

四、结论

同传译员的显身性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显身上,而语言的显身性又可以划分为信息显身性和非信息显身性。把握正向或规避负向的显身性是未来能适应市场更高要求的合格译员的必备技能,所以在同传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包括显身性意识在内的非语言层面的培养甚至比纯粹的语言素养层面的训练更为重要。

信息显身性倘若顺理成章则会锦上添花,相反则会导致同传译员失信于人,所以同传教师应当多训练学生进行合理自然的信息编辑。在同传中,多数情况是信息的有效删减和重组,同时也要避免由于听力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错误编辑。

恰到好处的非信息显身性也要求经验丰富的同传老师对学生进行不同文化知识的补充和准备,培养文化意识;与学生分享实战案例,尽可能多地分享如何使用人称的转化紧急处理各种意外;以及提醒学生要善于预测和揣摩场景设定和讲者风格,及时灵活调整和采用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语域,避免语域显身性的出现。

猜你喜欢
语域译员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弟子规
口译中的“陷阱”
弟子规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