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每位学科老师都需重视的。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运用“条分缕析地解析教材,分析学情,建立支点,设计活动,迁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让我们用好“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单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有目的地阅读;阅读能力;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才能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呢?下面选择“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从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建立支点、学的活动和学会运用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吃透教材,找对能力培养发力点
阅读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新编排之一就是三年级至六年级,分别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每个阅读策略单元的3~4篇课文联系密切,以一个整体呈现,显示出了能力训练目标的递进性。前1~2篇精读课文对阅读策略有指导和示范作用,单元导语与课后思考题围绕阅读策略设计。后1~2篇略读课文具有实践意义,学生可以在课文中总结、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这四个阅读策略由简单到困难,从不同的维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的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所谓有目的地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监控。有目的地阅读是对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等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这是统编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形成单元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做一名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安排的“有目的地阅读”是有梯度和层次的。这一单元的训练过程是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再指导,最后学生独立运用。《竹节人》在学习提示中给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感悟到同一篇课文的阅读,任务目标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和关注的课文内容也不相同。《宇宙生命之谜》利用旁批出示了一名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课文的思维过程。课后习题指导同学讨论怎样依据阅读的目的进行阅读,过程中又使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接着又问了两个新问题,指导同学面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不同的阅读活动,深入体会什么叫“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略读课文,这组非连续性文本旨在让学生运用在前两篇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从而逐步自主地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和总结了怎样依据阅读目的,筛选恰当的阅读材料、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由此可見,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把“有目的地阅读”单独当做一个系统来训练,它的可视化和科学化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发力点。
二、了解学生,找准能力培养突破口
教师如果要促进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第一步要了解读者,要有读者意识。教师要提前了解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规律,根据学生在兴趣、能力基础、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阅读随意、盲目,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计划,阅读效率偏低。教师在落实阅读教学中要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能自主且有效的阅读。学生获得阅读策略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逐步内化成自己的头脑中的阅读策略,这种学习是从模仿到发现的过程。在了解学生阅读策略学情的基础上,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在关键点适时点拨,最后再进行阅读拓展。教师的阅读策略教学要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基于学生的感悟,适当点拨;基于学生的尝试,适时拓展。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开始发展,能逐步独立自主地选择与运用相关阅读策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教师需要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计划,独立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从而学会“有目的地阅读”。经过对学生特点的分析,教师锁定了阅读策略教学的重难点,发现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三、建立支点,构建能力习得脚手架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有目的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教师通过不同的支点让学生知道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学生借助脚手架,逐渐养成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读书习惯。
(一)以阅读任务为支点,走近《竹节人》
《竹节人》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学习提示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三个阅读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阅读的阅读策略。以这三个阅读任务为支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如何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同一篇课文,明白阅读目的不一样,选择的阅读内容不同,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让学生明晰这单元需要我们掌握的语文要素,接着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学习提示中的三个阅读任务,并告知学生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三个任务来展开本课的学习。
第一个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个玩具。教师给学生八分钟时间,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此项任务。学生完成后,找学生交流。
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自己体会传统玩具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教师引导学生看到这个任务后先浏览全文,找到写传统玩具带给我们乐趣的相关段落。然后学生仔细读这些段落,体会乐趣。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处画出来,读一读。接着,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最后教师总结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
第三个任务是说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根据阅读任务,仔细阅读20~29自然段,运用以前复述的方法将有关老师的故事梳理清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想象加入一些细节,这样的故事会更生动。
(二)以旁批为支点,解密《宇宙生命之谜》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课文中有六处旁批,呈现了一名学生带着阅读目的阅读文章、解决疑惑的思考过程。安排旁批既可以向学生展示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详细过程,又能为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来完成“有目的地阅读”。旁批是学生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的重要支点。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带着“地球之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疑问阅读课文;接着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试着寻找答案;最后学生记录自己所使用的阅读方法。教师借助旁批,引导学生将自己记录的阅读方法与批注中的阅读方法作比较,然后梳理出适合阅读本文的一些阅读方法。
(三)以学习单为支点,畅游《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文本,由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介绍的文字说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这四篇材料组成。这篇略读课文需要学生通过自读,综合运用前两课中学习到的方法。这篇课文内容很多,以学习单为支点可以使学生明晰阅读思路,更加有意识地去运用阅读方法来自主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先带着学生梳理出前两课“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首先,明晰文章的阅读任务;接着,快速浏览课文,由阅读任务找出相关内容;然后,精读相关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比对筛选;最后,查阅其他资料,整合内容,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发放学习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单上的提示边阅读边记录。过程中,教师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根据两个阅读任务在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孩子关注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否选择出与阅读任务相关的段落和内容;二是运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
四、学的活动,燃起能力习得激情处
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情感需求进行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旨在激起学生能力习得的内部动机。
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教师在最后环节以“宇宙是否有生命”为主题设计了“小小辩论赛”这一学的活动。学生分成两组,正方以“宇宙存在生命”为观点,反方以“宇宙没有生命”为观点。学生在辩论前会有意识地去根据自己支持的观点浏览文本,找出相关内容,再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精读,整合出对自己辩论有利的资料。学生辩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想要辩得精彩,需要有理有据,要在课文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最后,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如若课文中的材料满足不了辩论的需要,这又需要大家运用查找资料的阅读方法去翻阅课外的资料。这样的拓展将学生课内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课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五、學会运用,形成能力习得生长点
学完本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教师出示模仿《竹节人》任务设置的三个任务,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去阅读金波写的《一起长大的玩具》。三个任务分别是写“猪蹄儿灯”的制作指南、教别人玩“抽陀螺”和体会“兔儿爷”给儿童带来的乐趣。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学生需要巩固、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不断反思总结,逐渐形成关键能力。
教师借助这样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模式,巧用“有目的地阅读”能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J].小学语文,2018(9):5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0-42
[3]陈林静.“学的活动”: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智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1):34
[4]陈先云.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50