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学科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科生的必选科目,尤其新课改改革后,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故对于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也非常必要。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宏观概念通过高考全国卷试题进行微观分析,从而为落实新课改新高考的育人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
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史料是其它诸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对史料实证素养做出了高度的肯定。1想要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这对于强调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而言,就是回归了历史学科的真善美。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史料实证素养定义为"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该素养又主要包括史料获取,史料辨析,史料解读和史料运用等四个方面的内涵。2此外,史料实证素养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学生实证精神的养成,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支撑点。
近年来,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的地方卷,都很重视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所以,对于史料实证素养型历史高考试题的研究、梳理和分析高考试题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状况等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利于师生对高考试题的掌握,提高高考复习效率,更有利于新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以及史料实证素养理论体系的完善。
因此,本文就2018年文综全国卷1选择题的第25题,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试题案例进行探究,并简要分析高考试题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状况以及考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的这些官员任免中,由朝廷任命的藩镇(中原型、边疆型和东南型)占了绝大多数,且中原型藩镇防骄藩功能、边疆型藩镇镇守边疆功能和东南型藩镇防盗贼功能都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正确。
本题以唐代的藩镇切入,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对重要概念進行分析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分析的能力。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给朝廷上供赋税的藩镇仍占了多数,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唐朝藩镇之间相互攻伐,B项错误;根据表格内容河朔型藩镇的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的情况可知,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因此,C项也不符合材料的内容,且将其排除。
本题的设计,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基础上,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的史料说明,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展现,要求考生通过比较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
近年高考试题对史料获取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史料收集的基本途径,二是考查考生能否依据研究主题准确收集史料。该题在培养考生对表格中史料的分析提取上,还考查了考生如何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在所给史料基础上,对两个相关知识环节进行解读:1、唐代的藩镇和藩镇割据两个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在唐代,藩镇最初是唐王朝为拱卫边疆而在北方边境建立的军事政治于一体的机关,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除边疆外于各地新设了众多藩镇,这些强藩镇除河朔三镇外,基本上都听命于唐中央。唐未黄巢起义后,在全国才普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唐代中后期的财政问题。唐王朝在平定“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及其后,财源主要仰丈于东南。
所以,分析表2所给的材料,东南型的藩镇向朝廷上贡,中原型和边疆型的少上贡,这些藩镇数量多且在维系唐王朝的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上贡且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
另外,还要注意表格的组成部分,还要注意对表格的说明,如出处等。通过阅读数字信息,找出数字的变化趋势和特殊的数字信息。在获取数字信息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明确表格所反映的主旨,并挖掘深层信息。在分析选项时,找到和材料主旨最一致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总而言之,史料实证是我们认知和重构历史的依据,任何历史认知和历史结论的获得都是基于对史料的正确分析和准确演绎。通过对2018年高考全国卷1的试题分析,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宏观概念进行微观分解,从而为落实新课改新高考的育人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强.2015-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历史试题中的“史料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李义初.高考试题对史料实证的考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8(33).
作者简介:左天伦(1989—),男,汉族,贵州安顺人,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