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锋
在当前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基层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地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落地、实施的一线单位,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项目让学校管理部门经常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学校管理者面对这样的形势所采取的举措更多的是“快刀斩乱麻”,用雷厉风行的工作方法应对“漫山遍野”的公文、项目。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显性的,高效率的背后充斥着不客观的数据,不充分的准备,不成熟的方案等。鉴于此,笔者主张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学会“慢艺术”,“慢”成其为艺术,必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列举如下:
一、“慢”是为了更好地“顺”
此处的“慢”,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拖拉、敷衍、耗时,而是接受任务之后的思考对策、理顺思路的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思考的过程,恰恰是为后续的有效实施方案,减少无端时间耗费所做的铺垫。只有理顺了工作的思路,细化了工作的方案,找准了实施的对象,任务才能够圆满、顺利地完成。例如,近期学校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假期疫情防控”的任务之后,分管校长首先要静下心来,梳理上级文件中列举的防疫要点,形成“实施预案”,经校长审核同意后,再召集部门中层干部召开“任务分解”会议,责任到人。分管校长的梳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也是“慢艺术”的体现。“疫情防控”固然来不得半点等待和拖延,但要保证实施的效果,“慢”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慢”是为了更好地“顺”。只有理顺了思路,找对了实施的路径,任务才能水到渠成地完成。
二、“慢”是为了更好地“行”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上级的文件、精神再好,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如果在学校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不了气候,无法深入推进,那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因此,让政策、文件在学校落地生根才是根本,这固然离不开“慢艺术”的支撑。不少管理者习惯于“今日事今日毕”“不让文件过宿”,对文件稍加解读之后立即召开相关人员或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布置,接下来就是坐等结果。殊不知,有多少“布置了就会有收获”的好事,缺少了必要的督查、跟进,结果肯定会与预想大相径庭的。管理者必须慢下来,对文件的精神实质进行认真解读,对相关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步推進,推进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反馈的情况,及时改进工作的思路,在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推进,这样才能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效。例如,学校推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举措,管理者首先要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不同的习惯制定推进方案,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类型等分类别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观察、反馈,分别召开年级组、学科组会议,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整改建议,再付诸实施过程之中,反馈、修正继续。只有经过多轮反馈之后,方案才能日臻完善,实施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三、“慢”是为了更好地“管”
文件、方案的实施主体是教师,管理者承担的任务是制定预案、布置落实、督查修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实施主体是关键人物,成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不少管理者习惯于雷厉风行地传达精神、布置任务,在督查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速度,不断催促教师,这样带来的后果首先是教师心理上的极度反感,其次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牺牲任务完成的质量。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学会角色转换,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麻木地追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影响完成的效果,有的甚至事与愿违,造成教师心理上的抵触,导致任务根本无法顺利地实施。例如,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推进“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举措,要求各班级做前期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时间、场地、人员指导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这一数据的收集相当重要,是制定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但不少管理者认为“问卷调查”做得太多了,很简单,收集数据而已嘛。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匆匆布置,草草收场,结果可想而知,数据的真实性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慢艺术”是缺不得的,要给足教师完成任务的时间和精力。
四、“慢”是为了更好地“达”
任务达成讲究效率,讲究“快”。那么“慢艺术”中的“慢”怎么会和“任务达成”讲究的“快”搅在一起?的确,管理的“慢艺术”如果实施妥当,确实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管理者智慧的集中体现,正所谓“欲擒故纵”,讲的道理与此不谋而合。例如,学校为了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愿景是各班级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与班级底蕴相匹配的“班级文化”。智慧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任务,不会像转达上级公文一样条目式进行布置,首先让班主任对照本次文化建设的要求,认真思考,同时约定时间进行个性化的汇报、交流、评比。这样的管理看起来似乎有点拖沓、不干脆的感觉,这正是管理者智慧的体现,是“慢艺术”在管理过程中的有效运用。由于给足了班主任老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加进评比考核这一项管理措施,班主任老师们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充满针对性和灵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悄然呈现,完成的时间也大大提前,老师们在正式汇报、交流之前,总感觉自己的方案不够完美,方案一直处于不断地修改完善之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管理者真正静下心来,巧妙地运用“慢艺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热情,一定会让“慢”和“快”这对天生的冤家完美结合。
作为学校管理者,面对突如其来、纷繁复杂的文件和事务,首先要静下心来,不疾不徐地做好任务布置前的各项准备。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学会运用“慢艺术”,给足实施者完成任务的时间,充分调动实施者工作的积极性。“慢艺术”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拖延任务完成的时间,影响任务完成的效率,反而会使任务的完成更加顺畅、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