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中的课堂,尽显时节之美,既是对文化的传承,又是美的教育。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二十四节气”走进美术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主动了解节气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通过各种材料和各种创造形式来表现每个节气独有的特征。学生通过平面和立体的美术作品传递节气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丰富了创作资源。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资源;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12-02
引 言
如今,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学生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美术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再将教学限制在书本内容上,而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创造思路,挖掘可行的地方资源,对美术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美术课程。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既是自然资源,也是社会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大胆运用“二十四节气”题材对美术创作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教师可以“二十四节气”走进美术课堂为主题,对美术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践行“生活处处是课堂”的理念。
一、画龙点睛——“二度开发”用活美术教材
教师恰当地处理美术教材的内容,便犹如“画龙点睛”,能使美术课堂充满艺术的灵动和奇妙。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感到学生作业缺乏创造力,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时总是参照甚至临摹课本或教师范作,不愿主动思考,无法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此,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打破教材的限制,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民族文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灵活进行有效教学。笔者对美术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使“二十四节气”走进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以传统节气为题材进行美术创造,打破了书本的限制,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作思路。这样一来,美术课堂不再是局限于书本的绘画课、手工课,而是根据季节适时开展以节气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教师将创作方式、创作材料多元化,能够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才。
比如,教师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一至六年级的美术课程中,从而使學生在小学阶段系统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丰富故事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艺术作品。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习惯,又能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优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育人目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节气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题材,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教师应将“二十四节气”合理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
二、因地制宜——妙用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直接的途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我校有“智能云”平台、“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专门的“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显示“二十四节气”的电子屏等,充分体现了民俗风情。在这些介绍节气知识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以节气为题材的美术创作研究,引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多种材料对节气进行想象创作,把自己心目中的节气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大力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作品自主上传到学校“智能云”平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实现师生、生生互评。这样一来,学生在愉悦的创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不但对传统节气文化形成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对节气作品的创作热情,同时培养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创意空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学美术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兴趣是学生创作的动力,想象是创作的核心。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想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题材。“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创作题材。学生能够在理解节气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进行与众不同的创意设计。
比如,有的学生在纸盘上作画,描绘节气的特征;有的学生在纸扇上作画,表现不同节气大自然的变化;有的学生在T恤上进行关于节气的传统风俗创作;还有的学生在手提袋上大胆描绘节气相关的丰富画面……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创作,创作出关于节气的作品。学生有运用彩笔绘画的,有进行彩色黏土制作的,有吹画造型的,有用树叶粘贴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体现了各节气的特征或风俗文化故事(见图1、图2)。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二十四节气”作品放在学校“二十四节气院”中展示,组织全校学生欣赏学习,从而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欲望。学生的“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充分体现了其对“二十四节气”的探究和解读成果,反映了其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也表现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喜爱之情。
美术资源开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与思维,使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意识与情怀。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对美术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二十四节气”走进美术课堂,将其与校本课程“走进二十四节气”充分融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主动了解节气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主动采用各种材料和摄影、剪纸、贴画、吹画、手工、中国画等艺术手段创作节气主题作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每个节气独有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平面和立体图像展现节气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丰富了创作资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将更持久、更浓烈。
结 语
综上所述,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能够使学生在节气的诗篇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从而使他们在探究节气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以传统节气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华芳(1976.11-),女,江苏宜兴人,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