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萍
摘要:针对三年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直线下降的现象,可以在低年级利用绘本在图书馆组织阅读活动,多提问与多交流,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为应对三年级阅读要求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绘本阅读;提问;交流
三年级的老师经常抱怨,不少孩子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成绩还行,但是到了三年级,半个学期不到就开始直线下降,成绩怎么也上不去,班内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
这是由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时出现的普遍现象,俗话说:三年级是道坎!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转”体现在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短板。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在对孩子的教学上也要补这块短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主要如下。(1)低年级与中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一、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比较少,测试重点在记忆的内容,而看图写话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在一、二年级时,学生的语文成绩都能上去。而到了三年级,大部分要测试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了。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又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要求有了提升,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要求学生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2)在一、二年级重视基础识字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语文的低、中衔接中,拼音、默生词、背古诗靠的是记,但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一步步地构建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低年级时,应该在抓好基础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阅读说话训练,甚至在二年级时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那到底应该怎样进行训练呢?可以借助课外绘本阅读来进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
当前,低年级绘本阅读很受重视,大家阅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课堂上师生共读,有在QQ中听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也有回家与家长亲子阅读,还有在微信中参加暖暖夜读,等等。总之,孩子在低年级阶段读过的书都不少,听过的故事也很多。但为什么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是提升不了呢?平常我们都重视给孩子看绘本、听故事,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提问和交流。俗话说,与其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低年级学生看书不能只停留在数量上,还应该利用绘本,加强说话的训练。提问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在低年级时,由于课堂结构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提问与交流一般只是在优秀学生与老师间进行,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得到锻炼。
下面就利用图书馆,配合教师课堂教学,以沙龙为形式开展一系列绘本阅读活动进行探讨。
一、环境
优美的阅读环境、浓厚的书香氛围能够吸引小朋友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宽敞明亮,安静整洁的优良环境,給人以舒适的感觉;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为阅读活动提供便利;先进的电子设备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阅读空间,大型阅读机里绘画读本应有尽有。
二、功能
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教师可拓展图书馆的功能,比如,利用图书馆定期举办绘本沙龙读书讨论交流活动,组织阅读训练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图书馆“活起来”,真正发挥图书馆图书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服务的作用,增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欧美的教育体系很早就重视向孩子提问,他们会把对孩子提的问题分成“薄问题”和“厚问题”。薄问题就是那些有标准、现成答案的问题。 而厚问题就是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孩子去琢磨、总结、思考的问题。其实,厚问题和薄问题都很重要,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理清脉络,厚问题可以发散思维。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薄问题上,随着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增长,要慢慢把问题“变厚”。
沙龙成员分两个班:一年级每班五名成绩中下的学生(基础班共30人左右),二年级每班五名成绩中下的学生(提高班共30人左右)。基础班重点解决如何把薄问题慢慢变厚的问题,提高班级解决厚问题能力,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时间可以每周固定一节阅读课,每次读一本书。引导学生读书,可以采用纸质书与阅读机结合的方式,纸质书直接就绘本阅读,阅读机内储存的大量动画绘本可以帮助阅读,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数字阅读产生的交互功能,引导学生逐层次进行深度阅读。形式上主要采用讨论交流,一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则培养学生的自信力,三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四则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则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
(一)基础班解决薄问题,再慢慢让问题变厚
1.解决“什么、谁、在哪、什么时间”这一类简单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在图书馆阅读机中看绘本或者听故事之后,可以从这几个基础问题开始,让学生回想起绘本、故事里的关键信息,这也是最基础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比如,看了《妈妈的礼物》后提问:妈妈给小月儿准备了什么礼物?妈妈给小月儿做过哪些礼物?小月儿给妈妈做了什么礼物?还有像:小马从家里出来之后,碰到了谁? 猪爸爸把鸭子藏在了哪里?孙悟空在山上碰到的两个小妖怪是要下山干什么去?妖怪有哪4件宝物?玉净瓶有什么用?等等。
2.解决开放的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去分析、总结、思考
最常见的就是“为什么”“怎么办”。比如,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小松鼠却说水很深呢?哥哥把面包撒在地上做记号,为什么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呢?你觉得孙悟空打死的这个老爷爷是不是妖怪,为什么?又比如,看了《狮子和老鼠》就问:大狮子有多大?小老鼠跟大狮子比有多小?小老鼠在大狮子的哪里?大狮子有没有吃掉小老鼠,为什么?后来大狮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老鼠看到了大狮子为难,是怎么做的?大狮子给小老鼠生命的时候需要用多大的力气?小老鼠救大狮子的命时,需要花多大的力气?为什么小老鼠会救大狮子?
还有,教师可让学生描述和总结:小猪是怎么造房子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两个小朋友被后妈带进森林里几次,第一次发生了什么,第二次发生了什么?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呢?糖果小屋是什么样子的?
3.分几个步骤解决大一点的问题
如果提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就把大问题拆解成更具体的小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及时肯定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产生满足感。比如,看了《女巫扫帚排排坐》后可以提问:这里说的女巫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没人回答,就接着问:女巫开始有几个同伴一起骑上魔扫帚?后来又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她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小动物们都想坐上魔扫帚,问可否坐得下,女巫都说:“坐得下。”)再问: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如果没人回答,就可以问:魔扫帚断了以后,谁飞走了?碰到了谁?大恶龙要吃女巫时,谁救了她?恶龙是被什么吓跑的?那个怪物其实是什么?这里说明了什么?再如,《封神演义》讲的是封神榜要在申公豹和姜子牙当中选择一位成为自己的新主人,而封神榜选择的是姜子牙。看完后问:“你们觉得封神榜为什么要选择姜子牙,而不选择申公豹呢?”如果没人回答,就换一种问法:“那你更喜欢姜子牙,还是更喜欢申公豹?”“申公豹。”“为什么?”“因为申公豹说话很搞笑啊。”“姜子牙和申公豹都看到了一头受伤的小鹿,为什么申公豹不救小鹿啊?” “因为申公豹要赶紧回到山上去,他如果第一个回到山上拿到封神榜,封神榜就属于他了。”“那姜子牙也很想要封神榜,他为什么还要救小鹿呢?”“因为姜子牙更善良,他觉得小鹿很可怜,如果不治好小鹿的腿,它就走不了路了。”“后来姜子牙去追申公豹,眼看就要追上了,这个时候申公豹突然法术失灵,要摔到山底下去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假的呗,他是为了骗姜子牙。”“你觉得申公豹这样做对不对呢?”“不对呀,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骗人呀。”“那你觉得封神榜是应该给姜子牙还是给申公豹呢?”“当然是给姜子牙。封神榜法力很大,要给好人,好人拿着它会做好事儿。要是给坏人,就拿它做坏事儿了。”“对,这就是封神榜选择姜子牙的原因,你说得真棒。”
这样,一个大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一步一步引导,问题就很轻松地解决了。
(二)提高班级解决厚问题的能力
1.辩证:讨论解决一些辩证性的问题
“你觉得唐僧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一种带有辩证性思维的提问方式,也是我们教育当中非常缺乏的一个环节。类似的提问,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补充意见?”“你觉得呢?”
教師不要觉得学生还没有办法回答这一类问题,其实,这类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重要的是思考与表达的过程。如果学生回答“唐僧当然是好人”了,我们就进一步去挑战学生,接着问:“孙悟空不听他的,他就念紧箍咒,这样的做法对吗?”“他冤枉了孙悟空,把孙悟空赶走了,你还觉得他是好人吗?” 如果我们经常这样问学生,就是在帮助孩子锻炼大脑,让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2.对比:讨论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东西相比较
比如:这种小动物和我们家养的小兔子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糖果小屋和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3.推测和发散:从故事引发开去思考
比如:除了故事里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小动物们过河呢?如果你有神笔马良的神笔,你会拿它做什么? 要是大象想过这条河,河水是深还是浅呢?
4.改写、改编:在沙龙中,还可以让学生改写故事结局、改编故事情节
低年级学生由想到写再到交流,对他们言语智能的发展很有帮助。比如,学生在读《我爸爸》时,可以尝试续写“我爸爸”还有哪些让你佩服的、爱的地方?改写故事,改成《我妈妈》该怎么说?以此点燃孩子的想象力,拓展孩子的人生视野。他们大胆的想象、温情的表白,让这个故事延续了更多的爱。如果题目改成《我自己》,“我”有哪些优点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值得他们骄傲的地方?
5.写信: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的主人公或者写信给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体会
低年级学生由想到写再到交流,对他们言语智能的发展很有帮助,可以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感受画面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之外、图画之外的世界。不要觉得学生无法回答有深度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去挑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的思辨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6.摘录: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二年级的绘本里的字越来越多了,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和好词好句摘抄,等等。
“提问”和“交流”其实还可以在亲子间进行,也可在同学间进行。教育的功夫其实大多在日常,只要能意识到“提问”与“交流”的作用,时时这样引导,润物细无声,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就会自然地提升。这样,经过两年的磨炼,尽管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也能应付自如了。
参考文献:
[1]飞俞.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现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