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陈珑丹 钱贞熹
[摘要] 课程养德是班主任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纲领性文件精神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班主任在课程养德中的作用及班主任何以构建养德课程两方面论述新时代立德树人体系下的课程养德。
[关键词] 立德树人;课程养德;班主任
一、课程养德的内涵及其关系
课程养德是指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来设计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美好品德,要求班主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课程改革研究,构建与之切合的课程体系,以高品质立德树人。
1.体悟核心内涵
“课程养德”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构建德育与课程的整合跑道,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课程实施与学生养成德性之间具有同质性,班主任要在学生的各类课程学习生活中探寻促成学生德性发展的班本理念与路径,尤其是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课程,努力把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每一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在真实的课程学习生活中获得优良品德的养成。
2.构建养德课程
构建养德课程要求班主任基于国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从学校自身的性质、任务、文化、特点出发进行整体建构,达到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品质追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三位一体、融合共生境界,以实现课程育人的真正价值。在为每一个学生铺设课程“跑道”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深度体验课程学习,积累养德丰富经验,最大限度地发现、培育、彰显每一个学生的德性,充分挖掘、唤醒、激发每个学生美好品德的潜能。
3.课程与养德之间的关系
张正江、汪亚莉在《课程育德三境界》一文中指出,将“德育和课程”看作“体现—内生论”,能体现出两者融合内生的关系,即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德育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中内发出来的。构建养德课程需要班主任从转变自身德育思想出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为基础,从国家目标、学校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出发,充分开发课程中内蕴的德育因素,不知不觉地滋养学习各科的学生。
二、班主任之于课程养德的作用
班主任在课程与养德相互关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建设、学习提升、健康管理和生活品行等工作,也是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和协调者。
1.班主任的构建作用
构建学生品德和养德课程体系,然后将两者相结合,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榜样之中。打造主题班会活动,充分发挥它的养德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多样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与学科课程的纵横关联,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相关品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品德发展的系统性、体验性和时代性。
2.班主任的沟通作用
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尊重的桥梁,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沟通,便可建立和谐的关系。班主任的沟通作用体现在师师沟通和师生沟通上。课程教学的老师与德育发展的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德育教学的沟通桥梁,只有相互理解、彼此信赖,德育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对学生传递正面能量。
3.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班级情况,规划和构建适合本班教育的班本课程,努力把学生的人生跑道修好。开发各学科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课程养德认知的形成、情感的升华与实践的落实。
三、班主任何以构建养德课程
班主任在构建养德课程中,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班级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1.构建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养德课程
课程养德包括德育课程养德、非德育课程养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养德。
在德育课程中,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时代性、体验性和丰富性。据思想品德课新课改,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指导自身的道德实践。教师可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非德育课程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楷模意识、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決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德育评价
养德课程的建构应始终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德育培养应注重以文养德、自主养德、社会养德,不断提升自我实践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德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目标过高,德育具有理想化倾向;二是评价标准受政治影响强烈;三是重定性轻定量,体现在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四是重静态轻动态,只看到学生的校内、现有表现。
为实现德育的发展性评价,首先必须使评价的发展性与鉴定性相结合,既注重德育结果,又注重德育过程。其次应注重学生品德的纵向发展,发展缓慢、发展滞后性不代表品德有缺陷,应关注学生个人特点,视情况而定。最后应注重评价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开发校本课程与班本课程的德育资源
班主任是连接学校和班级之间的纽带,德育课程开发要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班级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体验、发挥学生创造性,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育人本质,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课程、班本德育课程不断推陈出新,如有国学经典养德课程、主题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围棋文化课程;有自主式育德课程、体验式育德课程、隐性式育德课程、生态式养德课程等,都是根据各地各校各班情况进行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立体弘德”育人:中小学班主任使命担当的主旨选择[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22-25.
[2]张正江,汪亚莉.课程育德三境界[A].课程·教材·教法,2019(39):75-78.
[3]段庆生.隐性课程角度下的学科课程育德定位[A].科教导刊,2011,8:148.
[4]谷桂杰.“温馨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北京教育,2014(8):6.
[5]施克灿,林钧.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93-297.
余 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陈珑丹 湖北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钱贞熹 湖北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