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学校和班级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是新时代学校和班级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班主任作为学校和班级课程育人的实施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课程规划的建构者,如何遵循新时代国家的育人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积极探寻课程养德行之有效的班本建构之路,是能否自觉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教书育人时代重任的关键所在,也是班主任聚焦践行“立体弘德”育人的重大主题。
本期突出践行“立体弘德”育人的课程养德主题专业建构,旨在应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学校课程改革的挑战,优化课程养德的路径与策略。这里的“课程养德”主要是指班主任依托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课程载体,通过构建滋养学生德性走向未来的课程“跑道”,体现课程建构与学生养成德性之间的同质性,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班主任就是要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育德课程,努力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课程学习生活中获得优良品德的养成。
呼唤班主任建构课程养德的育人“跑道”,就是为了回归课程育人的初心,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在为每一个学生铺设课程“跑道”时,既可以是“用来跑”的道路,也可以是“跑出来”的道路。前者强调一种载体和平台,而后者更强调课程的养德实践。因此,为学生铺设课程“跑道”要突出“跑的过程与经历”:既关注“文本课程”,更关注“体验课程”“生态课程”“隐性课程”“融通课程”“创造课程”等。注重站在整体育德的高度来设计课程体系,搭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养德结构,努力追寻课程养德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深度体验课程学习,积累养德丰富经验,最大限度地发现、培育、彰显每一个学生的德性。
然而,當前学校和班级课程育德的根本问题在于课程与德育的相融不够,其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德育“标签意识”及其在实践中形成德育“渗透之说”的误导,造成了课程教学与育人养德之间的离分和课程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同时,课程教学长期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中心,追求课程实施的工具价值,而常常忽视课程本身固有的道德价值,疏于课程思想的启迪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容易导致德育迷失、丢掉课程灵魂和贬低课程育人的危机。为此,积极倡导班主任建构课程养德的育人“跑道”,需要着力于以下三点:
1.在课程目标导引中养德。班主任在课程养德过程中,需要坚持课程独特育德目标的引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引导学生不仅能够从课程学习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更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相应的精神气质和优良品德。例如,有班主任建构班本生命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生命观念,学会与生命交往的技能,养成对他人怀有包容、尊重、理解、负责、珍惜的态度,形成有助生命成长的美好德性。
2.在课程价值体认中养德。班主任在认同课程养德过程中,高度体认课程本身就内生着育人养德的价值追求,要充分开掘课程的育人功能,体现课程养德价值的最优化。例如,有班主任在落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将价值体认置于核心地位,犹如阳光,指引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价值体认照耀课程的田野,指点学生“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并通过综合实践的价值体验、澄清、内化与引领,深埋下养成美德的价值种子。
3.在课程知行合一中养德。班主任在实践课程养德过程中,需要广泛挖掘课程行动育德的价值意蕴,把课程养德的“知”转化为“行”。例如,有班主任在践行“生活弘德”课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育德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境遇中感受课程知识的价值及其中蕴藏的人性光辉,从而主动参与道德生活的实践,实现道德问题的解决。只有把学习和成长还原到知行合一的实践情境中,才能获得最有力的德性品质,取得真正的课程养德成效。
辜伟节 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首届)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