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图像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考察题型,在中考中备受考试的青睐、广大师生的重视.解决此类化学图像问题离不开相应的解题技巧,对待不同类型的化学图像问题需要采取专一、有效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图像问题;解题策略;中考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3-0102-02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张邵文(1986.12-),男,陕西省西安人,硕士,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中考化学中的图像问题主要包括物质的化学反应、溶解度的变化曲线、化学综合实验等类型,化学图像中不仅包含较多的知识点,同时也包含较多的隐藏信息.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其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图形入手以寻求解题突破口.本文对常见的几类化学图像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图像问题中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一、化学反应的图像问题
物质的化学反应图像问题属于化学图像中最常见的运用之一,利用图像的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通常给出的是有关物质的质量(反应物、生成物、固体、溶液组分的质量等信息)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两轴、三点”,即看清坐标轴,搞清各趋势,认清变化点.
例1 图1是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时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到稀盐酸中
B. n点与m点对应的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C. n点与m点所对应的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看趋势”,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溶解所致,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共计两部分,除盐酸中的水,同时还有生成水;“看端点”,起始点溶液质量为0,故将盐酸加入氧化铜中; “看转折点”,n点意味着该反应的结束,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反应物质量降为最小值,并不再发生变化.综上分析,选项C正确.
反思 对于化学反应的图像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变化趋势中的三类点,即端点(起点和终点)、转折点和区间点,转折点往往是命题所在,它代表一个反應的结束,在多个反应中往往是下一个反应开始的标志.
二、溶解度曲线问题
溶解度曲线的图像问题是利用图像手段,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的组分量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此类题目常见的形式就是通过对溶液进行蒸发溶剂、加入溶质或温度变化来改变溶液中各组分量的变化,需要综合分析溶液状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组分量的变化.
例2 图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3℃时,将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室温下,将盛有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并不断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物质加入水中”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加入的物质是否完全溶解,而是否完全溶解则取决于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t3℃时,100g水溶解80g A达到恰好饱和,故5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此时溶液的状态为不饱和.高温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低温时,如果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简单比较;降温后,A、B仍属于饱和溶液,C虽然不是饱和溶液,但其浓度与高温时相同,故B>A>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会析出晶体,原因是氧化钙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综上可知,在学习溶解度时,一定要和饱和溶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反思 对于溶解度曲线问题,一是掌握溶解度的内涵,二是搞清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过程中的转化措施以及转变过程中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抓住这两点核心问题,实现求解.
三、化学实验图问题
化学实验无论是在平日的教学中,还是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占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环境下,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物质间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实验仪器在不仅实验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还在现实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如分液漏斗、酒精灯、试管等仪器.
例3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参考物理课堂中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下面的目的是;
(2)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3)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用化学方程式;
(4)装置F的作用是;
(5)装置H中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解析 分析实验图可知,装置A是通过以长颈漏斗为核心的装置制备CO2,此时长颈漏斗的使用就要注意液封的环节;同时由于盐酸的挥发性所致,CO2中混有HCl和H2O等气体,故装置B、D的作用分别是除去HCl和H2O.装置E则是为装置G中CuO的还原实验提供还原剂CO.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装置E中剩余的CO2,保证装置H验证装置G中CuO与CO反应的产物CO2的纯净性.综上可知,在学习CO2制备时,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中CO2的简单制备过程,还涉及混有的杂质气体(如HCl、H2O)的除杂、检验等内容.
反思 化学实验类图像问题更多是对实验相关的内容进行考察,通过以物质间的转化为主线、实验为手段进行综合性考察,涉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解决此类型不仅需要将化学实验的内容渗透在平日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使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解决中考化学图像问题时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在进行图像题型教学时,应当进行解题策略的总结,尝试这对图像问题的共性规律进行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化学图像题中,往往包含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物质质量变化等考点,学生们自当结合图形所赋予的信息,并结合考点给出的信息,即可展开有效的解题分析.
参考文献:
[1]袁婷婷.高中化学图像解题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9):89-90.
[2]张焱林.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5):72-73.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