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1-09-10 03:10刘磷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

刘磷

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抽象、复杂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情境教学论述

(一)问题情境的类型

问题情境的重点在于问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并针对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营造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由此可见,问题的多元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大体分为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阶梯式的问题情境、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以及实践性的问题情境等。其中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能将新知与旧知进行结合,通过认知冲突的解决或温故知新,来实现高效教学的开展。阶梯式问题情境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的设计,来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思维的引领。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完全符合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践性问题情境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过程中设计的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实现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对问题情境进行设计与创设时,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之中。

2、实践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实践、在实践的场景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

3、开放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用来思考与解决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及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只能“跳一跳”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提升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保护。

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首先,教师应通过趣味故事的融合,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故事是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教学元素,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故事进行结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利用讲故事这一形式以及故事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实现数学课堂以及问题情境趣味性的提升。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的融合,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的结合以及学生对游戏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非常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因此,教师通过在数学游戏活动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有效的实现问题情境趣味性的增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升。

(二)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指导于生活的。由此可见,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更乐于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在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问题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认知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接受性,实现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提升。

(三)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体,认知能力也相对欠缺,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思考,通常都会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规律,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课堂问题,使学生在这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递进问题的引领下,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渐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提升,达到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以课堂问题的提出来与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但是对课堂问题的提出则相对随

意,缺乏引导性和深度,有的甚至都不用学生进行思考,只通过是或否就能解决。由此可见,这种无效的问题情境是无法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因此,在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和可探究性,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的过程中需要付诸一定的探究活动,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中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

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而情境是问题的载体,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深刻的进行问题情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实施,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元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促进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党光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4}(05):80.

[2]赵永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4}(14):76-77.

[3]邵博.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4}(09):50.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