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梦
摘要:“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突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双向结合,即教师要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有引导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和阅读知识输入,使初中生明白英语写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以读促写;教学模式
在初中英语写作的难度并不大,一般学生一篇作文就能保证百个单词以上,但如何将单词串连起来,合理运用语法规范,注重用语表达是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积极作用,在课前课后,要结合教材阅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写作提供指导,从阅读中汲取精华,转化为学生英语写作的语言能力,提高其内在技能水平。
一、教材话题与模仿写作结合起来
教材内容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辅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结合教材单元话题进行仿写和复述,为初中英语写作打下基础。比如,在教八年级上册 Our hobbies这一节时,首先要讲的是“What’s yourhobbies?”而且“my hobby”一词在初中英语考试时的习作部分也非常常见,所以老师们可以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对与爱好有关的词语表达进行详细的讲解。第一部分,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展示双方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对对话中的爱好进行具体描述,例如:gofishing、reading stories and listening to music、reciting poems等部分去除,保留I love、I like、I enjoy等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空,例如, go fishing部分可以填为 goswimming, go shopping等等。利用固定句式的空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型的基本句式,保证语法规范正确,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填空。在教学中,学生掌握如何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句式,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套用,这样就能保证所写即所想,更能展现学生的个人特点,而且记忆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错误。
二、抓住阅读要领,积累相关的用语表达
作为一种大量输入的教学形式,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成绩。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总会发现不少学生由于阅读学习时不专心、不细致而导致问题百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重难点、易错点,是初中英语教师提高班级英语写作正确率的保证。还有许多中学生读书不够仔细,导致写作时使用错误的词汇、滥用词汇,如有学生在描述一所小房子時写道:“It’s a little house.”显然是学生在使用形容词的时候犯了错,这说明他们在平时阅读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把握好 small和 little之间的区别。所以,英语阅读教学并不是说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句意,懂得语法知识,而是要在学生的应用中发现问题,然后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初中英语的写作要求一般是一百单词,大概是十个句子,这表明英语写作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写出十个句子。这一要求看起来简单,但是学生在动笔书写时仍会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写不出字来,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相关的用语表达。比如,在写作即将结束时,可以加上“all in all、at length、what I want to say is mainly about”等话,这样不仅使句子和句子之间有层次感,而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字数不足的问题。
三、注重写作练习,灵活开展写作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英语考试中,留给英语写作的时间比较有限,如果学生们平时的写作基础没有打好,考试时即使有了一定的思路,也写得比较慢,或者写得漏洞百出。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以读促写,开设特殊的写作课,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英语写作习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写作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通过改错训练来帮助学生有效地规避经常出现的英语写作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一是教师每周安排学生的修改作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自己设计的方式布置相关的改错作业,让学生通过改错训练来提升自己对英语写作失误的敏感度。二是以写作练习为目标,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另外一种练习方法就是复述,在一般英语教材中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都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而在考试中并不能通过对话式的写作来表达,所以结合教材阅读课文,要让学生学会转换话语。
结束语:初中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阅读输入,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英语文本阅读的吸收,并结合教材内容的归类讲解,使学生在练习写作输出的主动表达能力。要注意英语写作练习形式的多样性,锻炼学生在面对写作话题时有话可写、写得正确的能力,有效地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鸣.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16(3).
[2]沈小燕.以讀促写发展思维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