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宏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设计展开教学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学生对学习情境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媒体情境、演绎情境、读写情境,可以有效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崭新的教学促进动力,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体验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核心素养;创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16-02
情境教学有着鲜明的助学作用,教师要对教学情境设计有更多创新实践,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冲击。变换设计主体、整合设计资源、丰富设计形式、延伸设计视野,都可以形成重要的教学激发动力,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做出理性选择,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学生在适合的学习情境中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
一、变换设计主体,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专利,这是传统教学的一般认知。新课程改革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妨转换教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环节中,这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重要现实意义。如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阅读,让学生自己设计阅读思考问题,要求教师来回答,或者由其他同学来回答,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促进作用。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然后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进行相关阅读和思考,很快就有问题抛出。如: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有智慧的人,他们是联合关系,为什么要斗智呢?诸葛亮的智慧更为出众,主要体现在哪些细节上?诸葛亮属于什么样的性格的人?……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对相关问题进行对应的解读。
教师要求学生参与问题设计,形成了崭新的阅读学习情境。学生进入问题设计环节,需要深入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对应研究,还要借助一些辅助资料进行验证处理,这个处理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学生从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生长。
二、整合设计资源,创优媒体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开情境创设,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子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如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都可以形成重要的课堂学习契机。但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的媒体调度,很容易产生教学依赖性。因此,多媒体应用亟待创新和改进,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媒体应用手段进行对应设计,以发挥多媒体的调度作用。
在教学《刷子李》一课时,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插图信息:大家仔细观看这些图片,都是手绘的插图,这是邻班同学的作品,你观看后有什么触动呢?学生听说大屏幕上投放的插图是邻班同学画的,自然有浓厚的观看兴趣。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这些插图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对课文的中心人物展开对应讨论。为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又设计了话题:通过观看这些插图,你对刷子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别认识呢?结合课文阅读,分析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深入阅读和思考,在自发讨论环节。有学生说,刷子李为人忠厚,虽然有自夸的行为,但其真是有本事的人,做事情非常认真,是民间高手;有学生说,刷子李对工作精益求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因为是邻班同学的作品,自然有更强大的调度力量。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阅读之中,并在不断地思考讨论中形成了学习共识。媒体情境应用有不同选择,教师不能只追求画面的精美,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设计的品质。
三、丰富设计形式,创新演绎情境
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诵读或是布设课堂演绎任务,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活动之中。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别参与热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拆求,为学生推出更多演绎机会,以有效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崭新的学习促进动力。
《景陽冈》一课介绍了武松打虎的经过,这是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教师针对这个情况,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各种版本的武松打虎的剧目视频片段,还给学生投放了山东快书的视频,学生反映极为强烈,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对相关细节展开鉴赏性探究,让学生结合相关媒体资源进行对应的学习。学生观看、聆听了相关媒体信息后,多种感官都受到了冲击,在自主阅读环节,他们就能够快速融入教材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教师又设计了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课本剧,并进行现场演绎操作。学生听说要进行课堂演绎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纷纷参与到课本剧的创编演绎操作中,课堂学习气氛十分热烈。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多种信息,对学生形成了更多心理冲击,特别是给学生准备了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对学生的触动更为剧烈,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丰富。
四、延伸设计视野,创建读写情境
语文学科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最为典型的学科训练形式。教师以学习情境的形式展开对应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能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课内课外对接阅读、读后感、读书笔记、课本剧创编、仿写续写等都带有延伸意味,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为不同群体学生准备不同的训练内容,以形成重要的教学激发效果。
在教学《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投放了读写任务:《两茎灯草》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功描写了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众人都不明白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要义,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呢?写下想象故事,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读写任务后,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因为依照这个假设的情节发展下去,后面的内容肯定会更精彩,学生对此充满了期待。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一起互动,讨论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
教师为学生投放假设性情节,要求学生依照这个思路推演下去,给学生带来了思维挑战。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不咽气,如果大家都不理解他的意思,他肯定会有更多的表示,如何进行相关设计,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考验,也让学生充满了期待。这些期待集中到一起,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
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教学法,符合学生学习的主观诉求,具有极为强大的教学调度力量,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筛选和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情境学习之中,自然形成学科核心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
[2] 赵善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情境创设与教学方法解读[J].学周刊,2017(30).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