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操作错误,其实,这些错误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具备整合意识、实时课堂调控能力,认真解读错误原因,设定错误教程,推出错误训练,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错误资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27-02
引 言
出现错误是信息技术学习不扎实的表现,但这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够从总结错误的经历中找到进取的方向,就能形成崭新的进步契机。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积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科学应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多纠偏的机会,能够让错误成为重要的教学生成资源,并发挥其重要的助学作用。
一、整合错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对这些错误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首先要将这些错误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找到共性解决方法。其次要对共性错误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其成因,自然归结出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要对纠错方法进行升级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执行教学方案时,要围绕学生学习表现做出适时调整,特别是在学生出现一些学习操作错误时,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重要契机,需要教师对错误资源做出整合处理。例如,教学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看图片,输入字符”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小键盘区的“Num Lock”按钮。学生主动进入操作环节,但遇到了实际操作问题。有学生反馈说,数字无法输入,教师观察后,找出一个按键,要求学生对应操作。学生很快发现了数字键区的“Num Lock”这个特殊按键,通过反复切换操作,有了新发现。当切换“Num Lock”键时,发现“Num”灯亮起,小键盘区便可以使用;如果灯不亮,小键盘区的按键就无法使用。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从这个错误操作中找到解决方法,势必会建立崭新的学习认知。
二、解读错误成因,对接学生学习认知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教师不仅要整合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还要对这些错误做出合理解读,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对相关错误进行对应感知,从错误解读中建立正确学科认知。错误有各种成因,教师从专业角度做出准确解读,能够使学生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习新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问题不等同于学习错误,教师需要做出甄别处理,抓住难得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对应引导。例如,在教学“拼图形,比创意”一课时,教师先做示范操作,画出水杯,然后利用鼠标提起水杯,最后鼓励学生自行操作。学生在模仿操作时,却不能将水杯提起来,画出来的水杯、杯身和杯柄是分开的。很显然,学生操作出现了错误。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但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便给学生介绍组合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然学会相关方法。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浓厚兴趣,自然会积极响应,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互动阶段,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和偏差,教师需要正视这些错误的存在,做好设计,这样才能变错误为契机。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对学生的错误操作進行有针对性的纠偏,使学生逐渐明白其中的原理,自然建立正确的操作认知。教师重点解读,让学生结合操作进行实践验证,由此,学生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才会更为鲜活而具体。
三、设定错误教程,强化学生学习记忆
教师正视学生错误的存在,做出更多预设规划,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增强其记忆效果,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硬性灌输知识,而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面对,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找到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更高价值度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也会更为牢固,从错误中获得的学习思考也会更为深刻。
教师要对学生的出错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如果能够做出更多预设和判断,就能够合理运用这些错误资源,让其成为重要的教学生成。例如,在教学“小猫画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Scratch命令,让学生自行操作相关步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便会集中凸显出来。在绘制数字“1”时,学生出现未落笔而移动的现象,导致无法绘制出线条来。教师对此早有预设,没有给学生指明原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分析错误原因。教师深入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矫正学生学习方向。在广泛讨论研究基础上,学生大多能找到错误的主要成因,并制订纠偏方案。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前瞻性预判,这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唯有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纠偏环节,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科认知能力。教师巧用错误资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存在,还能形成一定的借鉴力量,让学生在不断认识、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科基础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错误资源的处理工作,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
四、推出错误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判和预设,但学生学习处于动态中,其错误的发生具有随时性,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观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做出对应的调整和操作。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多重交流,及时发现错误的存在,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联系任务,让学生在处理错误信息的过程中自然提升学科能力。
教师执行教案时,需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设和提醒,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出错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还是出错,教师就要进行深度反思。在教学“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先主动研读教材相关内容,对标题设计方法进行归结,并尝试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开始设置动画标题,因为要选择整个文本框进行相关操作,结果在幻灯片播放环节,标题同时出现了,没有体现先后顺序。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很快就找到了成因。原来,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将分步操作变成了一次性操作。为此,教师设置了相关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反复操作,对现成的演示文稿进行反复设定,并利用播放机会给予学生对应指导。这样,学生逐渐找到了问题所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课堂学习渐入佳境。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展开对应指导,给学生提供纠错的机会,让学生对错误有了别样的认知和体验,由此其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鲜活、自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正视这些错误的存在,将其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自然能形成无穷的调度力量,让学生在实践纠偏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结 语
“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错误整合意识,对错误信息进行深度研究,找到更多解决之道,并快速形成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顺利内化这些方法、技巧,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继强.巧用“错误”妙促成功: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操作错误处理策略[J].山东教育,2018(25):52.
[2]周志杰.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夯实学生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2020(05):66-68.
作者简介:周建军(1977.8-),男,福建武夷山人,一级教师,教学注重“以学生主体型充分发展”,擅长研究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