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新朝 刘立江 史建新
摘 要:传统的测试讲评是测试结束后,在测试卷评阅完成前后进行的,有的老师会对答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进行针对性讲解;有的可能上课简单问下就开讲,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讲评的效果。本文试图引导学生学会借助信息技术对测试卷进行分析,同时师生共同来对考试进行合理评价并进行细致分析,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测试,理性的看待测试成绩。
关键词:测试卷命制;测试卷评讲;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1.测试卷的命制及测试的目标
2017版的课程标准中对学业质量也进行了说明。对于试题的命制,课程标准中也进行了指导。目前我校非毕业班进行的测试主要是期中和期末的阶段性评价,先在核心素养考查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四基”“四能”的要求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双向细目表,然后借助智学网等应用平台,进行组题,部分题目进行适度改编。
2.测试卷评讲的方式及课前的准备
测试卷评讲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前自主学、课中师生合作学、课后交流学的方式。
2.1课前自主学: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能够完成先学清单。布置订正试卷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分析,利用班级群充分讨论。为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思维内容的探究,拉深学生的思维强度,形成方法和能力。
2.2课中重点题型师生合作,学生汇报展示。用智慧课堂来传解析微课,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学几遍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利用几何画板和3D制图软件制作立体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智慧课堂的功能,及时检查和反馈。
2.3课后交流学:课后在班级QQ群上传针对性训练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制作成微课上传至群中,供其他同学观看。
3.测试卷评讲课的目标及重难点的设定
3.1 教学目标
通过智学网的数据对班级整体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利用几何画板和智慧课堂的及时反馈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智学网的组卷功能,选取学生掌握较弱的知识点进行组卷,让学生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2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结合学生答题的情况确定重难点,例如本次测试中确定的重难点为:
重点:选择题第11题;填空题第14题的讲解
难点:解答题第22题的讲解
4.教学流程的设计
4.1课前学习
课前预习清单:
1.上网查看个人期中考试试卷并认真分析试卷
2.多种方法分析失分原因,订正错题并上传
3. 利用网络自己找与错题类似的题目并做一遍
4.2评讲易错题
4.2.1选择题中错误率较高的第11题
教师采取制作了本节课的微课(用几何画板直观体现斜率变化的过程),将视频通过智慧课堂平板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平板反复的观看微课,直到理解为止;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并为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答疑解惑。
4.2.2填空题中错误率较高的第16题
预设:
学生可能不太熟练的找到异面直线与所成角,所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让小组代表上黑板讲解题目并板演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再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和板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
4.3解答题中错误率较高的第22题
预设:
1.由于是文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刚学立体几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甚至理解不了图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所以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了动态的立体图形(可旋转观察点线面的关系),并通过3D技术制作了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2.再由学生分析题目后,让同学们独立书写过程并由智慧课堂上传并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和3D动态技术,把一道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带来的便利。
4.4课堂巩固
通过智慧课堂的限时训练和及时反馈功能,能够适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安排针对性的课后练习。
4.5归纳总结
1. 浏览试卷,设计答题顺序
2. 认真审题,计算要仔细
3. 简题详答,难题敢答
4. 利用好教室空间和手中的笔、本子等物品
5. 多联系做过类似题型的方法
6. 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4.6针对重难点组卷
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立体几何中点线面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结合课堂练习的情况,利用智学网的组卷功能组卷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5.课后巩固
1.在班级群中下载智学网组成的试卷;
2.大家选择一道本次考试题目,把该题的讲解过程制作成微课发送到班级群中,供其他对该题不太理解的同学观看。
6.课后反思
6.1核心素养下的试题命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研制了数学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6.2试题讲评中的注意点
在试题讲评中,可以借助网络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简化师生的课前准备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6.3试题测试对课堂教学的提示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结合核心素养和“情境”进行教育教学设计的同时,要继续将智慧课堂,几何画板,3D技术等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融合。
【注:本文系安徽省2018年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编号:AH201804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史宁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