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妮纯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接近语文,爱好语文,才会享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质疑、体验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接近语文,爱好语文,才会享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质疑学习法激发兴趣
质疑学习法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大胆怀疑、提出疑问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质疑提出一定的思路、角度、方法之后,要求学生通过释疑,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他们的创新能力。
英国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多疑多问,寻求不同的见解。要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解惑”来获得知识。如在《蒲公英的梦》一课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讲授,我却从最后一段引入:“‘晚上,蒲公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我们经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白天遇到了什么导致了她做了这个梦呢?”同学们带着疑问,很快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接着,好奇的孩子们又自发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噪音、废气等会不会影响了蒲公英的生长?”“如果是我们,又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他们积极地查找资料,互相交流,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来调查报告,个个还争当环境小卫士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敢于质疑既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增长知识的阶梯,是到达素质教育的必经路径。同时,质疑使学习者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更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加深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习中的发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体验学习法激发兴趣
体验学习法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
体验学习其实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乐”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创设出一定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像娱乐一样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去寻找未知的实践过程。体验式学习也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文的“完璧归赵”时,要求学生在讲台上表演当时的情形。只见表演蔺相如的同学高高举起书包(假设是和氏璧),理直气壮地对着“秦王”怒斥,却也颇有大义凛然的气势。表演“负荆请罪”时,“廉颇”背起几根扫把,对着“蔺相如”,还发挥了几句:“您大人有大量,就不要和我这个武夫一般见识了。”说得真好,把文中未竟的话也拓展开来了。让学生通过表演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换位思考,体验文章的内容,直接的再现了当时的情形。利用这种直观教学,让学生更直接地获得知识,唤起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体验式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一个人文性的新的学习方法,人文熏陶需要体验者的直接参加。而学生直接表演体验任务角色,才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与文中的人物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同悲共喜,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知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以情激情法激发兴趣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新课标下的语文很多课文都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让语文的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小学语文的课文多姿多彩,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怒吼吧,黄河》一文之前,我先结合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讓学生感受我们的母亲河的磅礴气势,以及苍凉悲壮,浊浪排空,充满激情的奋起之情;接着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背景,使学生在激情中学习光未然在黄河壶口瀑布被黄河磅礴的气势所震撼之后,到延安后与冼星海合作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巨著——《黄河大合唱》,学生的爱国情怀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得非常好。
如学习《敦煌壁画》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敦煌梦》及有关的壁画图片。美妙的语境,精妙的语言,绝妙的画面,让学生为我国的古文化感到自豪,激发他们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还有《开国大典》等等,也可以用以情激情的方法来激起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带着感情来学习语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收获成功法激发兴趣
春天的播种,只为了秋天的收获。同样,学生的付出,只有在收获结果时才能体会到辛勤耕耘的喜悦。再差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一个鼓励的眼光,一抹会心的微笑,一只翘起的大拇指……无不带给他们无比的动力。
如讲授《陆羽与<茶经>》之前,我先提问“同学们家里都用什么水泡茶呢?”“山泉水与自来水又有什么不同?”这问题大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让班里的最喜欢吃零食的差生小陈回答,看着他愁眉苦恼的样子,我提示他:“你喝过‘农夫山泉吗?‘农夫山泉有点——”“甜!”他高兴地大声答。“对!山泉水比自来水清甜,也更适于泡茶。”我笑眯眯地表扬了他,那一节课,小陈的听讲情绪空前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味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吝啬于对学生的表扬,特别是差生,他们更希望得到我们的肯定。只有经过表扬,学生才更敢想、敢说、想说,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就算他们只是对了一点点,也要让这点星星之火点燃起学习兴趣的草原。
让我们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美”,赞美他们的“美”,让他们以“美”为他们的基准点,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竞赛学习法激发兴趣
竞赛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 ,以生动活泼的回答形式,由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释疑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会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都喜欢竞争,他们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竞赛学习法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竞赛学习法要分出竞赛的双方甚至多方,可以是各小组比赛,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赛。竞赛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接龙、知识抢答,也可以是作文竞赛,甚至是书写比赛、朗诵比赛……可以是老师出题,学生抢答;也可以是学生双方互相出题、对答。无论是那种方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语文素质。
竞赛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所以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教师适当引导,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放任不管。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问题的方向、问题的难易、学生的学习情绪,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的一大的特点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他们积极地求知,主动地探索,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15期
《成才之路》2012年 第8期
《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 第12期
《金色年华:下》2012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