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程作为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媒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落地的关键载体。本文首先从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班本课程实施的关系展开阐述,然后从班本课程基本类型和实践原则这两个维度提出看法,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本课程实践研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本课程;基本类型;实践原则
当前,在各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个学校以各种形式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学生价值观培育上務必革新理念,丰富其内容,改善途径和方法,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促成核心价值观与中学生自身价值观的融合。因此,我们依托班本课程,在一系列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使他们逐渐发展为有健全人格素养、有正确价值观的合格中学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不归并于三级课程的课程,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核心价值观是班本课程实施的准绳与引导,以防止班本课程实施活动偏离正确的育人方向,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落地是班本课程目标的依归。虽然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实施要根据不同受教育对象和班集体的特点, 需凸显各班的特色,但在整个实施进程中却不能偏离整个价值观教育目标。
2.实践性原则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导行。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的内容上要坚持适切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赢得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受教育对象不仅可以学以致用, 而且能活学活用,不仅丰富受教育对象的班集体生活体验,更能加深其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
3.多样性原则
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需探求均衡性和融合性。班本课程则寻求赋性化、互异化,强调受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和体验。因此,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实施应呈现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本课程的基本类型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开发立足于班级层面,从学生个体体验出发,因为学生们在价值观方面并非一片空白,所以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实施需能体现教育环境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有效对接。那么,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有哪些类型呢?
1.学科类班本课程
笔者把从学科课程维度着手开发的课程称为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学科类班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科任教师根据本科目的特征、所授班集体学生的自身特征等,在学科授课以外,开发一些有助于内化核心价值观的班本特色课程。它既是学科知识的延伸过程,也是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的内生历程。
比如关于“爱国”这个主题,部分中学生只关心娱乐信息,对国家时事并不关心;部分学生有爱国热情,但缺乏独立思考与是非辨别能力等;更有学生认为努力学习只为以后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或者不清楚如何做才是最好的爱国。因此,社会与法治学科教师通过少年爱国说—百年强国梦—砥砺报国行—爱国行动令等系列学科班本课程,引导学生理解爱国内涵,培养爱国情怀,掌握理性爱国方法,践行正确爱国行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践爱国之行。
2.隐性班本课程
隐性班本课程以内隐的、迂回的形式来体现,主要包括班集体中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学习方面的共同倾向,生师、生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互相关系等,有助于促进或干扰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并开发隐性课程。
比如关于“文明”这个主题,教师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的现状,以文明价值观为导向,依托班级教室走廊文化布置,从“敬、净、俭、善”四个不同维度的活动专题,有目标、分阶段,序列化推进隐性班本课程。如懂礼仪:跟着文明走,快乐手牵手;讲卫生:校服干净领巾飘,卫生风貌很重要;不浪费: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乐助人: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传承。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形成“尊师敬长懂礼仪、干净整洁讲卫生、勤俭节约不浪费、助人为乐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3.活动类班本课程
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应的,它主要是以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喜好等为基础,经过一系列活动而开展的课程。活动课程也是学习者在施教者引导下得到的价值经验,是促进内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它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价值观体验,对于学生习得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开发运用。
比如关于“自由”这个主题,教师基于初中生时间管理的自觉性和计划性不够的现象,以“自律即自由,坚持是唯一的捷径”为导向,围绕“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类班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均衡安排学习、运动、兴趣与休息,养成指定时间做指定事情的习惯,让学生倾向于做更积极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家长参与的班本课程
作为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家长,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和不同的价值观经验,对受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着双向影响。因此,本文把家长主体资源、学校周边资源起决定作用的课程视为家长参与开发的班本课程,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视域下的班本课程的一大亮点。
比如关于“敬业”这个主题,基于中职学生专业“被选”的负情绪,在岗位上越来越负能量,在专业学习上找不到方向,认为现在就是混个文凭,对未来处于迷茫的状态。教师抓住家长群体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这一资源,通过一系列家长参与的班本课程实施,课程直面自身使命,激发学生敬业、乐业、爱业的职业状态和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影响学生的行为,提升行动力,最终获得助力自身长远发展的内驱力。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实施应注意:加强施教者的课程意识,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形成完备的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实施该视域下的班本课程能动性等。这种自下而上的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本课程实施,可有效地促使学习者主体从被动抗拒到主动参与体验,从之前的浅关注到深融入,从而真正建立起期待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关于班本课程[M].中国教师报,2013.
[2]班建武.基于学生经验的学校价值教育有效性基础及其实现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
[3]翟丹丹,贾丹丹,冉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J].青春岁月,2017.
[4]王美平.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南华大学,2016.
[5]张维娜.小学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潍坊市潍城区小学为例[D].佳木斯职业学院.聊城大学,2014.
钟海静 浙江省宁波市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