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兵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提倡通过开展自主合作的模式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进而通过思考探究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主要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讨论,旨在能够在这种模式下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11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及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传递以及以考试为导向的做题能力的提高,并不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探究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交流与协作,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思考能力的提升[1]。这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主要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并且进行思考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民主性
自主合作学习追求的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学习,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过程也是以高考作为导向,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基本都是以流程化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没有太多自身思考的空间,主要是对知识点与解题方法进行重复练习。而这样的过程虽然有助于学生考高分,但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于对问题的探索能力以及发现数学美的能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必再完全按照教师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学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自由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答疑解惑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总结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想法与解题思路进行探讨与分析,而不是一味打压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探索,使学生的思想上得到解放,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三)重视学习的过程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被淡化。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会用知识解题,而题型的设置都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会做题成为判断学生是否学会知识的唯一标准。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方式则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场景中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学习。另外,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探讨与合作[2]。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教学的操作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在自主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自主合作探索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要首先培养起来的。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在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课前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定预习方案。预习方案的制定还要考虑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学生再通过预习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内容进行梳理与预习,并且独立完成预习后的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内容,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针对遇到的难点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先自行探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将问题记录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者教师课堂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
(二)探索实践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对前一天的预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遇到的问题,并且以组为单位对学习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归纳汇总。然后,每个组派出代表将总结归纳的结果通过课堂演示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对本组在学习中遇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提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最终做出总结与答疑[3]。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引发学生进行不断思考与探索,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的联想能力,以及通过不同组的分享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思考方法与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