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湖
摘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基础的健康知识以及正确的运动方式与技巧的传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并能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来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利用体育竞赛与教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竞争与拼搏精神,同时可有效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为研究背景,重点对利用体育竞赛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体育竞赛;初中体育;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177
前言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导向。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过程,现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其意志力与吃苦耐劳的意识相对较弱,在体育课程中,运动强度稍微增加学生则会很难坚持。然而将体育竞赛与日常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求胜心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同时,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效。
一、利用体育竞赛,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想要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效,教师首先应当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将教学知识与体育竞赛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能够主动进行对体育运动知识与技巧的探究,进而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效。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跑》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跑”这种运动形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对关于“跑”的田径比赛项目进行介绍,并结合世界级比赛视频课件,为学生介绍不同的比赛项目的竞赛规则。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操场,结合刚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鸣枪起跑开始进行实战练习,并通过听口令反应跑、追逐跑等方式训练学生对“跑”这样运动特点掌握。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相应的比赛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短跑100米与男生长跑1000米(女生长跑800米)竞赛,教师重点对学生的竞赛过程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指正动作的规范性。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运动特长,在班级中成立班级田径小队参加校运会或与其他班级开展友谊赛,通过竞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可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效。
二、利用体育竞赛,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燦在很大的区别,该课程不仅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坚持性训练,同时还需要学生对体育精神的额深度理解,而采用利于竞赛的形式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同时可有效帮助小学生充分领悟到体育精神的精髓,在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方位培养。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足球》这一课程为例。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联合其他班级一起为学生组织一场友谊赛,让学生通过足球竞赛,充分感受到拼搏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够以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合作,最终取得胜利,充分领悟体育精神的精髓所在。
三、利用体育竞赛,提高学生体育训练效果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然后通过再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该种教学方式不仅缺少激情,同时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不理想,进而无法实现应用的体能训练效果。然而将体育竞赛引入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比赛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提高其拼搏意识与规则意识,提升其体育训练效果。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篮球》这一课程为例。在运球、传球等基本技巧的教学活动中,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对抗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对抗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基本技巧的训练,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战术以及运动项目规则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充分贯彻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方式,将体育竞赛充分融入体育与健康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利用初中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与求胜心理,结合教材知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体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趣味性与竞争性,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原动力,在提升学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拼搏精神,能够充分领会到体育精神的精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振洋. 如何运用体育竞赛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C]//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
[2] 唐磊,郭卫华,张沙.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提升策略[J]. 体育师友,2019,042(0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