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构建家校和谐共育环境的策略

2021-09-16 13:09杨腊梅杨生录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杨腊梅 杨生录

摘 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家校之间往往会因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存在差异,沟通交流不畅而出现一些矛盾。学校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让学生家长明确教育职责,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模式,引导教师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方式,能够实现家校和谐共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06-02

引 言

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往往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分歧、矛盾甚至危机,这些分歧和矛盾一旦处理不当,便会严重影响家校关系。怎样构建和谐的家校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学校家校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

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学生比例较大,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他们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无法感受到温馨的亲情氛围。农村学生家长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教育意识,未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使得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1)家校教育的目标侧重点不同,容易引发矛盾。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良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由此产生了矛盾。

(2)教育理念所处层次不同,容易出现矛盾。学校教育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速度快;而农村学生家长往往不具备系统的教育理念,他们往往受传统、单一的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因而容易与教师出现教育理念上的矛盾。

(3)在教育评价上,学校教育评价多层次、全方位,而家庭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此外,两者在评价标准上也不同,这也是矛盾的激发点。

(4)在家校交流沟通的方式上,网络与通信手段的普及与迅速发展,使家校联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家访已经被QQ群、微信群、钉钉群代替。家校互相了解学生情况的渠道变得单一,通过通信手段,双方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此外,在微信群、钉钉群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在解决一些关于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容易因表达方式而产生矛盾。还有一些家长利用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而学校通知事务繁杂,容易出现家校矛盾。

二、农村学校家校共育产生矛盾的原因

当前阶段,虽然家校形成教育合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具体落实总体上仍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紧张的工作使教师花费在家校合作交流上的时间有限。在农村学校,教师到学生家中家访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多被现代网络通信所代替。

从家庭层面来看,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教育重任就托管给学校,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即可,不能也不愿与学校配合。农村地区有许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但老人受教育水平有限,难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方面的教育更是一筹莫展。这些因素导致家长难以有效、和谐地与学校沟通,因此产生家校矛盾在所难免。

三、农村学校家校和谐共育的策略

(一)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彰显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影响力

农村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影响力,从而促进家校和谐教育。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理念都与城市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责任感,要求教师多关心、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学校应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良苦用心,从而改变家长对学校及教师存在的偏见。

(二)让农村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与范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不是教育责任的终结,而是新的教育任务的开始。在学校中,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许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但教师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及时观察、了解孩子身心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肩负起共同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便利条件,在孝敬老人、参与劳动等方面教育孩子,以此与学校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尽职尽责。

(三)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模式

学校应制定定期家访制度。学校与家庭必须加强沟通,虽然全新的信息交流渠道為家校联系提供了便利,但学校有时难以及时照顾到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及学生家庭,难以形成统一的教学力量。教师应对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定期家访,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应与学生家长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家长走入学校。为解决家校教育的矛盾,农村学校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或围绕引发家校矛盾的争议点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如学生成人礼、运动会、表彰会等,让家长走入校园。寄宿制学校可以让家长来校了解孩子上自习课的情形,让家长近距离地观察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学校还可以举办家长教育培训班,将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教育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家长,使家长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四)注重家校语言交流,与家长建立和谐互信的良好关系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在交流时尽量先谈学生的优点,再合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都希望听到教师表扬自己的孩子,在得到肯定后,家长便会更平和地与教师一起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通过现代便捷的通信手段,如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及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让家长也获得欣慰感和荣誉感,以此形成正面力量。教师应注意,尽量不要在群内谈个体学生存在的问题,應尽量进行单线沟通,消除负面影响,避免引发矛盾。

(五)预防家校教育产生矛盾,及时消除矛盾隐患

农村学校应从及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家校日常沟通、规范和畅通家校沟通、规范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帮助家长纠正认识偏差、掌握教育方法,向家长普及法律责任等知识,增强家长的法治意识。教师平时应重视建立家校信任关系,及时、有效地回应和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使家长认同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家长充分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教师要经常把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或者班级近期的德育目标,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并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家长配合。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在引导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

结  语

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面对当前家校教育出现矛盾的现状,学校和家庭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合作交流,完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实现和谐共育,铺就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惠红.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7(05):86-88.

[2]高发瑛.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农村学校构建家校和谐共育环境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9〕GH15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腊梅(1985.3-),女,甘肃武威人,二级教师。

杨生录(1979.2-),男,甘肃武威人,曾获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