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为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奠基

2021-07-09 02:03张慧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优化设计

张慧珍

[摘 要]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统整的架构、智慧的谋划,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通透地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并能够对教学实践层面进行后续性的全面评价。因此,教师要紧扣教材文本,对话编者,捕捉文本所在单元的编排体系;对话作者,洞察文本蕴藏的丰富写作方法;对话背景,开掘文本所形成的独特社会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丰富而精妙的教学板块与环节,更好地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多维解读;优化设计;对话编者;对话作者;对话背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08-02

所谓设计,是生命个体内在主观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体现了人最为本质的一种特性,即自由性创造。从具体设置的过程来看,需要设计者具有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全局意识,“摄万综而成一统”。因此,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设计绝不是编写一套预设方案那么简单,而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统整的架构、智慧的谋划。这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通透地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并能够对教学实践进行后续性的全面评价。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冯骥才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刷子李》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对话编者,捕捉文本所在单元的编排体系

統编教材以丰富的“人文主题”和鲜明的“语文要素”双线组合作为单元内容的构建基础,单元内的课文都以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轴心。《刷子李》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这一主题的设置不仅决定了这个单元以刻画各色人物形象为目标,同时也关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文学即人学。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两个方面:阅读维度,要求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达维度,要求学生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将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

由于这个单元是典型的习作单元,所有的内容资源、教学目标都应该以写好一篇作文、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为核心。因此,教师就应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置在“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这一维度上。这个单元的选文不仅以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为主要方向,同时包含了古今小说中刻画人物的不同技法,可谓是一顿“描写人物特点”的大餐。

《刷子李》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之所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在于作者智慧地舍弃了这一人物其他方面的信息,而专攻其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编者还在这个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点出了写人的基本方法:其一,能够借助最典型的事例,用翔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特点;其二,运用多种策略,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人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三,借助周围其他人的反应来反衬、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第二点都是直接描写;第三点属于典型的间接描写。这种简洁与扼要的点评,要言不烦地将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解释了出来,对于五年级学生极具启发性,足以点燃学生内在的交流欲望。教师既可以在教学之初关注这一内容,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还可以在教学完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总、分类归纳。

作为典型的习作单元,“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是不可或缺的栏目。这个单元中这两个栏目以“交流平台”为纽带,所呈现出来的训练内容以及两篇习作例文不仅与前面课文一脉相承,更紧扣后面习作要求“写形形色色的人”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从而将语文要素中“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统编教材的编写尤其注重资源的统整性和体系性,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读某一篇具体的文本,不能仅仅从文本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单元整体性视角出发。上述环节主要就从《刷子李》外围的视角进行解读,明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定位以及这篇课文与其他栏目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对话编者,了解教材编写的整体用意,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二、对话作者,洞察文本蕴藏的丰富写作方法

《刷子李》一文在整本《俗世奇人》中排列在第二篇,选入教材时编者略微做了改动,重点凸显了刷子李这个人在俗世中“奇”的特点。作者不着废话,直接从职业入手,以“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开篇,随后以“奇”着力,将人物的特点完全聚焦在人物所定的规矩上。比如,刷墙穿黑衣服,以显示不会有一个白点沾染,否则连最起码的工钱都不要;由于技术高超,所以职业自信爆棚,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而且也派头十足;每次刷完一面墙,都要在凳子上休息……凡此种种,在初步揭示其技术高超的同时,也将人物的内在之“奇”表现得不同凡响。

从内容层面逐渐向着作者的写作层面迈进,就会发现这种“奇”并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文字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而是与作者所着力运用的表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作者前后两次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方法,先将刷子李的“奇”捧到“至扬”的境界,然后将故事情节有序而连续地推向高潮。悉心考量还会发现,作者都是依托于“穿黑衣无白点”这一中心来实现表达的。其中第二轮的先扬后抑堪称经典之作,增添了一个插曲性的细节,徒弟曹小三居然发现刷子李身上有白点,长期建立的形象即将轰然倒塌,没想到刷子李照样谈笑风生,早已看出徒弟的心思,最后彻底将悬念解开。

纵观冯骥才在这篇课文中所运用的先扬后抑策略,使得奇人的特点跃然纸上,而在语言描述上却显得含蓄幽怨,诙谐中带着幽默风趣之感。尤其是课文最后画龙点睛的评价,更是将“欲扬”的境界推向了更高层面,让所有读者都对刷子李的敬意油然而生。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用这样的视角来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才应该是教师解读文本的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获取写作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经验,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呢?这一内容的文章如果是当下的学生来写,一般都会沿着“从好写到好”的惯有思路,其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没有了一波三折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板块:首先,直接聚焦文本的“先扬”部分,借助“听说”部分,对人物进行感知;然后,聚焦于“后抑”部分,只是听说而已,但并没有谁亲眼看见;紧接着,关注作者第二轮的先扬后抑,紧扣“悠然摆来摆去”“和着鼓点”“伴着琴声”等关键性词语,从正面的维度感受刷子李技艺之高超;最后,聚焦“小白点”的意外插曲。教师要重点关注两次质疑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地方,引导学生对比最终的结果,并着力思考:学徒头一天,曹小三听到学到的为什么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相机理解作者是怎样将最后的“扬”推向极致的?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已经不再是纯粹内容层面的解读,而是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進行感知,关注作者在写作层面的技巧,同时也将其与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与这个单元最终的习作要求进行了统整性关联,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对话背景,开掘文本形成的独特社会资源

统编教材的编者从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常常会对编选的文本进行必要的删减,以更加鲜活地凸显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所有的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教师解读文本决不能仅仅从文本自身的层面出发,而需要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从更广阔的层面引领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感知课文。

比如,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刷子李,是冯骥才笔下众多“俗世奇人”中的一个。早在1994年,冯骥才就在著名的文学性杂志《收获》上设置了“市井人物”的专栏,直到2004年才真正出版成书,一共18位;2016年,又新写了18位人物;2019年又创作了18位,所以现在的《俗世奇人全本》一共涉及54位人物。纵观整本书就可以看出,这54位奇人都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地域,即清末民初的天津卫码头。

无论是书,还是文章,都是有生命的。很多学生在阅读《俗世奇人》时,可能只会对它的“奇”感兴趣,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认识到这些各色形态的“奇人”,都源自于“俗世”,即社会最底层的那些劳动者。他们没有上层官宦的显赫地位,也不如富豪们的腰缠万贯,也没有文人墨客的潇洒儒雅,但却有着其他人所不及的技巧和本领。这样的形象足以改变我国传统思想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即劳动者是最低贱的,也是最愚蠢的。其实,正是这些被所谓上层人士看轻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坚韧和奋斗,创造甚至改写了历史,构建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围绕着“奇”展开,忽略了这些人的“奇”所形成的真正历史、社会和地域原因,则是非常可惜的,这也不是原作者冯骥才所愿意看到的。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教学《刷子李》,荐读《俗世奇人》,就不能将关注的视野始终局限在“奇”上,而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些“奇”原来是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在艰难生活中锻造出来的。只有从这个层面入手,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些人物的奇特言行,才能真正理解这些人物。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天津这块地里面,有碱有盐有硝,因生出各式性格的人,又热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因此,纵观整本《俗世奇人》,不仅有流传甚广的民间英雄,也有形态各异的乡土怪客。只有富有创造性的多维阅读,才能让学生从这篇文章和这本书中收获知人论世的能力,学会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并从另外一个维度感受到社会形态的丰富和复杂。只有对话编者、对话作者、对话背景,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种源自于“俗世”的“奇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优化设计
导弹舵面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
矿井主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改造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